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老师楷模——转自重庆教育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身边的老师楷模——转自重庆教育

本文转自重庆市教委官方微信"重庆教育",阅读原文可扫以下二维码: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9月10日,全国迎来第32个教师节。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时代的好老师?教育新时期,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同时,让“四有”教师培育好“四有”新人,也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为热烈庆祝第32个教师节,大力宣传教师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通过先进典型,感召全市教育系统教师人人争做“四有”好教师,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确定了32位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宣传对象人选推出“甘守三尺讲台,我为‘四有’好教师点赞”暨“2016年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全媒体特别报道。以此全面展示教师无私奉献的正能量,让全社会关注教师、支持教师、理解教师,进一步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

请大家持续关注,为他们点赞!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丰都第二中学校蒋良平

拒绝名校诱惑 扎根农村教育38年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在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他虚心、好学、善思、创新,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多次在校、县、市作示范教学。38年农村教育生涯的磨砺,让他厚积薄发,在县内外乃至市内外享有盛名,他就是数学老师蒋良平。

38年扎根农村高中教学

重庆市特级教师、教科研先进个人、重庆市高中数学5人专家资源库成员之一、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众多的荣誉足以彰显蒋良平的名师光环,他曾多次收到市内名校邀请,但均婉言拒绝。

他热爱教育事业,情系乡村教育,担任高三复读班班主任时,经常去边远山区动员落榜学生返校复习。早晨出发,乘旧车沿山路颠簸而行,车不能到的地方就改为步行,虽然很苦很累,但他毫无怨言。有老师调侃:“有名校不去,非得在农村吃苦,不划算。”他却说:“这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高2012级复习班的向中波是蒋老师在招生时听说的,蒋良平几经周折,终于在丰都县青龙乡最远的山村里找到了他。落榜后的向中波准备暑假后就出门打工,为了劝说他继续学习,蒋良平细心交流,最终说服他回校读书。

蒋老师了解向中波的家庭情况,因此深知自身责任重大,他尽最大努力教好学生,最终向中波不负众望,考上了河南大学。

蒋良平不仅精神引领学生,还在物质上给予帮助。2013级5班学生刘燕被查出来肺结核,蒋良平得知后,颠簸了三小时到她家了解具体情况,并带头捐款千元,在他的影响下,班上纷纷捐款捐物上万元,他还在寒假组织附近同学为刘燕补课送温暖。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连任13届高三文科班主任6届高考创新高

蒋老师不仅是一名数学老师、班主任,更是是教学专家。他潜心研究,尽力破解教学难题,摸索出了《三问破解反思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他在高2007级重庆市一诊考试后,在全校举办“选解法,提速度;挖背景,找联系;善拓展,促创新;重变式,练应变”的专题讲座,收到了极好的效果,随即重庆市教科院聘请他为重庆市“2007年高三数学复习报告会”的主讲老师,成为丰都县在此类大会主讲的第一人。

他连任13届高三文科班主任与数学教学,6届高考创新高。高09级文科班75人参考,数学在120分以上多达19人,100分以下仅13人,平均分108.5,比重庆市文科数学平均68分整整高出40分左右;13级应届班高考37人上重点,张秀媛、蒲英夺全县第二、三名,首次超过丰都中学文科好班人数。

蒋老师总是怀着使命感和道德感去面对每天所从事的或琐碎或重复的工作,他用毕生精力打造有逻辑的力度、思想的深度、文化的厚度、生活的宽度、生命的温度的教学。多次在校、县内外展示特色课,受到了较高的评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高2011级廖俊丰三次高考艺术分都上了,而数学总是50几分,从而限制了他考大学。到了丰都第二中学校就读后,经过蒋老师的教学辅导,他高考数学考了91分,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经过蒋良平的指导,大多数差生转化多,优生提高大。2011届秦飞高考数学仅在第8题丢分,为全县第一,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蒲小霞复读一年,数学获150分,成为高考数学150分制的丰都满分第一人,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2015年11月13-14日蒋良平被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2015北京首届年会),他在大会上交流了《“一境两动三步”,创新教学模式》的课题成果;2016年4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杂志刊登了《简单内容探究也“出彩”》的课题研究成果……

蒋良平立足学校,走出县内,面向市区,上观摩课作报告,发挥辐射带头作用。2012年4月,他在重庆市特级教师与高中数学教师研讨会上作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与学”报告,推介本校“262”高效课堂模式,并与人合著出版重庆《高中数学新课程导学》等书,助推全市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2012年11月,参与第六届全国高中数学优秀课观摩与展示活动点评,得到中央教科所章建跃等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鱼洞第四小学胡开德

意外结缘体育教学 一干就是35年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从教三十五载,曾被评为巴县“十佳”青年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体育教师、重庆市优秀青年教师、重庆市师德标兵、重庆市“创新劳动奖章”、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体育骨干教师、全国小女篮球优秀教练员。回首胡开德老师的耕耘之旅,每一步都留下了他踏实的脚印与无声无息的奋斗足迹。

把艰苦当作磨练,为学生找水买菜

1981年7月初,当胡开德老师来到名不经传的乡村小学——现重庆市南岸区广阳镇小学报到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本是数化专业毕业的他,将担任体育教学和女篮业余训练工作。然而,仅仅短暂的犹豫,他便服从了组织的决定,而且一干就是35年。

在广阳小学13年任教和训练工作时间里,由于学校地处半山腰,没有场镇,四周都是农田,环境相当艰苦,这一条件给女子篮球队员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每当旱季(延续7天晴天)到来时,学校将无法保证运动员的日常用水和饮用开水,胡开德老师不得不在训练完后带领运动员到附近地方找水,以供运动员日常用水,甚至到晚上还得找水帮助炊事员师傅保证运动员饮用开水,同时逢每月2、5、8都必须得到离校5里外乡场给运动员购买新鲜蔬菜,保证运动员每天有蔬菜吃。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单调的工作,简陋的设备,“豆芽科”的处境,“孩子王”的心酸——都没有让他消沉。

他把艰苦当作一种磨练,当作难得的财富,由于他的勤奋和敬业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赞赏,1992年3月,他被破格聘为小学高级教师,2000年8月评为全国“苗苗杯”小篮球赛优秀教练员。

“母爱是孩子幸福的源泉,师爱是学生成材的动力。”这是他信守的教育格言。他深知,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训练方法必须有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保证,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于是他用心于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问,他做到百问不厌;当学生情绪波动时,他语重心长地与其谈心;当学生稍有进步时,他抓住机会促其树立信心------队员生病,他会亲自送上药品,队员打针、输液,他会亲自陪伴,直至病愈。一次,队员刘晓莉晚上12点突发疾病,他得知后迅速送往明月沱东升造船厂职工医院就诊,整晚陪伴输液,直至痊愈。

因为他无愿无悔的无私奉献付出,1991年获巴县“十佳青年教师”和重庆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7年被评为重庆市道德标兵,2006年获重庆市“创新劳动奖章”。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带队参赛屡获佳绩,形成独特女篮训练模式

1994年,胡开德迎来了人生和事业上新的跨越——区教委将他从广阳小学调到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担任体育教研组长和校女子篮球队主教练。

为此,他重新确立新的学习坐标,他广泛阅读《爱的教育》《教学艺术论》等,研读反思,借鉴总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逐步总结出“学、编、定、量、练、竞、帮、评、创、结”十字教学法,重视教育思想的转变,更新教学理念,注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教学六认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自主和谐发展,所教班级学生体育成绩均超过上级要求,他本人1999年获巴南区小学体育优质赛课一等奖,2002年获全国第16届“苗苗杯”小学生篮球赛课第4名的好成绩。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在女篮业余训练中,他以“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二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篮球训练规律”为理论基础,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训练模式,使女篮长期处于市乃至全国领先水平。35年来,他所带小学女篮队,曾获重庆市小学篮球比赛24次冠军;1994年参加四川省小学篮球比赛获冠军;参加第十四届、二十三届全国“苗苗杯”小学生篮球赛获冠军,2015年参加中国中西部青少年篮球锦标赛获冠军。

35年树人路漫漫,几多耕耘终有成。但事业永无终点,追求没有止境。我们相信,胡开德老师朴实而执著的探索,将会迎来新一轮耕耘后更灿烂的秋色、更丰硕的果实。

重庆交通大学周志祥

老教授也很fashion 更是个“桥梁狂人”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三十余年的青春年少,三十余载的华发渐生。从实验室到施工现场,从施工现场又回到实验室,不断地研究、探索,反复地试验、分析……三十多年来的每一天,周志祥的步履就这样匆匆而过。

迄今,周志祥先后主持完成了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交通运输部及重庆市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在《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和《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等国内外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作为第二负责人完成的“山区拱桥建设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的“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种种荣誉,于周志祥不过是身外之物,他所追求的,是对学科的执着探索,对桥梁新技术的不懈专研。

为促进创新技术的完善,他数百次自掏腰包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桥梁狂人”有多“疯狂”?看看这些词语,或许就会略知一二了。

横张预应力、八字形刚架拱、悬挑结构复合道路、裂缝仿生监测、钢箱-砼组合拱、桥梁面相学、钢桁-砼组合桥……这些在外行看来“不明觉厉”的词语,都是因周志祥而得的术语。

20世纪80年代,周志祥开始了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工艺及性能的研究,完成70多片各型预应力混凝土梁,100余次静力及疲劳破坏试验。

在研究中,他发现已有的各种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他开始致力于寻求一种使用性能良好,且用料经济,施工简易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经过反复理论分析和数十次试验研究及验证,周志祥将预弯梁原理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梁中,提出并研制了“预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成功地应用于德阳旌湖大桥等三座桥梁中。大桥上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当时技术人员十分匮乏,他甚至每月3次从重庆到德阳进行现场指导,并对参与施工的班组长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该项目总共5万元的研究经费除了试验研究费,买了一台当时算高档的计算机外,部分差旅费还得从自身工资中补贴。

其实,为了促进创新技术的完善,周志祥干过不少自掏腰包的事,他曾数百次自费邀请专家提出质疑和改进建议。他认为这些都很“值”,“既创新了桥梁科学技术,又强化了自身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培养和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

详细方案+个性发展,“老教授”其实很fashion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对桥梁及结构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和自信,对学生他却是和蔼谦虚。

在谈到为何潜心科研并获得众多丰硕成果的同时,还要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时,周志祥正色道:“教学和科研是一个相生相长的关系,扎实的科研工作能够促进教学水平和效果,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与学生的广泛交流能够碰撞出许多新思考。”周志祥介绍,自己很多科技发明和构想都来源于对学生的教学和与其讨论过程中。

在长期研究生培养教育中,周志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培养方法。对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研究生因材施教,在制定详细培养方案的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个性发展的空间。

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周志祥强调,导师除了专业上的言传身教外,研究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也是重要的培养内容。为此,他不仅在课上课下时常强调,更主动采取措施,促进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周志祥及其课题组有一个传统:每个月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学术交流研讨会。老师和研究生一起,汇报自己近期的研究情况,可以是科研项目进展情况,也可以是阅读的著作文献,并就遇上的新问题展开讨论。如今,研讨会已经成为研究生开扩视野、改进学习方法、培养思维的最佳课堂。

周志祥教授指导本科生完成了“交大康桥公司创业计划”,获得2006年中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排名第一);指导本科生完成“整体式悬挑结构复合道路的修筑方法”,获得2008年中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三峡医药高专冯晓灵

常年与人体标本“打交道” “女汉子”是怎样炼成的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作为名校研究生,她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也没有回到家乡,而是扎根三峡库区,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女教师,她在解剖学专职教师岗位上,克服种种困难,兢兢业业站好三尺讲台,为提高教学条件不断努力,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奋斗在教学一线。

转眼之间,距离冯晓灵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日子已经近八年了。她说:“来这里教书,是我三十多年来最正确的选择,我爱我的学生,我爱这个岗位,为了回报祖国对我的培养,我只能更加努力的工作。”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至今,冯晓灵教过的学生已经数以千计。每逢教师节来临,学生们总是会为她送上祝福,这一天也是冯老师最开心的日子。

为守护一个学生,她连续三个月吃住都在学校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冯晓灵常说,“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能来求学已经很不容易,要对他们负责”。担任辅导员工作八年来,她把学生视为亲人。在严格要求他们学业的同时,时刻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

在担任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8班班主任期间,冯晓灵遇到一名特殊的学生。入校以来,这名同学不参加活动、不和同学交流、自我评价很低,十分自闭。甚至不回寝室就寝,在垃圾堆放点过夜。

发现这个问题后,冯晓灵迅速与该生家长取得联系,希望能和家长一起帮助学生纠正心理偏差。为此,冯晓灵主动联系了心理学专家对其进行心理评估。担心意外事件发生,冯晓灵索性搬到学校住下,连续三个月吃住都在学校。

2015年5月,在多方的努力下,终于联系到了一家可以边学习边进行治疗的医院。如今,这名学生各项情况均有了很大改善,家长对冯晓灵给予深深地感谢。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当被问到教育教学经验时,冯晓灵笑道,“我最大的经验就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她表示,专科生学习的自觉性较欠缺,因此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和精力,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慢慢教。

上实验课时,冯晓灵总是站在离福尔马林标本最近的地方,领着学生走好医学学习的第一步。她任课班级的学生们总是最能吃苦的,同学们说,老师都在和大家一起承受着福尔马林的刺激,自己没有理由偷懒。

为了让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始终与国家先进水平保持一致,冯老师还利用假期和周末休息的时间,到临床一线参加工作,向教育专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尽管十分辛苦,但她表示,看到学生专注、进步,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创造更好地教学条件,她秒变“女汉子”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众所周知,解剖教学工作脏、臭、累,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冯晓灵却说,“事情总要有人干,既然这个岗位需要我,我就不能辜负学校的嘱托与学生的期望。”

“这些工作是这门课教学所必须的,我们的学生需要这些来提升能力,为了他们再难也要去做,并且要用心投入地去做。”搬运遗体、清理尸池,暑期顶着39度的高温制作标本……面对这些工作,冯晓灵从无迟疑。

入校不久,冯晓灵逐渐意识到遗体来源不足对医学教学的限制,为了保证遗体来源和教学质量,她主动提出申报“三峡库区遗体接受点”。经过不断地努力,2013年5月,三峡医药高专遗体接受点正式挂牌运行。

接受点需要每天24小时值班,工作流程包括遗体接受和遗体处理保存,接触新鲜遗体,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着极大伤害,再加上遗体接受事件多数发生在深夜,甚至是春节等和家人团聚欢庆的日子。所以很多人对开展这项工作表示不理解,不愿意接手,甚至公开提出抵制。遗体接受工作一度很难推进。

“没人愿意节假日值班我来值!”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女教师,冯晓灵主动提出担任遗体接受的主力工作。她对教研室的其他老师讲到,“遗体接受工作是为了我们的学生有标本看,我们是解剖老师,不能不做!”

自从遗体接受点成立以来,冯老师主动承担起遗体接受仪式、流程和规范的制定,以身作则,带着解剖教研室的老师开展接受工作。在冯晓灵近三年的带领下,不愿参加遗体接受工作的人越来越少,理解她工作的人多了,榜样的力量让这项曾经举步维艰的工作开展得越发顺利。

南开中学 梁洪

这个班主任属于年轻派 管理班级有独门秘籍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连续担任16年班主任;执教的两届学生在高考中均取得重庆市文科第一名;数十名学生被北大、清华、香港大学等名校录取;曾经一个班级600分以上共有45人,占班级总人数的85%……

这是重庆南开中学高中文科班班主任兼政治教师梁洪从教16年来的“成绩单”,除了带出高考优秀学生外, “梁王”、“梁父”、“梁伯伯”等一连串的外号,也彰显梁洪与同学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令人称赞的是,自进入南开中学后,从初出茅庐的师范生到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梁洪一直战斗在教育一线,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明显的是,作为一个文科教师,也有理科属性特质:对教育赤诚和忠诚,始终怀有一颗教育“匠心”,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进行加速度。

这个班主任常骑电动车 还有“专用”电梯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据了解,梁洪的家离学校大约十分钟的车程,因为在交通要道,堵车习以为常,为了不耽误工作,梁老师买了辆电动摩托,与他风雨相伴。

梁老师住的单元楼下的保安换过了好几个,但无论是哪一位新来的保安,都会最先认识他,因为几乎每天他都是早上第一个,晚上最后一个电梯乘客。日子久了,电梯也就有了“记忆”功能,总是更多的在他所住的那个楼层停留,同住一个单元的邻居,就开玩笑地说“这都成了梁老师的专用电梯了”。

而梁洪的拿手好戏,则是与同学们平等沟通,在其办公桌旁边总放着一张方凳,这是他给同学预备的凳子。他的每一位学生都曾坐在这张方凳上,与他倾心交流。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对此,梁洪坦陈,交流和沟通是开启心门的钥匙,是消解青春困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他非常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工作。除了在平常与学生交流想法进行指导以外,他十几年都保持了一个习惯:与学生在办公室进行正式的“会晤”。

在个体的交流谈话中,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举凡作息时间、课堂要求、看课外书、听耳机……事无巨细,梁老师都会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意见。两年下来,至少进行了1000次以上的“正式交流”。

每周都进行“换座位” 毕业学生组建微信群“梁家班”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班级座位也蕴含深刻的教育智慧。而梁洪的做法是,首先让同学们自选座位,但总会有同学“不满意”;那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为此,梁洪使出独门秘籍: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体会为人处世的方式,当部分同学没有选到中意的位置后,梁洪便出马了,了解同学们的需求后,再统一调配位置,然后再每周进行一次轮换,这样就充分满足了所有同学的诉求。

事后,在周末的班级工作汇总会,及时让同学们进行总结个人与集体、规矩与方圆的关系,让教育融入具体的生活实践中。

而日常生活中,“梁父”在一日三餐的安排、气温变化的提醒、作息时间的调整、心理状态的调节、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这些细微的事情都会得到他的建议和帮助。

2012级学生李翔依然记得,有一天上晚自习时,身体突感不适,梁老师得知后立即骑着摩托把他载到医院,一直陪他看完病、输了液,才又赶回学校上班。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令人敬佩的是,梁老师出身贫苦,对于班上家境困难的学生,他感同身受,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总是给予帮助。

2009级的刘某来自綦江农村家庭,家境窘迫,梁老师帮助她申请了助学金,还时不时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部分暗中接济,帮助她顺利完成了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山大学。

梁老师对学生的这种关心与关爱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他的各届学生都以同在梁老师为班主任的班级毕业而自豪地团结在一起,自发地组成了一个微信圈,取名为“梁家班”。

此外,梁洪善于合作分享,在南开的教师团队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他整理总结出一套深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无私分享并且不断带动整个政治教研组青年教师的成长。

他首创的“复述整理法”、“影子背书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思维创造性,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全组老师也深受触动,一起开展研究学习,共同打磨共同分享,从而达到了学科教学效果最大化。在他的参与和配合下,形成了一支有竞争力的政治教师团队,于2016年5月取得了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精神文明办评选的“最美教师团队”的称号。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石柱回龙中学 张维淑

致力课改 她改变了两所学校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她是学生心目中的“妈妈级”老师;教书近27年,教学热情却不减,她是同行心目中的“拼命三郎”;凭着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她从一名山村小学教师成长为石柱县教育圈有名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她就是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获得者、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重庆市石柱县回龙中学校副校长——张维淑。

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她多次被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获得过“全县课改标兵”、“全县十佳教师”、“全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众多荣誉。可是,27年前,她还是一名村小教师。27年来,她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和留守儿童管理研究,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山区教育。这些成绩取得,正好是她努力的回报和成长的印证。

爱生如子 她和学生同吃同住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1989年6月,张维淑毕业于石柱县师范学校,同年9月,她第一次站上了讲台,实现了自己当老师的梦想。

她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黄水镇洋洞小学,那是个非常偏僻的乡,一天上下班得走二十多公里的山路。在别人看来,村小教书条件艰苦,生活枯燥。但是,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来说,走点路根本不算苦,也许出于热爱,她反而觉得很快乐。

为了让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功课,她都坚持早到校,中午住校,晚上回家,几年如一日。山区条件艰苦,很多学生从家走到学校有一两个小时的路程,生活住宿多数时间都在学校,由于学生年纪太小,为了照顾好她们,张老师就和学生同吃同住,担当起了保姆的角色。学生不会洗衣服,她就教他们洗,帮他们洗;学生不会煮饭,她就亲自下厨,为孩子们烧可口的饭菜,小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张妈妈”。后来,她自己回忆说,也许是孩子的童真打动了她,也许是山区落后的教育现状触动了她,她才更加坚定地要搞好教育工作,搞好教学研究。

因为自身努力,加上和学生们亲近,她所教的学生都非常好学,连续几年,她的教学成绩都名列全区第一名。她感到很满足,也更加坚定她扎根山区教育的信念。但是,她却很快就先后被调到了黄水镇东木坪乡兰花村小学、东木坪小学、西沱黎场小学、西沱水磨小学、西沱镇小学、大歇镇中学等地任教。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环境的改变,没有让她有丝毫松懈,反而让她更加努力,她继续扮演着老师、保姆、朋友的多重角色,一旦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纠正或者需要和学生深入沟通时,她就和学生同吃同住。

因此,她总是学生最亲近的老师,她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1994年被石柱县教委评为教学能手,2000年被评为石柱县“十佳教师,2006年12月获重庆市说课大赛二等奖……

2011年,是张老师工作的第22个年头,她被考调到石柱县回龙中学,这所学校地处县城,是个新建学校,刚好2011年开始招生,所招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因为是隔代教育,所以管理起来相对困难。张老师当时任2011级5班班主任,为了彻底转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她又把自己的被条搬到了学生寝室,她的这一举动,让全校师生震惊。

以前在乡镇和学生同吃同住,可以理解为是条件的限制,可是回到县城还这样做,就只能理解为一种奉献精神。通过和学生一起生活,她亲自示范教学生折被条、铺床单,甚至如何刷牙、如何洗衣服等,她还教学生如何安排作息时间,一起交流学习方法……很快,她班的学生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就明显好于其它班,各科成绩也都名列第一。

张老师说过,“爱是搞好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上课从来不说“同学们”,而是说“孩子们”,也许她自己没有在意,但是只要用心留意,就能发现区别究竟有多大,一个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从一言一行,从生活中一个个细节,就能不经意的流露出来。

致力课改 她改变了两所学校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她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还从另一个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那就是她一直倾心于课堂教学改革,并在她的努力下,改变了她所在两所初级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经验得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2008年,她从西沱镇小学调入大歇中学,当时的她,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已小有成绩。多次在西沱片区、石柱县赛课和说课获奖,被评为“教学能手”和“课改标兵”。

当时初中的学生住校模式,让她有更充分的时间和学生接触,也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课改研究。她一直坚持,老师“要把舞台交给学生”,并提出“目标让学生清楚,疑问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方法让学生归纳,习题让学生自选”的教学策略,并自创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即在教室内设置多块黑板,各小组一块,由学生自设问题,自行讨论,自行解决,最后进行小组展示。

仅一年时间,她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平均高出同年级高达20多分,且学生的表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高出其它班级的学生很多。很快,她就担任了学校教科室主任,她的教学经验在全校推广交流,学校也提出了“把讲台交给学生”的课改口号,课改工作走在了全县同等学校前列。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2008到2011年,大歇中学从一个教学质量落后的乡镇中学迅速成长为全县课改示范学校,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也在全县初级中学和忠县、丰都等邻县学校交流,并常常带领她培养的骨干教师去帮扶那些兄弟学校,经过三年的帮扶,有两所兄弟学校也成为课改示范校。

2011年,来到回龙中学后,作为学校的课改带头人,她的教学思想得到进一步推广。由于回龙中学是一所新建学校,也是县教委重点打造的课改基地示范学校。

但是从生源上看,80%以上是留守儿童,成绩普遍“较差”,行为习惯不好。为了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她和课改专家孟照彬先生一起合作,研究在全校推广MS—EEPO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三年努力,学校迅速成长为全县课改示范学校,2015年,学生升入重点高中160人,名列全县第二名好成绩。

由于成绩较突出,她多次代表石柱县,在省市级级课改交流会上发言,主张山区课改工作要与外界同步,同时,为了加强理论构建,她先后在《现代阅读》、《大观周刊》、《读写算》、《中华创新教育论坛》等市级、国家级杂志发表教学教育论文三十余篇,主研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课题组立项的子课题—《构建“学-示-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重庆市《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科教学研究》《学校内部均衡教育策略研究》已结题,部分重点课题正在实施中。

倾情德育 她是留守儿童的知音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教师在她心中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许正是这份崇敬,才让她非常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教学工作这个岗位。她常说,为师应先有“德”,“德”就是职业道德,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这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她非常注重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教书27年,她当了27年班主任,这个原则也坚持了27年。由于山区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为了接近和学生的距离,日常学习生活中,她总是经常深入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谈心事,话家常,和学生特别近,她的耐心和细心深受学生喜欢,她的宽容和大度深受学生尊重,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张大姐”,学生有烦恼也总喜欢向她倾诉,她成了学生的知音。

遇到特别贫困的学生,她就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点给他们作生活费,给学生买衣服、买牛奶……二十多年来,她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三十多人,资助资金达三万余元。虽然一直在资助学生,但是她自己却并不富裕,就在帮助贫困学生的同时,由于经济压力,她的女儿读研究生就是靠她女儿自己打工筹学费。

她还致力于德育管理研究,自2012年担任石柱县回龙中学副校长以来,在“不片面追求升学率,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框架下,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她提出了“养成教育”和中学生“二十一字”(做好操、扫好地、读好书、写好字、走好路、唱好歌、睡好觉)管理要求。从常规的生活细节入手,把学生的道德培养落实在生活小事中,落实在一言一行中,落实在班主任和每一位任课老师的管理细节中。

通过两年的努力,回龙中学的德育管理已经形成特色,得到了县教委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县内多所兄弟学校前来交流管理经验。她自己的班级管理也形成特色,于2016年4月和清华大学附中交流经验,清华大学附中校长刘殿军到所教班级学生刘超家进行家访,对张老师的班级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学校管理经验被刊登在《今日教育》杂志上进行交流,学校也被重庆市教委评为“百姓身边好学校”。

由于不懈努力,她获得了自己应有的荣誉。参加工作以来,她多次被石柱县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02年获重庆市百万女职工素质达标活动优秀个人;2012年12月,被聘为石柱县卓越课堂工作室成员;2013年4月被石柱县破格评为名师;2014年10月,被评为市级先进德育工作者;2015年4月,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2015被评为石柱县“好老师”,先进事迹刊登在重庆日报。

面对这些荣誉,她说,她不想获得多大的功名,她只想做个好教师,学生获得成功就是她最大的荣誉;她也不想有什么惊人之举,只想实实在在地从生活中的细节去关心好自己的每位学生,尽到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重庆本科院校-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身边的老师楷模——转自重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