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37年,他给莫高窟拍下150多张绝美照片:看见我们不曾见过的敦煌

设计推荐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耗时37年,他给莫高窟拍下150多张绝美照片:看见我们不曾见过的敦煌

你可能不知道,现在我们能看到敦煌有多幸运。

公元366年,一个叫乐僔的和尚行至敦煌鸣沙山时,“忽见金光、状若千佛”,认定这里一定是圣地,于是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从此,莫高窟面世。

一起设计

直到明朝下令闭锁嘉峪关,莫高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1900年,一位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了敦煌藏经洞,但之后被一群老外巧取豪夺,壁画抠下来,佛头锯下来,连同经书一起,无数国宝被成麻袋成麻袋偷运了出去。

一起设计

这对于莫高窟,乃至整个中国,无疑是一段屈辱又无可奈何的历史。

一起设计1908年,伯希和花了三个星期时间在藏经洞里挑选经卷

一起设计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剥离了唐代精品壁画26块

就如季羡林曾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

今天,在巴黎、东京、俄罗斯、美国都能找到莫高窟的文物,而中国本土保留下来的却寥寥无几,每一点点,都弥足珍贵。

一起设计

那些经历了上千年岁月洗礼的敦煌壁画,就好像一个奇妙的时空隧道。置身其中,一千年前佛国的世界、西域王宫的奢华、丝绸商旅的艰辛都历历在目。

但如今,即便保留下来的敦煌文化,也正一点点消失。

洞窟内壁画,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非常高。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连同空气渗透率的变化,都会对壁画造成损伤。

有幸去过莫高窟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莫高窟每天的门票,需要提前预约,限制人数,超量便不得进入,全程不许拍照、不许录像,买门票也只能看到12个洞窟。

一起设计

可即便这样,只要有人观赏,那就必然会对它造成伤害。若干年后,那些壁画,飞天恐怕也只能存在于部分人的记忆中。

一起设计

有专家预估,未来50-100年内,敦煌莫高窟或将湮没在黄沙中。

比自然风化更严重的,是历史文化的“消亡”。莫高窟文化,真的经不起一丝一毫的伤害了。

一起设计

虽然专家的预估真假未可知,但有一群人,他们决定和时间赛跑。

文物摄影师孙志军,便是其中之一。

他的工作,是给莫高窟拍”证件照”:争取在它们消失之前,为后世留下珍贵影像。

一起设计

敦煌研究院的壁画修复师王辉

正在修复莫高窟第45窟天王像的一小块彩绘-孙志军摄影

与莫高窟最初结缘,是因为从小就喜欢翻看各种历史书籍,开始对敦煌心生向往。

18岁那年,孙志军看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在招人,懵懵懂懂报了考试,就此成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的一员。

初到敦煌,孙志军被分配到资料室,跟着老师学习摄影。

“1984年9月28号,66号窟。”孙志军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跟随师傅进洞窟的经历。

一起设计

那时的他给老师当助手,帮忙打柔光板。老师不说话,就一直举着,大气不敢出,胳膊再酸也不敢乱动。

因为闪光和呼气,都会影响石窟内的温度,可能导致壁画的加速损伤。

敬畏,是孙志军学到的第一课。

一起设计

孙志军摄影

此后,30多年,孙志军也变成了带学徒的师傅,风霜开始爬上他的脸颊,爬上梯子拍照的时候,偶尔会觉得有一点点费力。

不变的是,他依然在拍照。

拍莫高窟、拍为保护、研究莫高窟的莫高窟人,拍莫高窟周边的环境,甚至拍遍了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石窟和其它文化遗产。

一起设计

“我无法对抗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止自然对莫高窟的摧残,唯有用影像的力量,来记录敦煌。”

一起设计

一尺一尺拍,一个窟一个窟拍。

一平米的壁画,大概要拍70张照片,加上文物拍摄的特殊性,每拍一小时,就得熄灯20分钟;

这样算下来,完成一个洞窟的拍摄,至少需要一个月。而莫高窟,一共有735个洞窟。

每天踏沙而行,沐月才归,孙志军一拍,就是37年。

孙志军 摄

为了更好地了解百年敦煌的变迁史,孙志军走访过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研究机构。

一起设计

孙志军在大英图书馆IDP项目办公室看到了斯坦因拍摄的两张藏经洞照片

通过当时的影像,孙志军得以穿越时空,瞥见了百年前的敦煌。

深感震撼的同时又无比揪心:很多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等文物,和那时相比,已经大大退化,或模糊,或丢失。

不过短短100年,敦煌已是沧桑巨变。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法华经变观音普门品

一起设计敦煌莫高窟第217窟-法华经变观音普门品

而最重要的保护和传承手段,就是“被看见”。

2006年,孙志军决定模拟莫高窟早期的珍贵影像,重摄莫高窟!让更多人也能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直观地感受敦煌的百年变迁。

跨越100年,要拍下两张几近相同的照片。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首先孙志军需要收集散落世界各处的敦煌第一手摄影资料,然后对比确定景别,再研究当时的角度和光线,最后才是模拟拍摄。

一起设计

虽不易,但每完成一张,那种时空的连接,那种仿佛触摸到敦煌心跳带来的巨大成就感,令他忍不住一直拍下去。

·(点击图片,穿越时空敦煌莫高窟第260

···

4年,16载春秋。重摄工作于2011年基本完成。

这些珍贵的百年对比照片,让我们得见那个未曾见过、已不再可见的莫高窟!

一起设计

一起设计

302窟 窟顶西披(隋)

上图:孙志军 摄 下图:法国西域考古队 摄(1908年)

这些照片,值得被更多的人看见。

为此,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孙志军,以系列对比照片为雏形,后续又历经数次的增补、完善,终于在今年,推出了收藏级的影像画册——《世纪敦煌》。

摄影画册精选了150余幅艺术价值最高、历史价值最高、变化最大的莫高窟影像,以古今对比编排的形式,让人在阅读中,开启一场时空穿梭的敦煌之旅;

一起设计

一起设计

323窟 主室南壁(初唐)

左图:孙志军 摄右图:历史影像

此外,《世纪敦煌》还收录了300多页的高清历史影像,每一张都值得用放大镜仔细鉴赏,一书看尽莫高窟的精华。

一起设计

每幅影像还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让人深入了解壁画背后的故事。

一起设计

今天下单书籍及套装的朋友,

我们将赠送

《众神在此相遇》长拉页一张

这张长拉页尺寸达到1.6m x 21.7cm,徐徐展开,感受当年佛教传播之路——敦煌至南亚段的繁盛景象。

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通过展览、影视、图书来了解敦煌,而不是一定要进入洞窟去看,就是对敦煌石窟力所能及的保护。

莫高窟,不仅仅需要孙志军这样的文物守护者,更需要千千万万个你我,一起来守护!

一起设计

此外,还给大家带来了《世纪敦煌》联名款日历——《敦煌日历2022》。

一起设计

《敦煌日历2022》,由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精心选取365幅敦煌壁画,题材全面涵盖故事画、尊像画、经变画、山水画、藻井图案画……

一起设计

除了纯粹的审美体验之外,每幅壁画都配以文字解读,教我们如何进行壁画鉴赏,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看到敦煌特窟中的绝美艺术。

一起设计

一起设计

封面纹样进行了烫金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中采用的贴金,高端大气。

世纪敦煌,跨越百年的莫高窟影像

长按二维码关注后购买

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设计-设计资源号-设计号-设计推荐-耗时37年,他给莫高窟拍下150多张绝美照片:看见我们不曾见过的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