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最具时代感的一个词,上到国家政策,下至平民百姓,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大众创新。创新这个词似乎不再那么高逼格了,反而变得很寻常了。
作为工业设计从业者来说,设计本就是创新,当人类第一颗火种的诞生,就没有离开过设计,从石器时代到如今的文明时代,与人类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经过了不断的设计,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世上没有经过设计的产品是没有灵魂的,它就成了一件死物,它的价值也就变得没有价值。
那么对于工业产品设计来说,除了视觉创新,造型创新,交互创新,我们还需要结构创新,没有结构创新,很多ID上的想法无法实现,很多产品功能上的创新也无法满足。
比如,移动电源带手电筒或者附带其它功能创新,就需要结构设计的创新支撑配合。如果说不需要,那么你整出来的产品就是2件背贴背的产品,而非整体的1件产品。
结构设计简单点说就是结合内部构造进行配合设计。它也是活的,不是死的,也可以根据不同构造,不同功能进行千变万化,进行创新设计。
01,何为结构创新设计?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才是创新,通俗的说就是不一样,怎样才能不一样?那就是变。
比如上下壳的固定结构设计,之前用卡扣固定,这次我用螺丝固定,用胶水固定,用紧配合固定,用超声波固定等,进行变化,跟之前不一样,并且达到最佳设计效果,这就叫创新。
再比如前期设计前后左右4个卡扣来固定,产品出来后发现四个角会翘曲,然后增加到6个卡扣来固定解决此问题,那么这个不叫创新,而是叫改良设计,因为这是设计缺陷问题。
所以要搞清楚何为创新。
02,如何进行结构创新设计?
上面说了,要进行变才叫创新,那么是不是每次设计,我都要变?不、、、我们不能为了变而变,那岂不是画蛇添足。
在开展结构设计之前,还是需要分析的,需要根据产品造型、功能定义、CMF处理等是否需要创新,比如将A产品复制成B产品,只是造型上有点区别,那么就不需要创新。如果是将A产品设计成B产品,那么就需要创新。
举例:目前的直板智能手机设计成折叠手机,需要满足此功能就需要结构设计上的大创新,重点为折叠部分转轴的设计,如何做到折叠不伤内部器件,展开还原又很平整。这个就需要结构设计上的创新。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大量制造工艺知识,这样才能避免创新造成的损失。
再来个易懂的实例讲解:
目前市面上的直板智能手机设计厚度8mm,我们设计要突破到5.5mm,这就是一项很大的突破创新,经过电子功能验证可实现,那么接下来就结构设计如何满足产品各项功能的实现。
首先了解清楚堆叠厚度,屏用OLED1.0,TP触摸0.7,电池厚度2.5,电池与屏之间保护钢板0.2,再加上配合间隙,合计4.6,剩余空间0.9。
这时候就要看产品CMF设计采用的是何种工艺材质,如果外壳采用全塑胶,很显然空间不够,如果采用铝合金+纳米注塑,勉强可成立。
那么在结构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变,如果采用塑胶外壳,那么空间强度不够,只能换材料,换工艺,否则5.5的厚度无法实现。并且上下壳的固定方式不能用常规的卡扣来固定设计,因为这么小的空间,做卡扣是很难满足需求,这时候就需要变,采用胶水或者双面胶的方式,或者卡扣+双面胶的方式,或者其他更紧密精准的结构方式。
当目标提出后,就需要改变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这样才能达到目标。
03,如何突破思维进行结构创新设计?
目前结构创新设计有主动、被动两种情况。
我们先来讲被动,何为被动?就是有了需求,有了目标,才去进行结构创新设计。
当新的ID设计上多增加了某种功能,或者产品开发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了某种要求,比如智能手表,第一代产品不需要防水,而第二代需要防水了。第一代产品表带采用的是一体成型软胶表带,而第二代我要采用可拆解式的表带。这个时候就有了被动创新设计需求。
被动创新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为什么痛苦?那是因为外在因素有了很多限制,比如需要设计防水,第一条件就是要满足结构设计空间,如果不满足,而ID设计师为了追求极致美,就需要寻找可实现的N种方法。
通常对于怕麻烦或者有企业设计标准的结构设计师来说,一般会强制ID设计师根据设计要求进行ID设计变更,这样虽然结构稳定性保证了,但ID的创新性就容易被抹杀。
那么在这个时候,需要结构设计给出起码三种以上的可实现方案给予ID设计师去选择,这也是创新的一个过程。
第一种,ID变更,结构可靠,制造容易,效率更高,成本最低的方式。
第二种,ID还原度高,结构可实现,制造可实现,效率一般,成本可控的方式。
第三种,ID不变更,结构可实现,制造难度增加,效率低下,成本不可控的方式。
为什么是结构设计师给出,而不是ID设计师自行解决,因为我们是专业的,我们需要从模具制造,注塑成型,表面工艺,生产组装,成本控制等各个因素考量给出最佳建议,因为这些很多ID设计师是不懂的。
被动创新设计,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ID设计师给你设计了一个坑,而你没有告诉他掉进去这个坑所带来的代价,那么创新的代价就需要你来承担。
讲完被动创新,再来讲主动创新,主动创新则是已经设计出某种可实现的结构方式,提供给到ID设计师,他们根据此方式进行ID创作。
主动创新要比被动创新爽,因为没有其它限制,你可以天马行空的进行改变。
比如台灯的设计,市面上可调节高低左右转向的设计方案为多关节多轴转向设计,装配复查,成本高,自由度僵硬,而在这个时候结构提前完成了新方案设计,用万向轴或者其它某种结构控制的方式,调节更自由,用户体验更爽。那么这个过程基本由结构做导向进行改变,就是主动创新过程。
主动创新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制造、效率、成本。而灵感的来源多来自借鉴,比如其它产品也有同类功能的方式,可以由大变小,由小变大,等等各种改变可实现的方式。
04,创新会有哪些后遗症?
比较直观的是产品开发周期变长,产品质量不稳定,时间成本,人工成本,修模成本增加,因为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的验证对错,然后改良的一个过程。对于初创企业,无力支撑这个过程与成本的,建议前期产品开发尽量保守,避免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
而结构创新后遗症就比较灵异,为什么说灵异,有时候根本查不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有时候装第一台很完美,装第二台就出问题了,装第三台又完美了。特别是做大尺寸的产品,对产品成型尺寸把控不准,很容易出现批量性问题。需要发费很大精力去筛查解决问题,因为影响产品的因素很多。比如塑胶外壳,成型出来第1天的尺寸与放置了2天后的尺寸都不一样,有时候厂商都会开玩笑说:“刚出锅,麻烦趁热,晚了就不好吃了”大家都很无奈。
因此,在创新设计的时候,考量的因素很多,当然经验也很重要。在前期就要想好用什么材料,用什么工艺,用何种固定方式,后期会有何种弥补措施等等。
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谈,不创新会死,创新马上死。我认为,要做可控的创新才是出路,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05,创新的价值在哪?
大部分人类都喜欢新鲜物件,比如新买了衣服,新买了玩具,新交了个朋友,凡是新的都很开心,想拥有。所以创新的魅力就是吸引消费者去拥有,去购买,这样才能争夺跟大的市场。
结构创新也有它的魅力所在,一项新的结构,成立一项新的专利,后期别人想要用此专利,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否则视为侵权。这样无形中给个人或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同时也获得了小小的成就感。
当然除了这些,更重要的价值是经验,是你经历过而别人没有经历过的历程,当经验不断积累后,你会发现后面做结构创新设计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也不再惧怕困难,因为有了前期的经历,再大的困难也变得不是困难。
你是如何理解结构创新设计的?
欢迎下方留言~
— END —
做设计·我们更专业
WE ARE MORE PROFESSIONAL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