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金堂玉马
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
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
世态炎凉
4月24日,第五届“名角杯”校园戏剧节,京剧专场讲座,国家一级演员程联群老师带移通学子在京剧的世界领略一圈,进一步了解京剧的艺术与精神,体味国粹经典京剧的独特韵味。
程联群
行当:青衣(张派、沈派)
隶属院团:
重庆市京剧团
重庆市京剧团总支书记
师承著名京剧艺术家沈福存
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
重庆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曾获第25届白玉兰奖
生而为京剧
她,为京剧而生,生而为京剧。
程联群出生在文艺气息浓厚的家庭,自13岁起就开始随团学戏,多年的努力学习和师傅的培养,加上她自身的天赋、勤奋和执着,让她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1987年演一出《贵妃醉酒》唱红了锦官城,《坟台恋》、《状元媒》、《断桥》、《望江亭》、《春秋配》、《风氏彝兰》都获得奖项。
京剧初认识
京剧,一种用胡琴和锣鼓伴奏,以西皮和二黄腔调为主的艺术。从清朝乾隆时期就已开始演绎,至今京剧已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媒介,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京剧行当里面,主要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而生又可分为须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旦又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等角色;净也叫花脸通常是剧中的大将、和尚绿林好汉一类的角色;末,在该行当中常常是以中年以上的男性居多,专司引戏的职能;丑行当也分文丑和武丑,武丑则专门饰演跌、打、翻、扑等角色,文丑则是文人或儒生。
没有深入了解和体验京剧的同学也不易体会到京剧这门艺术的艰难所在。唱、念、做、打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每一样都要求戏剧演员的长时间磨炼,与唱、念、做、打相互结合的是京剧演员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这就需要戏剧演员的领悟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京剧传承到现在,它也是需要创新的,一直以来我们自己坚持的理念就是继承和发展,跟紧时代的脚步,我们需要把它原滋原味的传下去,但我们也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每年创新一些新的剧目,运用很多的新的形式来展现,使得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京剧,也在等待观众的成长,希望能找到新一代的年轻观众,你不可能不会喜欢京剧的,你只是还没真正去了解它的魅力。
dvdf
嘉宾互动通哥:
京剧在现在时代发展中,需要怎样的创新?例如在《我是歌手》第二季里霍尊时尚演绎东方旋律《红颜劫》,在歌曲中引入京剧唱法,歌曲屡获好评,大众喜爱程度极高,对此,您怎么看?
程联群:
我觉得,首先中国的文化、戏曲是博大精深的,很多营养可以供大家吸取,他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营养,养分。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们也很有影响力,他们来表演这些也是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对京剧有一个宣传作用,也借助现代媒体让大家知道戏曲是怎么样的。但特别注意,一定要尊重京剧,敬畏它,不能道听途说的和断章取义随意糟改它。
通哥:
京剧演员的偶像化,是否会冲淡对京剧本身的关注?
程联群:
京剧艺术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个时代的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只有他们的关注和喜爱,我们的创作才更有动力。每个人喜欢某一个偶像,都是从喜欢这个人开始,逐渐的也会慢慢关注到京剧演员的戏。
通哥:
网上曾有评论说这些年京剧从话剧舞台移植了太多东西,使京剧水土不服和排异现象,求新变革的呼声一直都有,那么京剧应该怎么与现代化接洽?
程联群:
前几年这种现象的确很突出,这种东西有两面性,但因为需要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去吸收一些新的元素进来,但至于吸收融合进来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我们需要去做的,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去检验一切。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传统的元素和当代的表演方式结合起来。
戳|下一篇公众号文章
【一出折子戏,你演的不是自己,我却投入了情绪】
关注通哥获得更多戏剧节台前幕后~
文字来源/何佳星、郎美玲
图片拍摄/郎美玲
责任编辑/何佳星
审核来源/宣传新闻中心
出品/校园通讯站
投稿邮箱/10506448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