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正在发生”:以手稿勾勒艺术家罗中立半个世纪的艺术轨迹

四川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重磅 | “正在发生”:以手稿勾勒艺术家罗中立半个世纪的艺术轨迹

【四川美术学院2018第1期 总第105期】

四川美术学院

手稿展的初衷,

是让公众真正走近艺术家,

窥见他光环背后真实的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

把对艺术的表达和理解,

追溯到最初的原点。

——题记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正在发生——罗中立手稿展1963-2017”于2017年12月29日在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作为罗中立最大规模的一次个人作品展,此次展览展出罗中立从1963年至今的400余件珍贵手稿作品,部分创作作品以及艺术家近10年来全新的实验性雕塑创作。

其中,《父亲》创作手稿及素材是迄今最完整的一次呈现。

前言

手稿展:构思过程的磨砺与创作成果的显现

很多年前,我就翻阅过罗中立的手稿本,数量之多恐怕中外艺术家均属少见。这说明罗中立是一个超常勤奋的人,也是一位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创作思考中的真正艺术家。

优秀艺术家大致有两种:一种主要靠灵气、靠天分,另一种主要靠修炼、靠韧性,显然罗中立更多属于后者。然而,杰出的艺术家靠的是坚持到底的创作努力,以形成自己的艺术逻辑和语言特征,这和一个人的性格属相、身体感觉、人文经历、思想品性乃至命数际遇密不可分。由此,创作成为一个艺术家与生命存在、与人生价值休戚与共的组成部分。

罗中立手稿展是“罗二哥”始终在创作路上的证明,是不断发生并正在发生的艺术现场。其资讯感悟的发现、形式语言的酌定和创作方法的形成,无一不是通过手稿构思反复磨砺,使创作成果在幽暗不明的思维活动中逐渐显现出来。

艺术作品一旦固化且公诸于众,其实已成为他人与社会关心或不关心的话题。所以,创作之于艺术家最本质的意义,乃是发生学的、正在进行时的。

观看与阅读罗中立手稿展,其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不同时期不同系列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过程连续性,以及连续创作过程中生长成熟的表达思路。至此,艺术之为艺术,才能如是其在,如己其在。这一点,对艺术从业者来说尤有教益:因为只有达到这种专业化、个人化的观念高度和修为深度,绘画也好、雕塑也好、环境设计也好,才会有悟道之慧,才会取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创作自由。

这是艺术的幸运,也是艺术家的幸运。——以此祝贺罗中立手稿展隆重开幕。

是为序。

王林

2017年12月29日于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

四川美术学院

开幕式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黄政 主持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庞茂琨 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

展览学术主持

王林 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前院长

罗中立 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重庆市文化委主任

张洪斌 宣布展览开幕

四川美术学院

展览发布会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

展览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罗中立手稿展部分作品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美院大操场围墙外附中二年级35x19cm 1964年

四川美术学院

附中一年级临摹英国水彩集中间加上自己在写生

20x12.5cm 1963年

1963年,罗中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由此开始专业化学习。其间经历中国特殊时代的起伏,他第一次来到四川大巴山地区,由此结下不解之缘,为他此后艺术创作缘起埋下伏笔。

前期创作选取罗中立自附中读书以来的30余件手稿,从中可以窥探艺术家最初的成长轨迹和学习经历,亦可从艺术家的笔下看到老重庆、老美院近半个世纪前的形貌,让人生出许多回忆与联想。

四川美术学院

连环画作品《四十二根导火绳》

1973年,首部连环画作品《四十二根导火绳》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稍后《水浒故事》、《智取生辰纲》等相继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在那个娱乐读物屈指可数的年代,连环画为罗中立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得益于连环画创作的训练,他对人物、故事、情节、场景,写生与虚构的技艺把握日趋成熟,为日后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部分以《水浒故事》为例完整展出整部连环画,让我们在了解罗中立处理构图、叙事等艺术把控力的同时,也重新审视连环画这一画种曾对中国传统绘画与民俗文化产生过的深远影响。

四川美术学院

春蚕色粉稿 26.2x19.2cm1980-1981年

四川美术学院

岁月 布面油画 180x200cm1982年

四川美术学院

年终手稿 63x48cm 1981年

四川美术学院

春蚕色粉稿 26.3x19.2cm1981年

四川美术学院

岁月素描 22x30 1980年

四川美术学院

年终手稿 30x22cm 1981年

四川美术学院

父亲手稿 素描 44x31cm 1979年

四川美术学院

岁月色稿 26x19cm1981年

四川美术学院

父亲手稿 色稿 34.5x55cm 1979年11月

1981年,《父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作品以超大画幅尺度和借鉴照相写实的深度刻画,用塑造领袖人物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最普通的农民,从而把艺术拉回到现实生活与人文关怀之中。伴随着《美术》杂志封面的刊登、中国美术馆的收藏,罗中立变得家喻户晓。《父亲》作为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父亲”。

这是《父亲》创作手稿最完整的一次集中展出,共呈现20余件素描、色稿和相关素材。《父亲》之后,《春蚕》、《年终》、《岁月》等代表作的系列手稿,同样被视为伤痕美术、乡土绘画的里程碑。

四川美术学院

洗脚素描 15.5x25.5cm 1981年

四川美术学院

洗脚色粉稿 42x30cm 2007年

四川美术学院

洗脚色粉稿 27x38cm 2009年

1983年,作为第一批中国公派留学生,罗中立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研修。其间正值中国“85美术思潮”,罗中立在思考自身艺术取向的过程中,仍然坚持以农村和农民——中国社会最大场域和群体——作为自己一以贯之的创作题材,进一步形成个性化艺术风格和独具特色的创作语言。

以《洗脚》和《金钱豹》两个乡野故事为例,一方面展示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海量手稿,而每张手稿之间的微妙差别,正是艺术家对创作本身近乎苛刻的反复推敲;另一方面,这些就同一题材内容却横跨了数十年的草图,也呈现出艺术家在风格、技巧和观念上,对个人自我的突破与超越。

四川美术学院

重读美术史 布面油画120x100cm

四川美术学院

重读美术史 布面油画150x130cm

四川美术学院

重读美术史 布面油画150x130cm

2001年,罗中立另辟蹊径,开启了《重读美术史》系列创作。作为中国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代艺术学子,他亲历了信息匮乏因而求知若渴的过程,甚至隔着玻璃展柜临摹《世界美术全集》。罗中立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潮流快速更迭、西方艺术观念涌入的冲击,因此,他立志使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重塑世界美术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情境中产生的作品,以挪用、解构和再创造的方式,对公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进行演绎。这是罗中立与艺术大师的重新对话。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罗中立雕塑工作室原型

2004年,罗中立拓展了艺术创作的媒介,从平面绘画延伸到立体空间。过去十几年,他的雕塑作品从直接表现画面中的人物、场景,到剥离具体形象,抽取鲜明元素,呈现创作过程,经历了从具象再现到抽象表现的语言转换。

以罗中立雕塑工作室现场为原型,真实地呈现艺术家的创作环境和工作常态。

四川美术学院

校园写生(1)

四川美术学院

校园写生(2)

四川美术学院

校园写生(3)

四川美术学院

新校区建设手稿(1)

四川美术学院

新校区建设手稿(2)

2013年,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获得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从全球141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亚洲地区唯一获奖的优秀公共艺术项目;并于2014年斩获全国美展环艺设计类铜奖——经过十年的磨砺,罗中立与学校主创团队一起合作,把他的艺术草图变成施工方案、再变成今天的校园实景:一个青山修林、水塘成片、梯田绵延,最大限度保留原住民农耕文化和典型山地浅丘地貌的田园森林生态校园,终于始见成效。

展览从川美新校区建设的各位参与者手中,借来当初罗中立手绘的部分校园建设手稿。愿观众在游走校园之际,更深入感受艺术家对一草一木的匠意用心。

四川美术学院

威尼斯双年展上达明郝思个展窗口画水城 2017年10月7日

四川美术学院

意大利博罗尼亚 七圣贤 2017年10月6日

2017年,罗中立展前最近一次出国旅行,和往常一样,也以绘画方式留下了许多旅途中的精彩瞬间。事实上,无论是罗中立时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市文联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身兼多重政务,还是他陪夫人去银行、医院的琐碎生活,或者是开会、乘飞机的片刻间隙,罗中立从未停下手中的画笔。作为一个超常勤奋的艺术家,罗中立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对艺术的思考和笔头的演练之中,创作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生命存在的一部分、人生价值的一部分。

罗中立手稿数量之大,恐怕中外艺术家少有。这里仅选择了2007-2017十年间,罗中立国外旅行的三本手稿及一些数十年来见缝插针的创作碎片,旨在让公众了解罗中立艺术与生活交织互动的日常状态。

大家都在看

【看点】罗中立,“正在发生”

”正在发生——罗中立手稿展1963-2017“隆重开幕

党委宣传部、网络工作部整理出品

来源: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排版:罗云仙

审核:贾安东

四川美术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重庆本科院校-四川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四川美术学院-重磅 | “正在发生”:以手稿勾勒艺术家罗中立半个世纪的艺术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