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设计说」
日站君会为您推送一条设计物语
365天,365句经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本文授权转载自:Cosense新青年
作者名Min
一提及「美国女性艺术」与「女权主义」,永远绕不开一个人:Judy Chicago(原名:Judy Cohen)。
在她为期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里,向世界艺术史奉上了不少大胆前卫的女性主题作品。
Judy Chicago的创作动机就一个——让人们了解女性在整个历史及艺术史中都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后,从而懂得尊重女性与女性艺术。
这位现今已满82岁高龄的Judy Chicago近日在旧金山的德扬博物馆开启了她的第一次极具视觉贲张力的回顾展:绚彩斑驳的烟雾如火山喷发一般,从旧金山德扬博物馆正前方约27英尺高的分层脚手架中喷薄而出。
Chicago使用了可与自然风与自然光混合的无毒颜料来创造光谱色彩效果。这件作品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概念上都尤为惊人,恰如其分地反映了Chicago史诗般的职业生涯。
Judy Chicago出生于1939年,在一个犹太自由主义者的家庭中长大。
她的母亲是一名舞蹈演员,她早早地激活了Chicago惊人的艺术灵性。父亲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和劳工组织者,他宠爱Chicago,并给她灌输了对社会正义的政治意识和热情。
在这对优秀父母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之下, Chicago被赋予了自信积极的同时,还拥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当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时,她一直坚信的东西遭到了冲击。
在当时那个对女性充满敌意且蔑视女性创造力的大环境下,不少艺术家大量采用了充斥「男子气概」的材料和技术,如汽车零件和重型机械进行创作。
Judy Chicago作品「Rainbow Pickett」(1965)
男权统治下的大环境催促着Chicago从「女人」与「艺术家」二者之间做出身份抉择,她的答案却是两者得而兼之。
回溯当时,她眼看着自己男性艺术家同事们做着当代艺术圈认可的设计作品,沿着成功道路不停地前进着,而她当时交出的那个大众接受度较高作品「Rainbow Pickett」,却没有溅起什么水花。
这令Chicago意识到,自己哪怕尽了最大的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也并不会获得与他们同等待遇。既然如此,她还不如坦坦荡荡「做自己」呢。
Judy Chicago作品「Rainbow Pickett」(1965)
Chicago在认清当时女性群体在整个男权社会下生存的现状处境后,同为女人的她当即决定:必须为自己和其他女性构建另一类面孔,来以此对抗女性不被重视的社会局面。
「Judy Chicago: A Retrospective」现场拍摄
随着Chicago以艺术家的身份成名并逐渐了解自己作为女性艺术家的肩负的社会使命,再到后来她在自己父亲和第一任丈夫的接连离世的深切悲意中,她渐渐认为自己不再与父姓Cohen、夫姓Gerowitz有任何联系了。
1970年,Judy Chicago与摄影家Lloyd Hamrol再婚时,这次她不再跟随传统冠以夫姓,而是以自己出生地芝加哥为姓,改名Judy Chicago。
Judy Chicago(左)和 友人Miriam Schapiro
1970 年,两人一起在加州艺术学院创立了女权主义艺术项目
同年,她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弗雷斯诺分校创办了美国第一个女权主义艺术教育项目,但在当时艺术大环境中,女性主题代表作依旧很少。
当时机构还有其他女性艺术家在工作,其中两位来自旧金山湾区的琼·布朗(Joan Brown)和杰·迪菲奥(Jay DeFeo) 。
当Judy Chicago试图询问这两位女性艺术家的对当今女性艺术家的环境感受时,她们选择了缄默不言。这不难看出,两位女性艺术家不仅不敢去想「地位对等」的议题,还对此充满着恐惧。
「Judy Chicago: A Retrospective」现场拍摄
1979年,伴随着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Chicago凭借作品「The Dinner Party」在艺术界掀起了一股惊涛骇浪。
这件艺术作品在前三个月内有10万人参观,哪怕到了后期热度仍旧未减,甚至1996年了还有1500万人在观看。
Judy Chicago作品「The Dinner Party」(1979)
「The Dinner Party」由一张三角形桌子组成,上面有39个精心布置的地方,供神话和历史中的39 位标志性女性使用,其中包括 Sojourner Truth、Georgia O'Keeffe 和 Virginia Woolf。
Judy Chicago作品「The Dinner Party」(1979)
女神们通过「扩张」之态分别展示着毁灭、创造与更新的永恒生命循环的形象,作为这个失衡世界中为了重归平衡而生的变革性力量。
透过该作品大胆叛逆的视觉呈现手法,我们认真审视其内核,便会发现「女神」形象实则隐喻着当时女性集体所缺失的一股精神之力。
Judy Chicago作品「The Dinner Party」(1979)
然而在这场展览引发的巨大浪潮之下,也为Judy Chicago带来了批判与诋毁的声音,正如洛杉矶时报记者形容她的艺术装置是「肮脏奶酪们的愚蠢大杂烩」。哪怕如此,这部作品也堪称震撼艺术史的基础。
「Judy Chicago: A Retrospective」现场拍摄
在轰动一时的「The Dinner Party」艺术展之前,Judy Chicago便于1960年完成的烟雾雕塑(也称为大气)作品而崭露头角。
在这些影片作品中诠释了随着颜料的空气中扩散,色彩从绘画和雕塑的僵硬中解脱而出。她将女性形象以柔化手段诠释,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艺术场景的呈现出「自由飘逸」之感。
Judy Chicago作品「Immolation」(1972)
她的第一件烟雾艺术作品是在 1968 年至1974年之间完成的。当她开始在大气中添加颜料时,人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毒性问题和对环境的影响,直到 2011年Chicago才停止了对烟雾雕塑的制作。
当然,Chicago在烟雾方面的冒险使用同样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件。2021年7月,当「Diamonds in the Sky」这个项目在新墨西哥州的贝伦镇展出时,她和现任丈夫Donald Woodman住在当地的一家酒店。有个女人向他们工作室打电话说,烟把她的头发染黄了。Chicago工作室的经理知道烟雾中残留物是可溶特性的,便告诉那位女士可以通过洗头发解决。
还有一次,Chicago制作「Nioise Smoke」迷你烟雾雕塑期间,也被目击者拉响了警报。Chicago当时也不清楚一根装置里究竟有多少烟雾,结果一使用,完全把周围一切给覆盖了,吓得工作人员马上请来了消防部门......
Judy Chicago作品「Nioise Smoke」(2021)
哪怕如此,可Chicago对烟雾雕塑的热情依然不减。2021年10月16日,她为庆祝自己的「Judy Chicago: A Retrospective」(朱迪.芝加哥.回顾展),在德扬博物馆门前再次安排上了一场为时15分钟的全新烟雾雕塑的表演。
烟雾雕塑展「Judy Chicago: A Retrospective」(2021)
视频来自:Instagram@judy.chicago
腾空而起的大型彩色烟雾,令德扬博物馆在场的男男女女瞬间沸腾,所有人都在为这位女权运动艺术家发出欢呼。
相信Judy Chicago此刻是欣慰的,几十年前的自己为女性发声,一路孤军奋战,遭受了太多的非议与诋毁;而今天的她,不仅见证了女性正在日益提高的社会地位,也终于获得了社会各界对她,对女性,甚至对女性艺术的充分理解与尊重。
-END-
日站君私人微信
rizhanjun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