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咨询管理知识

工业设计理论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我这一辈子,注定就是个好的设计师。”黄蔚的这句话,听上去有那么一点儿狂傲。但黄蔚并不觉得“狂傲”是个贬义词,她觉得设计师就是应该坚持自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就


“我这一辈子,注定就是个好的设计师。”黄蔚的这句话,听上去有那么一点儿狂傲。但黄蔚并不觉得“狂傲”是个贬义词,她觉得设计师就是应该坚持自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就不可能做出最好的东西来。现在的黄蔚,头上顶着太多的光环:进入海尔短时间内获得25项国家专利;美国GE/Fitch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在中国的首位员工;全球最权威的设计管理机构DMI(Design Management Institute)顾问委员会中第一个中国大陆顾问。据测算,工业设计产品外观每投入1美元,就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


天生的设计师


黄蔚小时候特别淘气。“只有画画能够让我安静下来。”黄蔚笑了笑。高中,黄蔚忽然“开窍”了,9门功课 都以优秀通过会考。当时学习好的人,家长都倾向于选择理工科。为了能够坚持对绘画的爱好,又能满足家人的期待,她选择了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国外对工业设计师的知识结构有这样的测定:一个工业设计师,是30%的科学家,30%的艺术家,10%的诗人,10%的商人、10%的事业家和10%的推销员。 黄蔚的自我和理工科背景帮了她不少忙。在过去甚至现在,中国的企业并不重视工业设计。国内学工业设计转行的人很多。黄蔚同届的工业设计的24个同学中,只有5个人在真正做工业设计。“我不知道是不是现在只剩我一个人了。”黄蔚很庆幸毕业时,能够加入当时国内在工业设计上走得比较前的海尔。但即使在海尔,黄蔚也不能马上做设计。当年新招进去的员工,一律都被公司放到了车间里,最平常的工作就是打包。“而且当时只有500块钱的工资,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委屈。”对于设计的热爱黄蔚决定找点别的事情做。于是,每天做完份内的工作后,黄蔚就到海尔的冰箱研究所“蹭活”。努力的结果就是她参与了海尔一系列产品的设计,包括海尔最新款的包装箱的设计:举着气球的海尔兄弟。黄蔚说自己没有想过要出名,但在短期内获得了国家25项专利,使她成了海尔的名人。之后,她获得了去日本很有名的工业设计研究所GK参观、学习的机会。


在参观了GK之后,她在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工业设计师只是企业的“美工”,为什么工业设计师不能影响更多的人?黄蔚想:“我要去寻找一些东西,来促进和发扬设计行业的价值,但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具体意味着什么。”在海尔的工作,让她渐渐明白:工业设计虽然已经受到了重视,但设计师还是受制于工程师。比如说工程师觉得水杯不应该是圆的,要改成方的,工业设计师就只有改的份。 “设计师在产品出来之后大多时两种态度,要不已经认不出来了,要不就是羞于承认那是自己的作品。”而国内的很多企业,宁愿花大笔钱不断做模具,也不愿意拿出一笔钱来好好地做做设计。模具若不合适,就丢掉。于是,她离开海尔,考取了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

国际公司的历练


离开海尔1年之后,黄蔚的研究生学业已经基本完成。她在考虑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最初,她想进入美国通用电器(GE)。因为国内所有企业的管理思想,包括对工业设计的理念,都是学GE的。她的一个朋友知道她的想法后,就建议她去去GE/Fitch——美国通用电器(GE)控股的一家国际性的设计咨询公司,全球最大的设计集团之一。当时,GE/Fitch为了开拓中国市场,亚太区的总裁每个月都要飞到中国来谈业务,但收效甚微。他们希望在国内找一个懂专业的人。 GE/Fitch当时在国内并没有招聘过任何人。但是在和黄蔚谈了一个小时以后,他们给了她5位数的薪水和“市场总监”的职位。


黄蔚说当时自己的英语也不算好,以至于第一次给老板当翻译时都是战战兢兢的。“我想他们之所以会聘用我,就是觉得我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和理念和他们很契合。”最初做工业设计师出身的黄蔚,在进入GE之前,就知道自己之后的工作是市场、推介。“这是我自己追求的改变。”因为她觉得单纯画图纸,不可能让工业设计为人所接受。在黄蔚看来,中国的工业设计师也许做的不错,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让企业接受他们的作品。“要让工业设计影响更多的人,在于和企业家之间的设计推广和深入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卖’给别人。”黄蔚告诉自己。


因为没有接触过市场,加之GE/Fitch国内市场是一片空白,从2001年10月进入GE/Fitch之后,在公司位于恒隆广场16层的办公室里,黄蔚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9、10点钟才能回家。她要在公司的内部网上浏览大量信息。但进入实际运作,她做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在美国通用电器GE/Fitch任职期间,黄蔚学到很多东西:她接触了很多大公司高层管理者,向他们推广国际性的设计理念,展示设计如何帮助一个企业获得商业成功。很快,黄蔚在国内建立了GE/Fitch专业知名度,拓展了众多领域的顶尖客户,推进多项大型设计项目合作。去参加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七届全球设计管理年会,黄蔚和博朗、柯达、飞利浦设计等设计管理者切磋交流,她发现在欧洲国家,有相当多的国际管理顾问公司,不单纯做设计服务,而是把设计管理作为利器整合企业各种设计资源,为企业进行战略服务。而这方面的专业服务性的公司在国内还是空缺!黄蔚很爽朗地笑着说:“我认识到了真正的差距。”每天晚上从恒隆广场的公司出来时,南京西路上的行人已经稀稀落落,昏黄的路灯笼罩着这座白天热闹而繁忙的城市,黄蔚忽然觉得自己开始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她发现了上海的美丽,甚至连灰白色城市上空刮着的风都非常可爱。披星戴月工作的日子过了几年,在2003年7月,黄蔚又一次选择了离开。因为,她有了新想法,她要做自己的事业。


创办**设计管理咨询公司


在为GE/Fitch工作时,她看到,国外的工业设计中心比较注重创意,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也非常的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作品就一定符合顾客的要求。”毕竟文化背景、思想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产品的要求会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国内的设计师执行能力太强了。”她去很多高校做过讲座,发现工业设计系二、三年级学生的执行能力就已经非常不得了了。他们画图、建模的能力一点都不比外国的设计师弱。但是,国内的工业设计公司日子不好过,而且还在竞相压价。黄蔚想探究原因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黄蔚发现,国内外的工业设计公司的最大区别在于,像GE/Fitch这样的公司有一套非常完善、有利的设计管理体系。黄蔚设想把国外的这套流程和国内的人才结合起来。


9月,黄蔚在设计管理协会的支持下创办了国内**设计咨询公司,取名“桥中” (CBI: China Bridge International),寓意公司将为中国和国际的设计交流架起一座桥梁。“有些事看是一回事,看见了是一回事,看懂了是一回事,看懂了又能在实践中去应用、去体会、去提升又是一回事。”桥中一成立,黄蔚就牵头举办了国内第一届“设计管理高峰会”。令她惊讶的是不仅很多工业设计公司的老总都来了,还有建筑设计、展览、设计研发机构、行业协会的人也来了。上海的6所高校还联合合办参与了这个高峰会。某高校的一位老师对黄蔚说:这是史无前例的。


国内的工业设计专业有专门的教材,但是设计管理方面的读物、教材十分希缺。黄蔚又联合国内的8大设计类高校,编了《国际经典设计管理文献及案例》一书。将设计管理机构和哈佛商学院合作的设计管理案例成果引进,为国内的设计行业带来了急缺的设计管理方面的中文教材和读物。在很多人看来,黄蔚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黄蔚说自己其实很低调,也不会刻意地去搞人际关系。“如果我能说成功,在于我对设计的热爱,在于我比别人多了那么一点点幸运、一点点努力和一点点敏锐。”


旁人印象:很明确自己的方向


在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殷正声教授看来,黄蔚是个特别有闯劲的女孩。这些年,她大的公司做过不少,也有和国外的交流。难能可贵的是一直坚持着对工业设计的热爱。另外,这还是个特别愿意尝试的女孩,一般的年青人都在做设计,她呢,却转到了加强设计交流和设计管理方面上了。 而她的桥中的同事们说:“虽然她年纪比我小,但很多时候,她会让我忘记这个事实。因为她的想法、观念都很新颖,不能不让人佩服。而且这个人的观察能力又特别强,能发现我们的难处。除开工作,黄蔚还是很开朗、很随便的,比较容易接近了。我只能说,现在像这样的老板,不多见了。”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设计-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理论-设计咨询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