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教授谭启平:民法典是中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国重器”

西南政法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西政教授谭启平:民法典是中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国重器”

从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典,到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持续了5年多。

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法律条文最多一部法律。它涉及了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实施之日,中国也将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它为什么会被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怎样出来的?它的出台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民法典编纂工作的参与者、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启平为您解读!

西南政法大学

作为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谭启平教授参与了民法典编纂的许多活动。“身处这个伟大时代,能够参与这项伟大的法治工程,见证新中国民法典的问世,是我人生的幸运和幸福。在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我是一个近距离的学习者、有限度的参与者、全过程的见证者。”

西南政法大学

谭启平教授

为啥叫“民法典”它具有法典的三大显著特征

“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都有三个显著的特征。”谭启平教授介绍,该立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立法体系庞大,法律制度规模大,法律条文众多;立法者要突出该法的体系性,强调立法的逻辑和规律。这部民法典就符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最后被定名为“法典”。

谭启平教授称,民法规范社会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到社会成员从娘胎到离世的方方面面内容,也涉及到他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时时刻刻。民法典的定名是对民法作为国家治理基本遵循和依靠的充分肯定。

“提交大会审议的我国民法典法律草案条文包括七编,1260条,80余章,仅仅汉语字数就超过了十万,像一本书一样。这个体量,非同小可。”谭启平教授介绍,这一次编纂完成的民法典,其体量也远远超过我国其他法律,将其称为法典,也是凸显了它在规范和制度体量上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谭启平教授说,民法典将成为中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国重器”。

道理越辩越明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时常上演

“为了制定一部科学、合理的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争论不可避免,而且贯穿始终。一些专家、学者为某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形时常上演,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私人感情’。”谭启平教授举例称,在民法典总则的编纂过程中,人格权是否单独成编就争议不断。讨论会议现场,大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意见,观点“交锋”,唇枪舌战,异常激烈。

在互联网时代,大众的肖像、声音、个人信息都容易被侵犯,这就涉及到了人格权。最终专家们的共识是,在新时代面对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加强人格权的保护,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人格权独立成编具有独特的法律意义。

另一个故事则是限制民事行为人的最低年龄究竟该定多少岁,这在编纂过程中,也产生过争议。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不满10周岁的人是不能从事民事活动的。他们所有的民事活动,得让法定监护人来代理。

“这一规定很显然不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一个不满10周岁的小学3年级的学生连购买学习用品等东西的行为都不被允许,这是不合情理的。”谭启平教授称,在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专家们就降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有共识,但降多少,则存在争议。提交第十二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民法总则》审议稿,年龄调整为6周岁。但是,有人大代表和学者也提出,在我国有的偏远地区,6岁的孩子“还在坐睡‘箩筐’上学”,让他们可以去从事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责任,也是问题。最后,在民法典编纂第一步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中,这个年龄被调整为8周岁,此次的民法典继续沿袭此规定。

“民法典是对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保护,方方面面都要考虑,有碰撞、有协商、有妥协……”谭启平教授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制定一部科学的、优秀的民法典。

长期关注民间借贷有关高利贷的禁止终被立法采纳

“民间借贷问题,我一直比较关注。对于民间借贷中24%的高利给予公权力的强制保护,我一直持强烈的批评态度。”谭启平教授表示,网贷变套路贷、现金贷变高利贷、高利贷又导致很多人拆东墙补西墙,影响了不少人的正常生活,也给经济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隐患,必须遏止下来。

在这次民法典分则合同编编纂过程中,谭启平教授就和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这一建议,禁止高利贷。最终,这一意见被接受,民法典(草案)第680条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谭启平教授说,民事立法必须适应国家、社会治理的需要,必须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虽然,这个规定比较原则,但却为下一步治理高利贷,留下了空间。”

它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法制建设的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制事件之一。”谭启平教授介绍,《民法典(草案)》1260条,共七编。它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的精神和原则得以进一步具体地落实和保障。

“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谭启平教授表示,民法典是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对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作用巨大,编纂《民法典》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它全面构建了民事领域的国家的基本治理规则。在这部法典里面,它不仅关心着每个人从出生(甚至提前到胎儿阶段)到死亡的方方面面,更关系和作用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各个方面。

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国重器”

“虽然说,中国的《民法典》在21世纪才正式出台,但它却具有后发优势,并将铸造中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国重器’。”谭启平教授称,这部法典,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立法、民事司法的成功经验,吸收了中国法学界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借鉴参考了世界各国民事立法优秀文明的法治成果,以民事主体利益保障和人民福祉增进为目标,对平等主体人身和财产关系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编订纂修,广聚民智,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典范。

谭启平教授表示,民法典的编纂完成,会极大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这部《民法典》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谭启平教授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法典编纂完成和施行的伟大意义,在中国及世界法治史上将会愈发彰显。”

“制定《民法典》是几代民法人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谭启平教授称,待《民法典(草案)》审议通过后,如何把民法典编纂的时代意义、价值理念、知识概念、权利体系、规范规则、制度内容以及职能职责,包括可能遇到的问题挑战等,都需用党政干部和社会大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来精准阐释清楚、广泛传播。这也是中国民法学界面临的任重而道远的共同任务。

推荐阅读

1.98岁“当代民法史活化石”金平教授:“只有这个时代才能产生民法典”

2.5·25,要好好爱自己哦~

素材来源:上游新闻

记者:陈竹 徐勤

摄影:甘侠义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重庆本科院校-西南政法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西南政法大学-西政教授谭启平:民法典是中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