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ssel水晶器皿, 2020
设计:Zaha Hadid Design (ZHD),图片来自ZHA官网
扎哈·哈迪德,为世人留下无数的建筑财富不仅是超人的创造力天赋,更是她对于现代艺术的观察及不懈努力下的实践检验。她设计的单体建筑以其影响力重塑整个城市景观,一举成为最伟大的建筑人才之一。
“她解放了建筑几何学,
并赋予它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
“She liberated architectural geometry,giving it a whole new expressive identity.”
展览现场图,摄影:JamesJ
扎哈·哈迪德为什么来中国?
Designwire设计腕儿**对话
首次访华40周年
ZHA中国首座建筑开业10年
滑动阅读
Q1: ZHA在中国深耕多年,为何选择现在举办展览?
在扎哈·哈迪德首次访华40周年,以及ZHA在中国的第一座建筑(广州歌剧院)开业刚满10年之际,借此契机全面展示新的概念和技术,迎接时代的决定性挑战。展览选取中国开创性建筑项目,与ZHA在各地具有类似类型的项目放在一起,展示深度经验与探索研究,并提出对未来建筑环境的期望。
Q2:是什么让ZHA选择在艺仓美术馆举办展览?
上海艺仓美术馆的跨学科和沉浸式的展览有助于教育、知识和享受艺术、设计和文化,呼应了ZHA的展览方式,利用创新的方法促进公众的参与和投入。
与美术馆合作举办展览,通过不同的规模、媒介来进行设计调研。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如何展示项目的问题,也是关于ZHA如何帮助参观者理解不同的线索,以及ZHA全球项目和研究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激发创造力,并成为交流思想的论坛,为城市的文化活力提供养分。
Q3:回首过去,在中国的实践怎样影响了ZHA今日的发展?
ZHA的建筑是围绕着对人与人之间合作文化而建立的。这种集体的、多学科方法使我们在开发新的想法和概念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与中国各地的建筑师、工程师和专家合作,并与先进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合作,帮助我们在各地创造更可持续的建筑环境。近年来,中国的建筑业在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上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步,建设了文化、市政和交通项目为其人民服务。
我们对于中国对全球建筑讨论的贡献感到兴奋。在伦敦的办公室雇用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师,很自豪能够为合作做出贡献。
Q4:当时创建扎哈·哈迪德设计公司(ZHD)作为一个独立平台的契机是什么?
2006年,因为需要创建一个独立的平台来分享哈迪德独特的当代设计对话而诞生,ZHD的产品组合包含了过往ZHA40年的研究,在家具、照明、时装等方面的创造性方法和标志性设计,跨越了国界,渴望强调和分享设计语言和精湛技艺。
Q5:对于ZHD,“化平凡为惊奇”的秘诀是什么?
我们真正相信设计的无限性,并理解创造非同寻常的作品的力量。ZHD与标志性品牌合作,创造了不同的定制和限量版作品,而其中不乏作品后成为博物馆馆藏的一部分。每件作品都传达了的工艺和对流体几何学的追求。
Q6: VR虚拟现实和科技创新等先锋性研究,如何塑造了今日ZHA的审美价值观?
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乐观态度和对研发力量的信念始终嵌在ZHA的基因中。在研究基础上,新的设计技术和可持续的建筑实践相结合。
ZHA的建筑项目是由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创新来定义的。建筑必须紧跟当代社会的生活模式而发展,ZHA试图通过建筑解决21世纪日益增长的新生代社会复杂性和连通性。
这是一个强互惠关系,即我们更有雄心的设计鼓励使用新的施工技术,而一些伟大的革新都是从这种工作方法中发展起来的。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正在向建筑业迁移,并极大地改善了ZHA的设计和施工方式。
Q7: 早期灵感来自马列维奇和至上主义,艺术在ZHA和ZHD当今实践中是否还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作为在AA建筑联盟学院学生的第一天起,她就对抽象概念感兴趣,对重复性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想法进行解构。俄罗斯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绘画——特别是马列维奇,启发了她创造流动的空间,使其城市之中无缝的连接,从而使建筑变得像景观。
与构成主义作品一样,科学和自然也是灵感来源,包括地质学和有机形态学。ZHA至今仍在致力于创造建筑环境时关注自然界的协调性和美丽。艺术对ZHA来说固然很重要,而我们每天也不断从世界中汲取新的启发。
X’ Eyewear定制眼镜, The Owner,2020
设计:ZHD,图片来自ZHA官网
“一颗处在自己轨道上的行星”
——雷姆·库哈斯评价扎哈
2021年7月3日 – 8月29日,上海艺仓美术馆举办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作品展。以“实践与探索”为题,从可持续发展、信息化计算、社交研发和虚拟现实,展示了机器人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等,深度回顾过去40年作品的演进轨迹和创新贡献。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中国大陆首展,上海启幕
设计腕儿专享优惠购票见文末
向公众展现最新科技的辅助下,以现代艺术为启发,延续着当代建筑的传奇。设计腕儿策划回顾其坚实的艺术理论及灵感源流,解读她的建筑作品之于时代的重要性。
以下ZHA代表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ZHD代表扎哈·哈迪德设计
现场图来源于艺仓美术馆
· 扎哈与至上主义·
艺术对建筑理论的启发
大都会,伦敦,英国,1988
图片来自ZHA官网
“只有当我们远离大地,当在没有什么支撑着我们的身体时,
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空间。”
——马列维奇
摄影:alberto heraas,ZHA供图
“也许终有一天,建筑不再需要重力,
而仅仅在空中悬浮。
那时它们一定来自于其他星系或世界。”
——扎哈·哈迪德
维多利亚城的天空,柏林,德国,1988
图片来自ZHA官网
曾经在2004年英国泰特美术馆《我的马列维奇》的演讲中,扎哈阐述了其生涯早期作品与这位俄罗斯先锋派艺术家的至上主义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以绘画作为设计工具,她将对马列维奇的作品研究作为建筑设计的准则。
上|Malevich‘s Tektonik,英国,1976-1977,图片来自ZHA官网
下|Architekton (Alpha),马列维奇,1920
她在毕设中将作品Architekton(Alpha)变成了在伦敦泰晤士河畔,悬挂到亨格福德桥上的酒店项目,将方案“入侵”进碎片化的体块、叠加复合结构,赋予他们在不同地点作为“社会凝聚器”的功能。
特拉法尔加广场系列建筑,伦敦,英国,1985
图片来自ZHA官网
01
缘起中国
城市景观的抽象实验
香港山顶俱乐部,中国,1982-1983年,图片来自于ZHA官网
1981年,扎哈首次造访中国——发源于河流水系,在漫长历史中造就的自然地貌和人文环境给予她灵感。
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方案创作中,通过这幅画从地形中抽离出俱乐部中的所有室内元素,抽象成漂浮在高楼的屋顶之上的纸片,与环境相融,共同构成了她的“至上主义地理学”(Suprematism Geology)概念。
香港山顶俱乐部,中国,1982-1983年
图片来自于ZHA官网
整个设计方案依托地势展开,以建筑物与自然场地之间流动关系让俱乐部四面环山,深入研究如何将建筑巧妙融入自然景观、城市层化等概念,画面中暗含着构图的平衡。
香港山顶俱乐部,香港, 中国,1982-1983年图片来自ZHA官网
一个个的抽象化纯粹体块,在她眼中,在苏联前卫艺术摄影的俯视视角构图下,在三维空间中自由漂浮而有序排列,看似静止实则流动的四维空间中重新组合。
02
摆脱重力的束缚
天马行空的建筑想象
上|马德里规划远景,西班牙,1992
下|塔特林塔与“世界之风”构造,1992
图片来自ZHA官网
VR虚拟世界的无尽探索
上|香港山顶俱乐部,蛇形画廊,2011-2012
下|Project Correl,MUAC,2018
图片来自ZHA官网
展览中邀请观众实时合作,在数字空间中自由移动,根据动态的规则选择、缩放和放置并连接组件,共同建造一个虚拟结构。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建筑师和画家,她改变了对艺术媒介之间关系的思考方式。许多她的建筑绘画提案仍然是未实现的项目,使得VR体验更有意义。360度影片解析了绘画中的空间质量如何展开,提供了动态的沉浸式体验。
The Great Utopia,蛇形画廊,2011-2012
图片来自ZHA官网
虚拟现实是早期绘画思想的自然延伸,共享的、数字化的延伸以全新的观看方式挑战过去。本次展览也特设VR体验空间,与扎哈的理念一起走进未来。
淡江大桥,以Unreal Engine虚幻引擎渲染,2019
图片来自ZHA官网
· 至上主义的建筑实践·
“相比于写实主义和立体主义,至上主义在抽象上追求终极的升华是一个飞跃。这种转变实在令人费解,也正因此它显得如此惊艳又可贵。”过人的艺术思辨能力,让她在实践中创造出手绘般的曲线建筑,不仅体现在三维表现图的绘制与思考重力的方式上,还体现在平面的重新组织上。
01
线条中流动的建筑
静动态的平衡
上|红骑兵,马列维奇,1932
下|维特拉消防站,德国,1993,图片来自ZHA官网
作品中“条带”(Stripe)的概念,让她意识到线条将带领人们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构成图层之间的互动。在早期试验性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构图下,流动的“故事线”串联变成了建筑方案,底层空间、商业体和漂浮的住宅、酒店被激活,形成综合体概念。
望京SOHO,北京,中国,2009-2014
图片来自ZHA官网
展览现场图,摄影:JamesJ
“条带”与“层化”的概念共同作用下,与地形相互碰撞,形成以“Land Mass”的全新图像。不同建筑分层和所处的语境和历史文脉的碰撞,变成了城市化的一部分。
罗马21世纪艺术博物馆,罗马,意大利,1998-2009
摄影:Iwan Baan,图片来自ZHA官网
而后来这些概念变成了内外蜿蜒交错、重新诠释罗马城市肌理的21世纪艺术博物馆和北京银河Soho中的四个连续的包围式内庭。
罗马21世纪艺术博物馆,罗马,意大利,1998-2009
摄影:Hufton+Crow,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供图
02
消解的体块
溶于城市肌理和无限边际
马列维奇的画作《一块平面的溶解》中,几何形硬朗的边缘逐渐消隐的效果被扎哈捕捉,用“Woosh”来形容几何体被“时间”抽离进入了四维无限空间的可能。
左|香港山顶俱乐部,1983
右|平面的溶解,马列维奇,1917
他将颜色去除,而扎哈将线条与体块加入城市的尺度,试图以相似的肌理隐匿于建筑群中。
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二期,中国,2021
制图:Brick Visual,图片来自ZHA官网
展览现场图,摄影:JamesJ
扎哈将渐变的理念运用在设计中,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的白色外壳,通过面的平展、拉伸、折叠、扭曲和切割等手法,消除了建筑的内部空间平面、立面和结构间的区隔。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巴库,阿塞拜疆,2007-2012
摄影:Hufton+Crow,照片来自ZHA官网
03
数字化时代下的新生
新濠天地Morpheus酒店,澳门,中国,2013-2018
摄影:Virgile Simon Bertrand,图片来自ZHA官网
在艺术中获得超前的建筑理论,使得她在早年间缺乏技术支持的纸上作品,到了数字时代得以付诸实践。
展览现场图,摄影:JamesJ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中国,2014-2019
摄影:Hufton+Crow,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供图
如北京大型国际机场般尺度下的动线优化,多功能交叉下的内外空间关系平衡,使用数据分析和人类行为模型实现建筑形式多样的为客户量身定制高效的使用环境。
基于先锋派的理论,演进出现代艺术和当代建筑的创新,借助数学和软件模拟结构、动线优化,建筑的类型学和效率在科技的加持下脱胎换骨,完全改变了大型建筑的运作方式。
Bee’ah 总部,沙迦,阿联酋,2014-2021
制图:MIR,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供图
ZHA拥抱技术创新和信息互联的多元化时代,善于在项目设计和执行的每个阶段和过程中整合技术,使其成为当今全球最佳事务所之一。
04
永无止境的设计
从建筑到生活的设想
Pulse系列玻璃器皿,2018
设计:ZHD,图片来自ZHA官网
Mesa 桌, 2005
设计:ZHD,图片来自ZHA官网
2014年,扎哈·哈迪德推出个人首个商业产品系列「ZHD系列」,设计作品涵盖餐具、室内香水、座椅和限量版雕像,零售业务发展迅速、遍布全球。
上|Lalique
下|Lalique
设计:ZHD,图片来自ZHA官网
Fontana设计构思旨在强调大自然与生俱来的纯净的美,展现了水的动感活力。连绵有节奏的动感波纹,犹如交织翻涌的水流,轻盈感、折射光感美不言喻。
展览中呈现LALIQUE x ZAHA HADID合作的水晶建筑系列作品,源于设计师对美的热爱和对卓越的追求,结合了LALIQUE工艺大师的专业技术、著名建筑师的非凡创造力及天赋的艺术杰作。
上|Nova鞋,2013
下|Georg Jensen Lamelle珠宝系列,2016
设计:ZHD,图片来自ZHA官网
设计从不局限于任何既定的用户或空间背景。始终遵循“化司空见惯为别出心裁”,追寻这种指引并从中汲取力量,保证设计完整性的同时,为空间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液态冰川桌,大卫·吉尔画廊,2012,设计:ZHD
摄影:Jacopo Spilimbergo,扎哈·哈迪德设计供图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特展·
展览现场图,摄影:JamesJ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门票
100元/张
120元
扫码购买
扫码咨询
电话:13591122143
艺仓美术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777号
2021年7月3日 - 2021年8月29日
周一-周日 10:00~18:00
地产开发商传播合作 | 地产设计顾问咨询| 国际品牌
info@网址未加载
010-8860 0030
Designwire设计腕儿**首发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大家将设计腕儿设为‘星标’公众号
第一时间接收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