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南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为回溯西政历程,讲好西政故事,凝聚西政力量,开创西政伟业,学校将通过举办办学70周年故事会、报告会、笔谈会、歌咏会、展览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庆祝会等七大系列主题活动迎接校庆70周年,活动将主要以“云上校庆”的方式开展。
讲台之上,话校史、忆往昔,重温创业艰辛路;观众席内,听故事、追情节,共鸣自强不息奋斗史……5月20日,主题为“讲西政故事 育时代新人”的西南政法大学办学70周年首场故事会在渝北校区笃行楼二楼举行。党委书记樊伟、校长付子堂以及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全体中层干部、各学院师生代表等前来聆听首场故事会。故事会由校长付子堂主持。
“群山逶迤,两江回环,巍巍学府,屹立西南……”上午9时许,笃行楼会场响起雄壮的《西政之歌》,西南政法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西政校歌词作者之一、原西南政法学院院长高绍先教授步入会场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高绍先教授简介
高绍先,教授,1935年10月10日生于山西太原,1958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曾任西南政法学院副院长、院长。主讲的课程有:语文、辩才学、刑法、中国刑法史。曾任重庆市法学会副会长、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受聘重庆市政府参事、市政府法律顾问等。
“我是山西太原人,1935年出生,1954年来到西南政法学院读书,1958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回想起在西政的60多年,当过学生,做过教师,任过院长……可以说既见过学校的风和日丽艳阳天,也经过学校的凄风苦雨飘摇日。今天,就我的亲见亲闻,给各位讲讲西政的一些老故事。”高院长娓娓道来的开场,把在场的全体师生带回了上世纪50年代,仿佛一场黑白电影拉开了序幕,而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西政人坚韧不拔的拓荒史,是一部新中国法学教育攻坚克难的探索史,更是一部新中国法治波澜壮阔的同行史。
高绍先教授(后排左起第三位)
高绍先教授(右一)
高绍先教授(右一)
高绍先教授作词的西政校歌有云“自强不息历创业之维艰”。是的,创业维艰,50年代从化龙桥到歌乐山,西政创校史筚路蓝缕、披荆斩棘——1953年,以西南革大政法系为基础,相继合并川大、重大、云大、贵大等西南五所名校的法律院(系),西南政法学院正式挂牌成立;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西南政法学院。所以西政人的血液里既有西南革大留下的革命传统,也有五所知名大学带来的文化积淀。
原西南革大图书馆
创业维艰
“1954年的9月,我自己坐轮船到西政。到了学校一看,所谓的西政就是歌乐山下几栋孤零零的楼房——所以当时叫“三栋楼房办大学”。学校没有图书馆,体育场只有半个,有250米跑道……硬件不够,软件凑成了我们一个传统——学校对学生倍加关爱。比如,冬天的时候,学校给我们每一个学生宿舍发一个火盆取暖。下课以后,同学们就围坐在火盆边,边烤馒头,边讨论着国家与革命的性质。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20年后,西政78级考试遇到暑天,老师们就把绿豆汤、冰糕送进考场给挥汗如雨的学生消暑……这么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承了爱护学生、尊重知识的传统。”师生们静静地听着,脑海中仿佛有一部放映机跟着讲述快速地转动起来,不但浮现起上世纪的浓浓师生情画面,也想起了各自的西政故事——在西政读书的学生,哪个没有被老师关心过的经历呢?这些生活学习上的点点滴滴关爱流入每个西政人的血脉,汇聚成了一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流淌的溪流,流过70年的岁月,爱生爱校,情深依旧。
建校初期师生打石头
“五所大学不仅名师荟萃,而且都有着爱国抗日、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传统。我有幸聆听过几位前辈老师的教诲……1956年学校搞过一次教学展览,展出主讲中国法制史的张警老师讲稿。记得是一本红皮的活页本,上面密密麻麻工整地写着秀丽端庄的蝇头小楷。可以说观者无不惊叹,对我的振动尤其大,所以后来我上课也学着张老师……他在治学、做人方面都是我们的楷模。张老师住的是70平米的旧房,看的是8寸的黑白电视。老校区的院长楼修好以后,曾动员他迁入,他婉言谢绝。提工资的时候应该从高教四级提到高教三级,他表态让给别人。”
张警教授
高绍先教授手稿
在高绍先老师的讲述中,赵念非教授、伍柳村教授、张紫葛教授……一位位老教授的音容笑貌或伴着严谨治学、或伴着爱生如子的小故事再次鲜活起来。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精神财富被一代代西政教师传承至今。
上下求索
“我们当时学的是苏维埃民法、苏维埃诉讼法、联共党史。我们如何办出新中国政法院校的特点是西政领导苦苦追寻的一个问题。胡光院长来校之后,曾经提出过西政学生一要嘴巴子,二要笔杆子。同学们开玩笑说我们都是二杆子!嘴巴子偏重于实践,笔杆子偏重于理论。你可以说这‘二杆子’理论中间也蕴含了我们论辩文化的雏形……”。
“二杆子”的风趣说法让全场响起轻松的笑声,如今“论辩文化”已经成为西政办学特色之一。就在2019年,学校辩论队一路拼搏,最终入围第九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决赛,并摘得桂冠。
50年代校门
学生辩论活动
从50年代到60年代,西政上下齐心,共筑梦想,虽然几经曲折,但是一旦出现发展时机,便会点燃西政师生的雄心壮志。
东山再起
“1977年4月,中央决定恢复西南政法学院,大家都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学校决定78年在全国率先招生。虽然许多老师认为时间太紧,条件太差,主张再准备一年。但是,当时的老院长胡光力排众议,坚持当年就招。”复办的西政困难重重——缺少图书馆、大教室、体育场等教学设施,教师只有100多人。
“1978年10月,恢复招生后西政的第一批大学生到校,沉寂多年的校园又涌现出了勃勃生机,老师们的精神又亢奋起来。” 尽管很多老师住在用牛毛毡搭建的宿舍,但是他们却认为这已经是难得的豪宅。高绍先老师和同事们就住在实验楼,过道上摆着一个躺椅,大家穿着短裤,光着脊梁,在躺椅上备课。
1978年10月,学校无法找到合适场地举行复办后的第一个开学典礼,干脆放干了游泳池的水,在里面举行了西政78级的开学典礼。在全国停止高考后第12个年头的1978年夏天,当年全国法律专业招生仅有729人,其中西南政法学院首次以“绝密专业”招收了来自全国各地23个省、市、自治区和部队各兵种的424名学子,占了当年法科学生的“半壁江山”。如今,这批在高绍先教授的讲述中,泳池开会、危楼听课、竹棚练身的西政78级学生已经成为国内各行业中的英才。
东山大楼
学生拔河
学校于1978年东山再起、恢复招生是与国家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同心同行的。西政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以及西南政法这块金字招牌在一代又一代西政人不懈努力下熠熠生辉。
“从1983年到1990年,我担任副院长、院长期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苦苦挣扎了七年半,幸而有广大教师干部学生的支持理解,让西政平稳过渡,保持了西政的正常发展。1990年我辞去了院长职务……现在学校在校生翻了几番,新时代的西政人正在书写着更辉煌的历史……学校今后的辉煌故事应该由他们来讲述,我就没有发言权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高绍先教授(右三)
高绍先教授(中)
高绍先教授部分著作
故事会在高绍先教授轻松幽默的结语中结束,会场再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故事娓娓道来,但是蕴含的力量却让人心潮澎湃。在场的每一位西政人,都深深体会到了高院长根植于内心的西政情。那是只有西政人才知道的创业的风雨兼程,那是只有西政人才知道的从歌乐山脚到宝圣湖畔的励精图治,也是只有西政人才知道的西政每一棵树和每一栋楼。西政人有同样的认知和感受,就会有同样的情怀。
“语言是有温度、有热度的,故事会也是激发西政人西政情很好的一种方式,既能记录西政故事,又能传承西政精神。我们要用语言的力量,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回顾西政办学70年的历史,唤醒西政人系于心底的情怀,引发全体西政人的共情力,让大家感受到西政的温度。”付子堂校长在总结致辞中说道,70周年校庆是一个契机,通过这个契机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西政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形成“西政力”,以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听了高院长这一番亲身经历的分享,还有许多西政当年历经磨难的历史,我感受到老一辈西政人的爱校情怀,也深受感动,学到很多东西——关于自强不息,关于心系天下。今天是5月20日,表白西政!希望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国际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韦立说道。
行政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黄尘淇表示,高院长今天分享了西政的风雨七十年路程,其间种种动人故事,无数品行高洁的老师的身影仿佛在我眼前展现,属于老一辈西政人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今年是70周年校庆,虽然由于疫情的影响,西政人难以欢聚一堂共庆盛世,但是所有人心中的祝福不会改变。希望学校越来越好,希望所有西政学子越来越好。
沙坪坝校区
渝北校区
文章转自“西南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
文字:张旭 林柳萍 江妮
图片:贺明 徐梦立 李凰言 胡元聪等
素材校核:高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