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佳人包装设计
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正如著名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所说:“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已转化为文化的需要”。因此,当我们在进行以一种文化形态而存在的包装设计时,如何使自己的设计在体现个性特色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契合当代文化观念的要求便成为每个包装设计人员所必须直接面对的课题。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包装设计文化是否可以说是包括人们的一切行为方式和满足这些行为方式所创造的事物,以及基于这些方面所形成的心理观念。一般说来,这些有许多设计文化要素构成的整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包装设计的文化层,它是设计文化的表层;第二,包装设计组织制度层,这是设计文化的中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连续性;第三,包装设计的观念层,它是一种文化心理状态,所以也可以认为是设计文化的意识层。它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是设计系统各要素一切活动的基础和依据。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进步,带来的对包装设计文化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生产和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思维观念、审美观念、道德伦理观念、民族心理观念等方面上。它是设计文化结构中最为稳定的部分,也是设计文化的灵魂,它存在于人的内心并发展变化,最终会直接或间接地在组织制度层上得到体现,并由此规定自己的发展和规律,吸收、改造或排斥异质文化要素,左右设计文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研究当代中国包装设计的文化观念,探讨未来中国包装文化观念的趋势和走向,对于包装设计人员的构思,会有所帮助。目前深入人心,并且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包装设计文化观念的主流是什么呢?综合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我们近些年来的设计实践,我们认为这种文化观念应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科技为基础和动力,在秉承“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力争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再阐释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观念,因此包装设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一个民族形成之后,在这一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上,该民族文化分别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时代性特征。只要我们承认包装设计文化的承接性和发展性,就有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存在。这是因为包装设计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该民族各个时代的设计文化的叠合及承接,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社会为基础,是传统设计文化的积淀和不断扬弃的对立统一,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
包装设计文化有其时代性,主要反映在包装设计文化的组织制度和物质层上,但设计是紧随时代,重在观念的。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主观形式都已发生根本的改变,尤其是信息的广泛高速传播,开放的观念愈趋Ji烈,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多元化,人与人交往的频繁,社会及人要求的不断增加,工业文明异化所带来的能源、环境和生态的危机,这一切都迫使我们不得不回头去反观人类自身的发展的轨迹,而这其中便牵扯到人类文化史上“人本观念”的变迁以及当前我们对“以人为本”观念的重新再阐释。
西方的“人本”观念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但在那时,人本的含义还仅仅在于彰显人的主体性,颂扬人类与众神(其实是自然万物)比尊抗争。其后,这种人本思想经过古罗马文化的中介传承,又历经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发展演变,最终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推进渐次离开了传统人本观念“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区间,转而致以“人是万物的主宰”,“人的需要是万物存在的标度”,从而导致人类向自然无限度无休止地掠夺与索取行为的产生与奉行。至此,人本观念已在强大的物质力量和人类贪欲的驱使下偏离正轨而误入歧途,其直接后果便是如前所述。严酷的现实逼迫人们对“人本”及其导向进行重新的阐释与定位。
至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人本”思想可能要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酝酿兴起才渐次传播开来,在这之前,由于几千年来儒家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稳固以及相伴而产生的政治文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强大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人都将人身归属于天地父母、君王、国家社稷等非自我表现的范畴,甚至连独立自主这些最简单最起码的人本意识观念都极少具有。这使得现代中国在经历与西方相似的由工业文化异化所带来的能源、环境、生态危机的同时,还要承受政治异化(比如文革十年活动)所带来的思想危机,信仰危机。
对“以人为本”观念片面理解往往演变成为满足少数人的短期需求而牺牲全人类的长远发展。其实这种以少数个体(包括某些商家和消费者)利益的实现为“本”的观念恰恰故意抹杀了人类与人群,长远与当前的界限。
那么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对“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进行重新的阐释与界定呢?我们知道,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曾提出过“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其本意是希望人们虚静无为,能像原始社会初期一样融入天地万物之中,但是去除其思想中消极处世的成份外,这其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对我们今人而言仍是大有借鉴之处的;只不过我们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把心态摆得更加进取一些,将“以何为本”的“本”放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了。那么,面对诸多异化造成的危机,我们该如何拨乱反正,来寻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呢?我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依赖科技进步,始终高扬“绿色、人文、科技”的旗帜。
二:“绿色包装设计”
绿色包装设计的多重内涵归属于包装设计文化观念层上的“绿色设计”理念,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呵护生态,环保意识;人类自身健康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自然及其舒适简约的设计理念。它从环境保护出发,旨在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有利于人类健康,有利于人类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因此绿色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它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外观设计上标新立异的做法,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和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持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传达绿色、人文的精神理念,从而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方面:绿色包装设计可以大胆缓解资源危机和污染防治的双重压力。例如日本百货业协会委员会制订的百货业包装的标准:包装原材料或成器必须不危害人体健康,应尽量少用废弃后难降解的包装材料;尽量缩小包装体积,容器内空闲体积不应超过产品体积的两成。该委员会还力主采用最简单的包装方式,甚至要求向零包装方向努力。从上述环保要点,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包装设计的着眼点应放在有利于人体健康,防治污染,以及对资源的再利用方面有密切关系,其落脚点仍放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
另一方面:绿色包装设计的影响更体现在它所蕴涵的思想,对人们观念的冲击上,绿色观念不断向人们传递“关爱环境,关爱健康”的理念,引领人们抛弃有害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生命个体和群体探寻更加有意义的生存空间。由此,绿色设计的理念在生存,生命的难度上又一次与人本、人文精神相通起来。
我们常说,每一个民族的包装设计文化形成一个设计文化系统,每一个民族的一定时代的包装设计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统,而不同的包装设计文化系统里都包含了一些共同的文化因素,也包含了一些不同的文化因素,前者表现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普遍性,后者表现了包装设计的特殊性。每一个民族的包装设计文化,又都有其人类性的部分。包装设计的人类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永恒性寓于时代性之中,这时辩证统一的包装设计文化观。那么,当我们把绿色设计观念放入这个辩证统一的文化观中关照的时候,我们发现,它的蕴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趋向于共性,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表现这种共性正是当前设计构思的个性所在,即民族性中的全人类性,时代性中的永恒性和特殊性中的普遍性。由此,这也使我们更加有信心确认绿色设计理念方向上的正确性。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绿色、人文、科技,三者本来就是内在统一的。绿色不仅仅意味着环保,还包含远离喧嚣、污秽,追求自然宁静;人文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它不仅仅包含着博爱、悲悯等人间憧憬,还包含着对生命、生活的热爱与尊重,在此,人文便成为一种文化、文明的内在追求,表达出一种对世界和平,万物和谐的祈盼,从而彰显出人类对于外物与自身清醒认识与从容应对;至于科技,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当代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以令人惊异的速度不断变革着世界与人类自身。然而,科技又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不时冲破理性的规范,将人类推向罪恶与毁灭的边缘。由此,科技不仅仅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时时成为艺术设计所关注和表现的主题。
在当今世界,“绿色包装”已渐渐成为国际潮流,反观中国的国情,(中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同时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不强,技术水平相对薄弱,环保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把推行“绿色包装”的问题放在首要地位。从包装材料的再生资源化,易于处理、减轻污染等方面,入手研制开发新型的“绿色包装材料”。通过立法强化环保工作。作为出口大国和已加入WTO形势,我们更应强调出口商品包装绿色化以适应国际绿色贸易的需要。
无论从我们自身健康的角度和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讲,还是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的繁荣来讲,关于绿色包装设计,我们都应给予密切关注和足够的重视。对于绿色包装设计,希望以上的探讨能为其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注:该文是夏梦远的本科毕业论文,曾受到国内设计名家尚奎舜教授、苗登宇教授、石增泉教授、赵倩教授等的高度赞赏。
体循环胶囊药盒包装设计
漱玉泉酒包装设计
妮维雅化妆品包装
样册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
星庆包装
麝香心脑乐片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