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老外挖空心思做的设计, 网友:不知道好不好用?

设计推荐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疫情之下, 老外挖空心思做的设计, 网友:不知道好不好用?

一起设计

方舱医院已被证明是在抗疫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应急医疗方案,但中国速度也不是随便就能复制的。

如今全球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也都在积极思考,试图设计出更好的应对疫情的“紧急医疗设施”。

一起设计

△Jupe公司设计的临时ICU

01

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方案

一起设计

△柏林方舱医院效果图

这座名为“ COVID-19超级医院BER”的建筑是由工作室Opposite Office设计的,项目名字听起来很霸气。

一起设计

他们提议把德国柏林的新机场改建成收治新冠肺炎的超级医院。弯曲的圆形钢架结构创造了一个个相互串联且独立的「圆筒」病房,最大化利用有限的空间。

一起设计

设计师说,这种结构可简化施工,几天内就完成建设。

一起设计

△平面图

顶部切口提供通风功能 ▽

一起设计

△布局图

另一个有趣的设计是意大利建筑工作室 Carlo Ratti Associati与 Italo Rota合作设计的可移动重症监护室,名为CURA,在希腊语里意为「治愈」。

一起设计

它其实是一间间插入式防护吊舱,配备了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症监护设施,可用卡车运输,连接充气部件就成了能快速部署的模块化「医院」。

可以随时提供足够的额外空间来不同地区的冠状病毒患者。

一起设计

一起设计

每个吊舱可以容纳两张病床。

一起设计

内部配有各种医疗设备,感觉比救护车稍微宽敞点 ▽

一起设计

与充气舱连接时就成了临时「战地医院」。但仔细想想,也没啥突破创新的地方。

一起设计

一起设计

这都开始设计移动 ICU了,看来国外想要盖医院,场地首先就是个大问题。英国工作室 Weston Williamson + Partners 甚至还做了一个把货轮改建成方舱医院的方案。

一起设计

设计师认为,反正现在全球贸易都几乎暂停了,大型集装箱货轮都在港口闲置,干脆拿来改造成医院吧。作为病房的集装箱是现成的,加上病床和配套设施就行。

一起设计

同样是模块式的设计,可容纳 2000 张床。

一起设计

一起设计

设计师的愿望是,这样的巨型移动「方舱医院」,可以随时开往那些疫情严重的国家提供支援。

但是海上的补给和紧急救援方面可就没陆地方便了。。。

一起设计

除了应急医疗设施,各个国家的医疗物资也都存在紧缺。像美国,新冠确诊病例已达 56 万,是全球最多的国家,不光是抢口罩,呼吸机他们也抢。之前美国各州还闹出了自己内部「竞拍抬价」的乌龙事件。

纽约州长科莫在发布会上吐槽,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和其他 50 个州一起向中国抢购呼吸机,而且把价格抬到了2.5万美元一台 ▽

一起设计

△纽约州长发布会公开吐槽FEMA

呼吸机的紧缺,逼得各国工程师和医疗工作者开始自己 DIY 便宜的替代设备。

02

医疗物资设计

一起设计

这是由莱斯大学的学生托马斯·赫林(Thomas Herring)和 OEDK 工程团队共同开发的自动呼吸机原型,

一起设计

气囊装在一个中空的木盒子上,两边是推拉部件,可以自动抽吸,并可根据每个患者的需要进行专门校准。

一起设计

单个价格仅仅只有 300 美元,是上万美元呼吸机的零头。而且它可用 3D打印批量化生产。

一起设计

无独有偶,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和其医学中心组成的跨学科团队也在 DIY 呼吸机设备,他们采用了一种外接胶合板挤压气囊进行抽吸的呼吸机设计。机械构造的灵感竟然是来源于雨刷器。。。▽

一起设计

并且还对假人和真肺分别做了呼吸测试,特别有爱的是,他们把设计方案发布到了网上,任何人都能下载并制造范德比尔特呼吸机。

一起设计

不得不说,老外的脑洞确实挺大,这不,还有建筑师设计了一款「防触摸式门把手」,目的是隔离期间避免用手开门一起设计,有这功夫,戴一次性手套不好吗 ▽

一起设计

但也有设计师为人们提供更靠谱的设计,在美国,包括苹果、BIG,KPF和Handel Architects在内的设计工作室都已经加入了防护面罩的设计队伍。

一起设计

△苹果公布的面罩设计方案

英国的 Foster + Partners 还设计一种可以激光切割的面罩。一天能组装1000个,可以进行拆卸和消毒以供重复使用。

一起设计

面罩设计模板和材料规范也都是开源的,登陆他们的网站就能下载。

一起设计

Nike 也推出了自己的防护面罩,用生产鞋子和衣服时用到的材料制造,不觉得跟X宝同款没多大区别么▽

一起设计

可是现在全球感染人数飙升至 178 万还多,光设计面罩可不够,所以各个国家都开始学我们,抓紧建造方舱医院。

但是说实话,中国这份「作业」也不是谁都能抄的,不信?今天就来带你感受一下其他国家的建设情况吧。

03

方舱医院

一起设计

△纽约 Javits 临时医院FEMA

面对疫情的失控,美国政府也觉得啪啪打脸,开始全面建设方舱医院了,最先完工的是纽约市曼哈顿的方舱医院——由贾维茨会展中心改建的,有 2500 张床位,也是美国第一个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改造的临时医院。

一起设计

这家医院是美国军方及该中心员工耗时一周多完成的,但怎么说呢,各方面看感觉都很简陋啊。。。折叠床、白纱门帘和简易挡板就构成了一个小隔间 ▽

一起设计

必要的医疗设备是一个也没看见。

其实,最开始改建的时候是打算把这里当成医疗「减压站」,专门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好给正规医院腾床位救治新冠患者;甚至连呼吸机都只有个位数,入院手续还及其复杂。

一起设计

但是!现在都是停工停业状态,街上连辆车都看不见,交通事故和犯罪率也直线下跌,并没有所谓「其他患者」占用医院,所以这个脑回路也是没谁了一起设计

后来纽约州长急了,跟特朗普「交流」过后才决定把这里升级成具备 ICU 收治能力的方舱医院。

一起设计

△纽约州长Cuomo正在与Javits中心管理人员讨论医院未来规划

但呼吸机、X 射线机等设备物流又特别慢,也就是为什么纽约的医院都开始在大厅和自助餐厅收治新冠重症患者,而 Javits 中心的 2500 张病床还空空荡荡。。。

下图白色隔间外面用马克笔写着「ICU1」,就是他们的重症监护室了 ▽

一起设计

△军方官员在重症监护室外与员工开会

不光美国,其他国家的方舱医院也没高大上到哪里去。

西班牙把位于马德里的一个集市改建成了方舱医院,可提供 1300 张病床和96张 ICU 重症病床。就是这种「开放式」布局 ▽

一起设计

差不多就是平板床啊这个,铺块单子就是病床了么。。。▽

一起设计

而在英国,建筑与工程公司 BDP 把伦敦 ExCel 中心改造为有 4000 张床位的方舱医院 NHS Nightingale

一起设计

△规划图

设计方案本着「简单、快速」的宗旨,把宽敞的大厅划分为大型临时病区、诊断室、ICU病区和员工食堂等。

各种图纸画的特别详细、到位 ▽

一起设计一起设计一起设计一起设计一起设计一起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建成后也还是「极简」风格,比西班牙的多个顶棚 ▽

一起设计

阿根廷为对抗新冠疫情,在Campo de Mayo 军事基地组装了一批移动医疗舱,包含医疗、住院和后勤部门。可以随时拆除、运往别处。但好像也没有大规模收治病患的能力。

一起设计

新西兰的这波操作也是特别溜,竟然拿房车改建成方舱医院 ▽

一起设计

最令人感到欣慰的却是马来西亚的方舱医院,不管从建造速度还是设施配套都完爆上面几个。

从场地来比较,是把沙登农业博览馆(MAEPS)给征用了,而且从开始到竣工仅用了三天到的时间。

一起设计

该方舱医院是虽然只能容纳 600 人,还是简单的轻症隔离病房,但也有准备了心肺复苏室、X光服务及病理实验室。

一起设计

其他设备则有电视、用餐室、WIFI、电脑、祈祷所、更衣室。对于工作人员,方舱医院也设有护士柜台、急救室、员工休息室及冲凉房、防护设备穿戴间,以及会议室及座谈会场所。

投入使用前还用假人进行了空间模拟测试,可以说是一座真正的方舱医院了。

一起设计

其实,武汉方舱医院刚建成的时候,也是受到各种外媒吐槽和质疑,国外还普遍觉得是随便盖了个简陋的「集中营」,轮到他们学着建了才发现,「这份作业真的不好抄」!

一起设计

△中国设计师朱兰(Kiran Zhu)设计的Handy Capsule卫生套件

面对疫情,虽然中国的速度和模式不可复制——学是学不来的,只能仰望膜拜一起设计

一起设计

但世界各国也都在积极努力的探索可行之路,相信靠谱的应急医疗设计很快就能排上用场,也希望全世界所有的方舱医院都能早日休舱!

本文项目信息、图片来源于

www.网址未加载

www.网址未加载

版权归其所有

//

撰文丨Lilith

本文由一起设计原创撰写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一起设计

「一起设计」专注于设计的新媒体品牌

一起设计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一起设计生活馆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设计-设计资源号-设计号-设计推荐-疫情之下, 老外挖空心思做的设计, 网友:不知道好不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