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设计说」
日站君会为您推送一条设计物语
365天,365句经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建筑、文学、艺术精神的完美融合。
什么样的建筑能够和文学“亲密接触”呢?
之前,我们或许难以想象;但是现在,这样的一座建筑就矗立于我们面前——在世界一流的早稻田大学,“早稻田大学国际文学馆”落成了。
当然,大家更喜欢把它亲切地称作“村上春树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由知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设计,近日完工。作为隈研吾老师的好友,中国著名旅日艺术家——王传峰老师,通过自己的视角,见证了这个建筑作品的诞生与落地。
今天,我们就通过王传峰老师自述的视角,了解关于村上春树图书馆的“设计秘话”。
关于王传峰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Albert Watson先生为王传峰所拍摄
王传峰于1967年出生在山东,1987年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学习。
1992年赴日继续深造,同年举办第一场画展。2002年与邓小平先生的女儿邓林女士联合出版邮票《源远流长》;2004年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这也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开馆130年来第一位在世艺术家举办的艺术展览);2007年出版画册《鱼》;2008年其作品《鱼水情·春夏秋冬》与平山郁夫的画作《丝绸之路系列》同时入选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纪念邮票。2015年出版作品集《余香 插花艺术》;2019年与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中国台湾家具设计师陈仁毅、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筱山纪信,联合出版作品集《和而不同》。
王传峰用中国画的笔墨融合日本画的技法,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鱼”是王传峰独特的个人符号,画鱼30年,他笔下的游鱼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几何式的轮廓,五边形的眼睛有时是黄色,有时又是红色。它们在不同的水墨色彩中游动,从春天游到冬天,也游过了王传峰的人生。
缘起:之于母校的情结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要做些有价值的事情,也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的好朋友,隈研吾,在东京奥运会结束的一个月后,就为大家带来了他的最新力作——村上春树图书馆。
由于和隈研吾是多年好友,我知道他和村上春树私交甚好,村上春树在东京南青山的居所就是出自他的设计。
不过,隈研吾能够在日本私立大学的明珠——早稻田大学之中为村上春树建造专门的图书馆,依然是很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隈研吾告诉我,村上春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他和母校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这座图书馆就建在早稻田大学之中,作为一种美好的纪念,也作为一种情缘的延续。
我知道,作为一名文学家,无论是在日本、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村上春树都收获了许多文学粉丝。他的文学作品、文学观念对世界的文学爱好者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建筑家和文学家的结合,这该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呀!村上春树图书馆落成前后,日本的大量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引爆了大家的关注。
于是,在村上春树图书馆落成后的几天,我给隈研吾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很想去那里实地感受一下——我自己也很好奇,究竟建筑师隈研吾和文学家村上春树能够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于是,隈研吾为我安排了建筑事务所的负责人渡边先生,由他来带领我参观这座令人期待已久的村上春树图书馆。
近观:建筑之静、文字之动
其实,在来到日本的30年间,我还真的没怎么在日本的大学校园中走动过,但我依然非常向往大学,因为它是人类汲取知识的最高殿堂,也是人生实现理想、追求目标的绝佳之地。
说起日本的高校,我印象最深的事情便是去年在东京大学的论坛交流活动了,至于自己有没有来过早稻田大学,我的记忆都有些模糊了。漫步于林荫路上,看到年轻学子穿梭于校园之中,我自己仿佛也沉浸到了早稻田大学的学术和生活之中。
由于要来参观村上春树图书馆,我自己还特地做了一点小小的准备,了解到了村上春树建立这座文学馆的初衷。
村上春树是一名非常敬业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影响到世界各国,他自己也是早稻田大学的一名文学教授。出于对早稻田大学的这样一份情缘,他决定将自己的部分原版书籍、手稿、物品捐赠母校。
我还了解到,在文学之外,村上春树还有很多爱好,比如跑马拉松、听音乐、做广播电台等等。“人无癖不可与交”,村上春树的这些小小的爱好令我对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走近村上春树图书馆,就可以发现这座小白楼原来曾是非常古老的建筑,我心中暗想,这座建筑的历史大致该和早稻田大学的历史差不多长吧!
从远处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隈研吾使用的木质线条,那种柔和的原木色慢慢延伸,包裹着原本冷冰冰的墙体,使整栋建筑充溢着似水的柔情。
这些线条既如诗、又似画,更蕴藏着乐谱的流动感——我们仿佛聆听着文学的乐曲,跟随着建筑的交响,一步一步地走近这座建筑。
穿过青绿的草丛,“早稻田大学国际文学馆(村上春树图书馆)”的标志牌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那清丽的字体让我不禁联想到文学中一直叩问的“诗与远方”。
这座建筑的正门几乎接近教堂的制式,但又更加温暖柔和——隈研吾用几组流畅的弧线,勾勒出了村上春树对文学、文化和艺术的虔诚信仰。建筑是静态的,但因为线条而具备动感,文学是动态的,又因为文字而静观默照,在入口处这一动一静的交融之间,隈研吾和村上春树的精神特质就极致地发挥了出来。
我迫不及待地走进这座建筑,期待一饱眼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温暖的木质楼梯——说它宏大,其实并不为过,楼梯的宽厚自不必言,更令人感到宏阔的是,楼梯两旁竖立着巨大的书架,其上摆满了村上春树的作品。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中国的古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不仅是读书的道理,更是人生的哲学。
慢慢地陈潜下去,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或是停驻流连、沉浸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之中,这样的楼梯建筑形式也会让人联想到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历程与点滴生活感悟。这可能也正是隈研吾的过人之处吧——他能够把万物的气质、个体的经验融汇在自己的建筑之中,传达出一位建筑师对文学的无上敬意。
负一层的中央是一张原木长桌,以供公众在此阅读村上春树的作品。其实隈研吾在这里选择的木材正是他建设东京奥运会国立新竞技场时选择的材料,木质温润细腻,略带芳香,自然会给人带来一种别样的生命体验。
安坐于这张长桌旁,人们能获得更多有关文化、文学和艺术的启迪——读书的余味要长,生命的韵味要长,人生的感悟要长,或许这就是隈研吾希望通过这张长桌向读者传达的道理。向左拐,便可以看到墙上悬挂着村上春树平时爱玩、爱用的小物件,里侧便是一间依照村上春树家中书房原样建设的小小“书斋”,我想,这一定是喜爱村上春树的“村上迷”们不能错过的文学空间吧!
绕到楼梯后面,一间咖啡厅静静地藏在那里。据说,这间咖啡厅是由早稻田大学的学生自主经营的,名叫“橙子猫”,想来这个名字也和爱猫的村上春树有关吧!
说起咖啡屋,大家一定会联想到闲适、休憩与浓浓的生活气息——在柔和的灯光下,无论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窗外来往的师生,或是拿起笔记本电脑,任灵感自然迸发,都是无比幸福的事儿。
其实,刚刚进入村上春树图书馆的时候,我便闻到了浓郁的咖啡香气,看到了坐在两侧桌椅旁休息的学生——我几乎以为这间咖啡馆就开在一层的入口近旁,没想到,它竟然静静地藏匿于村上春树的“书斋”之旁,仿佛只需要一抬脚,就可以在生活和闲适之间悠游穿梭。
拾级而上,返回一楼,左面的一整面墙上摆放着的是村上春树创作的所有作品,是为“村上春树著作年谱”。而右侧的休息区则会一直播放村上春树喜爱的音乐,为来到这里的人展现更加立体的“村上世界”。
行至二楼,一间小小的电台播音室令人印象深刻,原来,村上春树之前曾经用广播传递自己的文学感悟,所以,隈研吾为村上春树图书馆设计了这样一间可以正常使用的播音室,只等有缘人来向世界发声。
这一层中也规划了展览室和学术研讨室,为文学和艺术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现在,馆内正陈列着隈研吾为这座建筑设计的三个初稿方案,以及最终决定的终稿方案草图。三楼便是书籍的贮藏区域了,那里不仅收藏着村上春树的作品,还收藏了大量的研究书籍、剪报信息等等。
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建筑中的陈设了。或许由于我自己具有画家的身份,喜爱从美学的、色彩的、构成的角度来评判这座建筑,就会和建筑家、文学家的描述不大相同。
在我看来,隈研吾的设计中充满了小情趣,他把每一件物品都摆放得非常合理,安排得恰到好处。比如,隈研吾在屋外设计了如乐谱一般的木质波纹,而在室内,他又精心安放了钢琴、村上春树自己收藏的黑胶唱片,这些陈设都和建筑的外观交相辉映。
建筑物之中每一个细小的陈设,既简单,又美好,皆蕴含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文学至境的企盼。漫步于此,人们便能体会到文学家沉浸于生活之中,接受生活馈赠,并逐渐提高自我感受力的全部过程。
我又想到隈研吾自己,他是一位建筑家,但他既喜欢美食,又喜欢中国的书法,我们会觉得这个人是有趣的、是立体的,是真正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的。我想,人本身在达到一定的造化时,就会感受到万物的相通,而在天人合一之时,自然能产生某种物化之美——这或许就是建筑、文学、艺术相互融合的最高境界。
村上春树的文学是自然成熟的,隈研吾的建筑也是自然成熟的,两者相互交融,达成了自然的发挥和完美的超越。
在艺术的语言之中,建筑和文学的心灵相互沟通、肆意融合。
静悟:“目标”与“得到”
其实,对于早稻田大学而言,村上春树图书馆并不大——它不算宏伟,也不算壮观,但是,行走于其中,休憩于其间,人们就能感受到那种静谧而舒适的美好。
我知道隈研吾为了把这样一座小小的建筑物进行完美呈现,花费了很多心思,他原来考虑过使用竹子、使用纸张,更设想过无数种方法,最终把这座村上春树图书馆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村上春树图书馆的近旁还有一座著名的博物馆,名为“坪内博士纪念演剧博物馆”,它也是由一座老建筑改造而成。在前人的步履之后,隈研吾依然能够做到妙手回春,这不可谓不神奇。
我们看到,他在老房子的外墙上增加了流动的曲线,就使历史和当下完美融合;他在图书馆内部使用了无数巧思,就使文学和建筑完美平衡。在隈研吾的努力下,历经百年的建筑再次焕发光彩,这便是他的能量和格局——对自己包容,对他人包容,对万物包容,对世界包容,自然能做到尽善尽美。
在我参观结束之后,隈研吾建筑事务所的负责人渡边先生又为我介绍了一位东京工业大学的教授,正是他为村上春树图书馆的钢架结构改造提供了宝贵建议。
在闲聊之中,那位教授说起:“这几天诺贝尔文学奖又揭晓了,这次很遗憾,又不是村上春树呀。”我想,村上春树在文学上的地位自不必多言。如果说有一个人让世界人民共同期盼他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那么除了村上春树之外,应该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我回味着教授话中淡淡的遗憾和深深的期许,深感人间许多事情,也不在于“得到”本身。得到之后,反而有可能更加空虚,没得到之前,反而有可能更加励志。如果这个“得到”或早或晚终会到来的话,在他真正“得到”,获得幸福与喜悦,接受众人祝福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受到美好的余味,体味到辉煌的可贵。
这种境界,会让人联想到世界的美好,联想到未来的美好,联想到人间的美好——在这座建筑之中,我感受到了成长、成熟、成就的快乐。一座古老的建筑被赋予新的生命,使观众能够在建筑之中体会巨匠的精神,这是我的老兄隈研吾的成长、成熟与成就;能把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带给人间,带给喜欢文学的人,这是村上春树的成长、成熟与成就;最近,我在绘画之外,也有一本自传《游于艺》即将出版,于文学和艺术之间感受世间的美好,这也是我在参观这座文学馆之后的成长、成熟与成就。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怀揣伟大的目标,这个目标使我们勤奋,使我们进取。可能再过一百年,二百年,这座建筑依然会凝望早稻田大学的莘莘学子、代代学人;可能再过一百年,二百年,这座建筑将会承载更大的荣誉,更多的欣喜;可能再过一百年,二百年,这座建筑依然能给人带来多元的感受,清新的、流动的、厚重的、永恒的……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可以邀请隈研吾在某一所大学之中建设一座美术馆,让建筑和艺术交相辉映,让美好和期许久久传承。
王传峰
2021年10月20日
-END-
日站君私人微信
rizhanjun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