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师生的书香战“疫”

西南政法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西政师生的书香战“疫”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个特殊的春天,站在桃李盛开的4月回望,曾经是哪缕暗香平复了我们一度焦躁不安的心绪,给予了我们安然如故的智慧和力量?

开卷有益。今天,我们来听西政师生们的书香战“疫”……

“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 金平 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

我眼睛不太好,不能看很多书,但疫情期间会让外孙们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念给我听。此外,我自己也天天听广播,了解时事。我认为疫情期间,国家及时公布疫情相关数据,在做好国内防控的同时,也积极帮助世界其他国家,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总之,中国在疫情中的表现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之心。

西南政法大学

全国资深翻译家宋雷 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

在疫情期间,我一直忙于第三版《英汉法律用语大辞典》的修订工作,除去相关的词典和参考文章外,我鲜少看其他书籍。我主要看了布莱克法律词典第十一版,以及网上相关的英文、中文法律论文或译文。在修订期间,我有一种“玉不琢,不成器”的心态,是一种越精心,收获也就越丰富的感觉。我希望文科学生可以多读点哲学方面的书。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 黄家镇 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

读书就是我的生活方式,疫情并没有特别改变这种生活方式,不过倒也使这段时间的目光收束到相关主题上。粗略算来,疫情期间读了十来本书,大致有:《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去依附:中国化解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真实经验(1949-1952)》《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和文化》《代表理论:问题与挑战》《政治创新与概念变革》《异乡人》《思索死刑》《论人的尊严》《当代法哲学喝法律理论导论》。其中《八次危机》《去依附》《论人的尊严》给我印象较深。通过阅读,我有些体悟:人类从来都处于偶然性的巨涡之中,未能全知的自然,不可预知的人性,都会突如其来地袭扰人类,造成恐惧。为克服对未知的恐惧,人类寻求确定性。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政治和科学技术,但即便如此,在一个全新的疫病面前,这些成就还是那么不堪一击。它提示我们,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对人自身的敬畏,要认真反思人与自然、独与群、存在与虚无等永恒复归的主题。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 李雄 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

疫情大考国家治理,也拷问我国劳动法治理。从目前各种政策调整来看,复工复产与劳动用工不断回归秩序,但这并不能转移我对劳动法治理的更多思考,概因劳动法治理在整个国家治理中的前置基本地位以及疫情中劳动法治理的困局。战“疫”期间,通过集中阅读劳动法与社会法理论前沿方面的书,如余少祥老师的《社会法总论》、林嘉老师的《劳动法的原理 体系与问题》等,我越来越认为,没有理论就没有制度,如何抓住劳动法治理中更为核心的重大法学理论命题,发现并激活蕴含在劳动关系中的积极力量,建立健全劳动法治理的制度之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当为疫情对新时期劳动法治理的最好镜鉴。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贺艳 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

疫情期间困在家中,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每天看到大量信息,深刻地感到自己作为个体的微小和有限,阅读成为拯救自己的途径。闲书、正经书都看。首先是加缪的《鼠疫》,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在疫情期间开始阅读或者重新阅读加缪的这本书,我亦是如此。这次重看《鼠疫》,是因为它所描述的鼠疫给人们的生活和心态带来变化,让大家感到有共通之处。我还阅读了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在当前地球村的语境中,何为风险?风险社会的内在矛盾和特征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关心的。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忠梅 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

2020年春天,全球战“疫”。上完网课之后,最喜欢的事情还是读书、思考。期间阅读的《密尔论大学》一书很有现实意义:“大学是引导学生走向‘历史哲学’的场所,即大学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各式各样事实的场所,还成了用理性的光芒照亮这些事实的教授们,向学生开示人类过去发生的事件的原因和尽力说明其各种要因的场所。”期待开学后,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讲讲这期间对全球战“疫”中的思考,告诉学生不要只会搬运已被大众接受的历史事实,要读足够多的书。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刑事侦查学院 黄锐 副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习以为常的生活,在宅家的日子里,再读了《老人与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老渔夫的故事又生出了新意。老渔夫得到了马林鱼又因鲨鱼失去了它,所欲求的是鱼,千辛万难,最终收获的却是骨骸。这就是生活,生活总是比故事精彩。一场疫情,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人性、唏嘘或温暖。历史本身就像轮回,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似乎一切都在重演。就像是一个圆圈,我们似乎终究没能走出这个圈。而有些人,却能以这个圆圈上任意一点为起点,伸出一条不一样的射线。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 税梦娇

西南政法大学

在举国同心的战“疫”时期,作为一名即将步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静下心阅读了丰满人生阅历、实现终身成长的书籍。其中非常推荐保罗·史托兹的倾心之作《逆商》,该书提出Adversity Quotient逆境商是人们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决定性能力,并系统阐述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充分地习得它、永久地提升它,可以促使大学生在逆境中领悟人生真谛并实现逆风飞扬。此外埃德蒙·伯恩、洛娜·加拉诺所著的《应对焦虑》一书提供了九种消除焦虑的简单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就业、生活等人生各种关键场域中收获内心的平静安宁。最后在促进了人类和谐共处、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马歇尔·卢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原则和方法,可以教会大学生超越心智的局限性,并通过语言这一窗户,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让爱的光芒照耀我们!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外语学院2016级本科生 郑霖

西南政法大学

加入研支团,即将从学生转变为支教老师,却对“如何教育孩子”知之甚少,这一点时常让我感到不安。所以,在此次“超长版寒假”里,我选择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希望能够有所帮助。读“科学小品”系列,让我意识到,要让儿童接受科学启蒙,故事性较强的科普读物也许能让孩子们更容易“入戏”,爱上科学。读“牛津书虫”系列读物,其中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类型的故事启发我:通过这一类型的游戏与学生开展互动,应该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重温《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我发现并不是说儿童文学就可以放手让小朋友独自阅读,有些情节背后的深意需要适当的引导。

居家战“疫”让我有了更多时间静心、阅读、思考,让我在儿童文学里找回了童心,在阅读中平复了内心的焦躁。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本科生 何双言

西南政法大学

疫情期间,我读了《摄影摄像教程》《电视文艺创作教程》《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这些书弥补了我在专业知识上的一些不足,提高了我对艺术的基础认知,增强了专业素养。我也对即将在中国传媒大学开始的研究生学习充满了期待。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还等什么,快拿起一本好书,静下心来阅读吧~

西南政法大学

推荐阅读

1.宅家学习有妙招?西政“学霸”来教你

2.线上运动会?还有萌娃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采访:欧东杰

编辑:刘变变 王靖雅 孟令慧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重庆本科院校-西南政法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西南政法大学-西政师生的书香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