85年前的今日
西安古城风雨欲来
“希望”透过云层带来了转机
回溯西安事变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蒙难之际,蒋介石仍然采取不抵抗主义,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
(九一八事变日军装甲车侵入沈阳)
1935年8月1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对日作战。
(《八一宣言》略影)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已经停止“剿共”。张学良曾多次上书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但蒋介石却依然坚持“剿共”。
(1936年,蒋介石抵达西安)
1936年12月,蒋介石抵西安亲自督战,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剿共”。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与杨虎城在反复劝说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无效后,决心实行“兵谏”,随后向全国发出了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张学良致电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
(周恩来<右>、叶剑英<中>、秦邦宪<左>在西安合影)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的承诺,签订六项协议,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
(《申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国民党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至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毛泽东同志系统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基本政策策略。
(瓦窑堡会议旧址)
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同志亲赴西安,担起代表中国共产党处理事变善后的重任,“中国共产党的对内和平、对外抗战的主张,绝不是空喊的。”周恩来等人着眼大局、有勇有谋,与国民党多方斡旋,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周恩来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手稿)
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我们主要是要消弭内战与不使内战延长。”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根本利益出发,向国民党提出五项要求与四项保证,为国内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有原则的让步。
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广大爱国人士的赞同,最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1937年9月正式形成。从那时起,海内外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
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到,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历了百年的奋斗历程,以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深入了解这段可歌可泣的斗争岁月后,中国人民必将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文案|朱炳华 王丹 唐晓娟
图片|人民网 人民日报 南京都市报
排版|唐晓娟
封面|黄泓欣
执行编辑|朱炳华 刘叶晨 孙瑜晗 黄泓欣
责任编辑|徐赤 何瑶 孙小珂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