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活是离不开「纺织品」的,衣物、毛巾、窗帘、床品……纺织品总是伴随在我们身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这种普遍性,人们才会常常忽略「纺织品」那千变万化的可能性。
在日本,有一位设计师,她用各种创意,制作了各种独特的布料。比如,将不锈钢纤维织入布中,然后用火处理,形成烧痕 ▼
或者这种犹如雕塑般的「折纸布料」▼
利用这种布料制作成的环保袋具有独特的美感,还可以像纸一样折起来,方便收纳 ▼
她创造的布料充满新意,超过 150 件布料作品被永久收藏于多个世界级的博物馆,例如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国立近代美术馆……
△人们在博物馆参观她的布料展
师从日本染织界泰斗新井淳一、NUNO 品牌创始人、为东京文华东方酒店设计整个酒店的布料、担任无印良品 MUJI 的设计顾问、也是东京造形大学的教授……
她就是日本布料设计师,须藤玲子 ▼
01.
里程碑——东京文华东方酒店
2001 年,世界级的奢华酒店品牌文华东方,要在东京开设一家 27000 平方米的酒店 ▼
须藤的任务是设计酒店内的所有布料。包括大堂、客房、灯饰、座椅、靠垫,甚至是墙纸。
比如在入口大堂中,用上了前面提过的 Karadaki 布料 ▼
△东京文华东方酒店入口门厅
以日本的森林和水作为设计主题,须藤计划与日本各地的作坊和匠人,共同协作在国内生产所有布料。最终各地共有 50 家作坊参与了这个项目。
须藤与工匠们辛勤劳作,将项目完成得极好,细节处都有非常好看的纹理。
椅子上的靠垫,用的是 Cracked Denim 布料 ▼
墙壁的壁纸 ▼
窗帘 ▼
所有的灯饰都使用手工和纸制作,工匠们手工制作了近 3000 张和纸 ▼
墙壁则是请了京都西阵的饰带织匠制作 ▼
当时几乎所有日本的布料工艺代表产地,都在为文华东方酒店制作布料。这个项目过后,须藤玲子被更多人所知。
02.
享誉世界的布料设计
她的工作室和店铺位于东京六本木,名为「NUNO」,在日语中就是「布」的意思。
工作室成立 35 年以来,已经生产了超过 2500 种原创的布料 ▼
店内一卷一卷的布匹,不整齐地码在架子上,可以看到布匹卷的横截面,并且每块布卷变都会悬挂一枚「NUNO」的标识标签 ▼
她用这些布料设计、制作日常用品,比如手提包、枕套,还有外套、裙子等衣物 ▼
她工作室的顾客有一半来自海外,吸引了设计师、收藏夹甚至是制鞋品牌的研发人员。
但是因为太火爆,有的人得提前一年预约,才能进行咨询、参观。
03.
创意灵感来源于日常
须藤的布料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突破常规、大胆创新是她最大的标签。但这种创新和突破,灵感却往往来自于日常生活。
就拿最开头的那块布来说,它的名字叫做「Karadaki」▼
它的灵感来源,是须藤因为一次不小心烧热空锅,看到灶火把不锈钢锅烧得发红。
过了一会,红色变成了彩虹色,她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于是她在布中加入了通常用来加固轮胎的不锈钢微纤维,然后用喷枪灼烧,布料上就形成了美丽无比的彩虹色 ▼
须藤给它起名叫「Karadaki」,意思就是「烧空锅」。
还有这块名为「双层蝉翼薄纱」的布料 ▼
有一次须藤想要设计一块有漂浮感的布料,她看到家里被子里的羽绒漂浮在空中,她就想,如果能在布料里重现这种漂浮感就好了。
于是,她想到将羽绒植入布料中的方法。
纯手工制作,在 2 层薄纱中植入鸟的羽绒,制成了美丽无比的布料,被 MoMA 以及全球十多间美术馆永久收藏 ▼
用这个布料制作的上衣手感光滑,轻盈无重感 ▼
须藤玲子创作出的特别布料数不胜数,有时候单凭布料的外观来看,你很难辨识出这是一块「布」。
△Baby Hair 産毛, 2007, 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波斯顿美术馆
△Woodchips 木片, 2007
△Twig Gather 小枝集め(つぎはぎ), 2015
△Cracked Denim クラックドデニム 輪投げ, 2012
04.
用传统工艺实现创新设计
常让人困惑的是,须藤玲子作为一个布料的设计师、创作者,却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制布工厂。
她的大多数布料,也不是在装备最新机器的高端工厂生产,而是在各种老旧的小作坊生产 ▼
这些小作坊还保留着日本传统工艺,这正是须藤玲子想要的。
比如,下面这是用来纺织「和服腰带」的机器,须藤用这台机器制作围巾,会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且触感轻柔 ▼
再比如,下面这块名为「Amate アマテ」的布,看起来像兽皮,但它其实是用传统的「日本和纸」做的 ▼
布料是在和纸作坊,用传统造纸技术手工逐块制作,让这块布最终拥有独特的质感和外观 ▼
须藤一直在日本各地搜寻仍在流传的传统技艺和工匠,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设计构想。
如今,她已经和超过 80 家作坊合作生产过布料。
因为没有自己的工厂,所以她才得以用那么多不同的方式创造特别的布料,这也是她工作的独特之处。
05.
被新井淳一「抛弃」的学生
须藤玲子出生在距离东京北方 80 公里外的茨城县石冈市,年少时,祖母为母亲和婶婶选购和服的场景,一直刻在须藤的心中。
丝质光滑的和服面料,带着强烈而莫名的吸引,让她立志将来要成为一名「和服绘师」。
△小时候的须藤玲子,很有福相
为此,她专门学习日本画,最终进入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工艺设计系,读取染织专业。
但在 1982 年,一次邂逅改变了她的人生。
△新井淳一
新井淳一,著名时装品牌「三宅一生」的布料设计师。
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日本昭和时代晚期,轰动了日本时装界,更让世界时装界重新认识了日本织物。
△新井淳一 2016 年展于中国湖北美术馆的作品《无题》
当时须藤去看了新井淳一的展览,被他的布料深深震撼。这些布料结合了科技与手工,她被彻底迷住,由此开始认真思考染织设计 ▼
原本实现自己「和服绘师」的梦想已经近在咫尺,但她还是与新井淳一,在 1984 年共同创立了 NUNO。
在接下来的 3 年时间内,须藤在新井淳一身边钻研布料。但突然有一天,新井淳一毫无预兆地宣布离开公司,专注自己的作品。
并且把新井淳一把公司的掌控权,交给了一开始完全不知所措的须藤。
但缓过来以后,须藤开始对 NUNO 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为了不想吃新井淳一的老本,她甚至把 NUNO 的生产中心从新井淳一的基地群马县桐生市搬了出去。
事后回想起这件事,须藤认为那是个正确的选择,「让我能够得到很多自信」▼
06.
将「废物」变成全新布料
在与各地工匠交流的期间,须藤发现了一些新的材料。
有一次她来到日本首屈一指的丝绸产地——山形县的鹤冈市,她在某个作坊里看到一大捆看起来像树枝的东西,以为是制作丝绸的材料 ▼
打听下来,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名为「KIBISO」的东西 ▼
KIBISO 看起来有点像石膏,又有些像纸张,是制丝过程的副产品。
工厂在制丝的过程,会一层一层地把蚕茧分解开来,先浸泡,然后用机器抽丝,俗称「缫丝」 ▼
简单说,KIBISO 就是蚕茧外壳的硬丝,因为很硬不适合编织,所以通常被当作是工业废料 ▼
但须藤玲子很喜欢。
喜欢到她特地找来鹤冈市的匠人们,一起设计了一种为它特制的织布机,将它的厚度变成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开始用它制作各类商品 ▼
第一类产品就是围巾 ▼
她发现 KIBISO 这个材料可以有效抵挡紫外线,所以还正准备用它来制作阳伞。
须藤很喜欢重新利用一些被丢弃的材料,想要减少污染,并且以此为毕生使命。
2008 年,她正式成为无印良品(MUJI)的设计顾问,近年来开展了「重新利用旧羊毛」的项目。
须藤与爱知县一宫市的制造商合作,循环利用废旧羊毛衣的纤维,并且用这回收的材料制作全新的服装系列 ▼
羊毛再利用的工程繁重,首先要收集大量的旧衣物、旧布料,甚至是工厂里的边角料,然后仔细地用手工取下羊毛,按颜色分类 ▼
接着将它们压碎,回到最初蓬松的纤维状态,再慢慢分解,去除颜料 ▼
最终才会回归到纱线的状态,得以继续使用。
须藤玲子还在美国库玻休伊特设计博物馆,展出了这个项目的成果,想传达这种变废为宝、重新利用的环保意识。
她认为这是作为一个「布料设计师」的责任。
07.
与传统共同进步
这是她的「布艺之道」
在今年的 4 月,须藤在东京国立新美术馆举办的「Koinnobori Now!」展览中,须藤展出了 300 多条不同面料的「鲤鱼旗」。
她与设计师 Adrien Gardere 和建筑师斋藤秀一合作,携 NUNO 工作室的 12 位设计师,以及 50 多处日本布料产地的工厂与职人一起,制作出这个神奇的场馆。
染、织、染织结合,再与建筑、展览设计、灯光、音效的整体结合,2000 平方米的馆内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震撼观感。
这些作品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于织物的理解,也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从这个展览,能够看出须藤玲子作为一个设计师,既有创新、又尊重传统。
将日本各地传承下来的染织技术与最新的机械技术,两者自如得进行组合,从而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布帛设计表现。
△Tea Ceremony Fascination of Art and Design Marcel Wanders-[Koinobori Now!]-大分县立美术馆
从她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能够孕育出如何的美、如何极致的生活气息。
而原来任何一块布,从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