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平:如何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骨头”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邹建平:如何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骨头”

欢迎大家

来到优秀教师代表邹建平老师的演讲现场

一起来听听吧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2018年,陈宝生部长在本科教育会议上提出大思政的概念,提出“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命题,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调效应… …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这说明思政课不但成了思政教师的思政课,而且成了所有大学老师的思政课。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思政课的“四重奏”

①讲出理论的深度(思政课的根基)

②讲出实践的温度(不能与现实脱节)

③讲出理想情怀(对大学生具有正面导向作用)

④讲出青春气息(要适合大学生的口味)

思政课堂教学做到“五个讲”

①照着讲(教材观点、中央精神)

②接着讲(讲出教材背后的观点)

③活着讲(用故事讲述道理)

④引着讲(调动学生积极性)

⑤特着讲(个人特色、风格)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1

照着讲

首先要研究教材,关键在于一个“嚼”字。高校思政课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集体打磨的思想结晶,是马列经典著作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高度浓缩。

对教材的处理:关键在于读透

教师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主要是把里面高度概括化了的理论吃透,把理论“骨髓”啃出来。能不能嚼出“骨髓”的味道,没有钻劲和专劲是不行的,只有细细地啃,慢慢地熬,“骨头”的质才会慢慢析出来,否则“骨头”纹丝不动,理论的内核就会被坚硬的外壳所覆盖,得不到它的精髓。

把教材体系变成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化的理论课程,备课时不但要见树木,还要见森林,使论理具有关联性,形成立体化的理论框架,这样才能使理论立住阵脚,才不会被驳倒,形成系统化、论理化的世界观。

把教学体系变成学生的思想体系

教师研究教材的作用就是把理论的外壳咀嚼掉,把理论的精髓东西输送给学生,没有这层转化,它就一直是马克思的东西,不能变成学生的理论武器,换句话说就是它不能被学生有效吸收,不能变成学生思想的一部分去影响和指导学生。

2

接着讲

通过教材的理论观点倒溯过去研读马列经典原著,就是把教材里面理论的“根”梳出来,讲清楚理论的来龙去脉,重点把为什么、怎么样讲清楚,而不能就事论事。重点在传道和解惑,以区别于高中的思品课“背多分”。

师生理论“落差” 力量

只有认真研究了马列原著,才能窥见理论的原貌,把理论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讲解理论的时候才可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超越了教材原来的高度来看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论,把理论讲活,讲透彻。站在这样的高度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才会达到信仰的高度,形成理论的落差力量,学生才会信你、服你,上课时思想也就跟着你走,才会自觉把传授的理论知识变成理论力量和理论信仰,这样的课才会变成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

理论的说服力在于论“理”

要使理论散发出思想的光芒,重点在“论”上。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激活理论“骨头”的种子,使理论散发出思想的光芒,焕发出真理的力量。换句话说,理论必须在教师的深刻解读下进行裂变才能在课堂上炸响,否则,理论就像一个“闷雷”扔下去不见动静。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威力的关键在于教师对理论的深刻解读,而爆炸力的大小取决于论理内核的合理解读。

3

活着讲

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的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理论水平有限,对理论的接受水平也有限。讲原汁原味的马列原著和党的理论本科生不喜欢听的。如果使理论穿上合适的外衣,用恰当的事实把理论的表达出来,那么学生就容易接受,听起来也津津有味。这涉及到如何适度剪裁理论、如何包装理论的问题。

理论要剪裁到学生容易消化的尺度,甚至碾成粉,用事实来调和它,丰富它,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吃到肚子里去,被消化吸收。

高校特“困” 生现象

如果没有细细地研读过教材,只是把教材里的理论生搬硬套地“转卖”给学生,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这样的课是只见骨头不见肉,甚至连“骨头”都是冷冰冰的。没有在自己的怀里温暖过它,这样的课毫无温度可言,更不用说激情了,学生听这样的课时枯燥无味,不能实现思想的成功对接,结果是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造成严重的“特困生”现象。

防止“故事汇”

案例不宜过多,更不宜堆砌,案例是为解释说明理论用的,案例多了容易形成喧宾夺主的味道,此外,案例要经典,能说明问题,同时还要对案例进行解读。

4

特着讲

不讲自己的那一套,绝大部分思政课老师都能做到(课题有纪律,不违背原则,照着教材讲)

讲自己的那一套,很大一部分老师做不到。就是用自己的话、用自己的思想去阐述书上的原理,把书上的理论变成自己的东西(注入了自己的研究心得),讲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很多老师存在欠缺,包括我在内。

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研究就是你的特色,研究的深度就是你的魅力指数,研究就是再创造,别人无法模仿,或者说即使模仿也无法超越。受欢迎的课大凡都是潜心研究的成果,授课就是让学生分享你的研究成果,分享你的思想智慧。

把理论的“内核”挖空

研究就是思想再创造的过程,因为在研读的过程中注入了研读者的时代气息和研究者的人生体验,精彩处会激发研究者的灵感,研究还是还原理论、还原历史事实的过程,从而把理论流动和流通起来,这样的理论才学活了,这样研究下的授课才有灵魂,要不然,何谈课堂魅力和吸引力。

教材里的某一句话,经过教师的理解,可能变成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要对教材解读注入自己的思想,把沉睡在教材里的理论激活。

对关键理论字眼要:死心眼——抠字眼

教师讲授理论课的时候要抠字眼,对关键的理论字眼字要解读清楚,甚至要“死心眼”,把理论讲透。

5

引着讲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事情做调味剂,让听理论疲倦了的学生放松一下,缓解一下他们的审“理”疲劳,做到动静结合,思辨统一,这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手段之一。

保留节目:适当制造笑点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评价过去的历史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如讲三大改造功过评判的时候,列宁有一句话“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如把扒着睡觉的同学:叫“占地面积比较大” ,把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叫“水土流失”严重,把上课什么都不带的学生叫“裸奔”。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图片来源/何佳星

图文排版/郎美玲

责任编辑/何佳星

审核来源/宣传新闻中心

出品/校园通讯站

投稿邮箱/1050644812@qq.com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这位同学

我看你大学四年有点缺……

有点缺我

长按扫码可关注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重庆本科院校-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邹建平:如何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