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个烈士纪念日
30 September 2019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不能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
——习近平
永志不忘·心中的永恒
我们生于和平年代,活于和平年代,在和平年代里,我们也要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信仰。我们该追逐的、该信仰的正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时代英雄,他们奉献一生只为祖国的强大,奉献一生只为变强不被打压。
今天是9月30日
是第六个烈士纪念日
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铭记的日子
因为他们
在这个年代
我们再看不见枪林弹雨
再感受不到血雨腥风他们的英勇付出打造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至此我们表示崇敬与怀念
新时代,依旧致敬英雄
在21世纪的今天也有这样一些人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努力拼搏着
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正如习主席说的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风风雨雨、朝朝暮暮,如今的中国也早已是盛世之景。可这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因为有我们的共和国英雄们在为我们的成长打下夯实的基础。新时代,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但我们也要致敬新时代的英雄!
引以为傲·闪亮的榜样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好多都牺牲了,他们才是英雄。”
——— 张富清
1948年2月,他在陕西宜川县瓦子街参加革命,开启了自己的英雄之旅。壶梯山战斗、永丰城战斗中,他任突击组长,先后炸掉敌人三个碉堡,立下赫赫战功。
1955年1月,他退役转业,告别军营,扎根湖北来凤县,锁住荣誉,尘封战功,为当地发展和群众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
1985年1月,他站完最后一班岗,离休。人离休了,思想却不离休,他坚持学习,三十多年如一日。无论何时、何地、何境,他都把组织的要求摆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精神上追求卓越,物质上毫无所求。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
“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 于敏
他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世界。新华社对外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他是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要和乡亲们在一起,把根永远扎根在农村大地上。”
—— 申纪兰
青青太行,劲松屹立。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自古就是要与河道抢耕地、与老天抢粮食的地方。沧海桑田。曾经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绿,或梯田成行。村民说,他们这里的人,比起信老天,更愿信劳动的力量。
这里有一位执拗的耄耋老者,年复一年,仍坚持着自己劳作。春天播种,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除了不时整理行装进京开会,几乎没什么能把她和普通农妇一眼区别开。
她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申纪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能够造一辈子的中国【星】,是我人生最大的心愿。”
—— 孙家栋
70年风雨征程,70载坚守梦想!共和国不会忘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
回望过去,中国人民经历过沧桑巨变、但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孙家栋说:“通过第一颗卫星,我们证明,就是我们能把卫星送上去,我们能做一颗卫星在天上生存。”在那个物质匮乏、百废待兴的年代,孙家栋等老一辈航天人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搞航天事业。
“当初当兵我就是做好了准备,命就交给了国家。”
—— 李延年
刚参军,李延年就跟随部队一起来到吉林,负责扫除长春外围残敌和地方武装。在榆树县,李延年在参加与国民党伪保安团正面作战时,打响了参军后第一枪。
战斗中,他多次负伤,也多次立功受奖。辽沈战役打响后,李延年所在纵队参加黑山阻击战,堵住廖耀湘兵团。在阻击战最关键的时候,李延年和战友们连夜急行军100多里,双腿跑赢了敌人的汽车,赶在天亮之前到达预定地点修筑工事。在修筑工事期间,敌人以数倍兵力扑了上来,发起一轮轮强力冲击,一批批战友倒在了前沿阵地。他清晰地记得,在那场空前惨烈的战斗中,一个战友牺牲了,另一个就主动补上去。
许多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到自己的收上去。”
—— 袁隆平
他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小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7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
—— 黄旭华
花白的头发、和蔼的笑容、温和的言语……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外表看起来朴实无华。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
“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黄旭华说。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
作为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直到今天,93岁的黄旭华仍然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为年轻一代答疑解惑、助威鼓劲……
“青蒿素研究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屠呦呦
如果不被提醒,人们很难注意到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上一栋普通的居民楼亮起的灯光。14年前,屠呦呦与丈夫把家安在这里。小区里的人,偶尔会碰到她,但几乎没人知道她是谁,也没人在乎她是谁。直到诺贝尔奖奖杯递到她手中的画面向全世界转播时,人们才知道她的名字以及她所作出的贡献——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发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攻克了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我们要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我们要争做英雄,才能人才辈出!新时代的光芒早已普照神州大地,我们时刻铭记英雄精神,以此保卫我们的国家!让祖国母亲更能光芒万丈!英雄,是时代最亮的星!
图文排版 |刘熠哲 刘维兰
责任编辑 | 何佳星
材料来源 |网络
审核来源 | 宣传新闻中心
出品 | 官方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