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第二批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我校由孙长永教授担任负责人组成的刑事法一体化教师团队成功入选。此前,经济法教师团队于2018年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华法文化传播教育教师团队于2019年入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团队介绍
团队是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刑事诉讼法教学团队”、重庆市教学团队“刑法教学团队”以及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实务导向型刑事一体化导师团队”的基础上,跨学科融合而成。该团队以培养德法兼修、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本为本、课程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取得显著成效。该团队历来将科研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依托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研究基地等四大校部共建及市级重点研究基地,围绕法治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研创新。
在社会服务方面,团队始终奉行服务社会、助力实践的执教理念,坚持关注社会与潜心问道相统一。团队成员接受全国人大法工委等邀请,参与了《刑事诉讼法》《人民陪审员法》《看守所法》《监狱法》《社区矫正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10部法律草案的专家论证工作;数篇智库成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多次批示;向全国政协提出《构建全方位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提案》等多项提案,获颁“建言献策优秀成果奖”;接受重庆市委政法委的委托,承担了重庆市新阶段政法维稳工作和平安建设的专项调研工作;接受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参与重庆市地方法规清理及《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立法起草工作;参与《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立法论证工作等。
这只队伍,他们用师者真情呵护学生一路成长,更用智慧为学生人生导航。
今天,我们走近这支“黄大年”式的教师团队,感受他们的使命与情怀。
明道信道、立德垂范、敬业爱生
教学团队刑诉重点知识解读
多师同堂研讨式课堂
教学团队集体备课
团队老师课堂教学
教师担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首先要求为师者必须明道信道、立德垂范、敬业爱生。团队始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团队教师的“第一标准”,要求每一名团队成员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用精湛的学术指导学生,用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正因如此,团队不断涌现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师、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民革中央“全国优秀女党员”、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西政优秀教师”、“西政好老师”、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个人,展现出良好的教师风范。团队成员所在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党支部、先进党组织、重庆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
以本为本、课程育人
法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讨会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生课程改革工作会
团队以培养“德法兼修、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本为本、课程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以刑事一体化的理念为指导,有组织地推进法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形成了“刑事法系列精品课程”。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课程、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等。 其次,积极探索各层次、各类型法科学生的教学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硕博贯通、刑事一体、多师同堂、专题研讨式教学法”等课改措施,把专业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了多项有影响、可复制的教学成果。教学改革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重庆市首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 再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先后承担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高校重点课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40余篇。在总结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编“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新阶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5部、案例教材等普通教材5部。
积极开展科研创新
多师同堂研讨式课堂
团队带领专业研究生赴前海法院实习
团队历来将科研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依托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研究基地等四大校部共建及市级重点研究基地,围绕法治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团中央重大课题1项,最高人民法院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6项、国家级一般项目45项、司法部项目等各类省部级课题69项;承担横向课题39项。自2013年以来,在法学CLSCI发表高水平论文167篇,其中,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两大权威期刊发文15篇。科研成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一等奖(3次),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7项。
服务社会、助力实践
滑动查看更多调研活动
教学团队赴广州市番禺检察院座谈交流
教学团队赴渝北检察院调研
教学团队赴苏州公安局调研
教学团队赴杭州看守所调研
滑动查看更多
团队始终奉行服务社会、助力实践的执教理念,坚持关注社会与潜心问道相统一。团队成员接受全国人大法工委等邀请,参与了《刑事诉讼法》《人民陪审员法》《看守所法》《监狱法》《社区矫正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10部法律草案的专家论证工作;数篇智库成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认可;向全国政协提出《构建全方位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提案》等多项提案,获颁“建言献策优秀成果奖”;接受重庆市委政法委的委托,承担了重庆市新阶段政法维稳工作和平安建设的专项调研工作;接受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参与重庆市地方法规清理及《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立法起草工作;参与《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立法论证工作。
此外,团队成员还被聘为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儿童工作智库专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各级检察院和法院专家咨询委员,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等。
成员结构合理、英才辈出
团队是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刑事诉讼法教学团队”、重庆市教学团队“刑法教学团队”以及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实务导向型刑事一体化导师团队”的基础上,跨学科融合而成。通过引进与培养并重、挂职锻炼、出国进修、以老带新等多种措施,团队现已经形成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创新型教学科研团队,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0%以上。团队成员自2013年以来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中央联系的“国家级专家”等3人次,入选重庆市特支计划和英才计划等市级人才计划10人(包括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和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2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其中,绝大多数成员均为55岁以下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发展潜力巨大。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我们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代代学人薪火相继
继续呵护学生一路成长
推荐阅读
1.我校经济法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西政教师团队入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编辑:杨倩
素材审核:胡雅彬、梅传强
文章转载自“西南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