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发源于阿拉伯,时当中国唐代初年,很快传入中国,随之也开始建造伊斯兰建筑。以后,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有维吾尔和回族两种风格。
十世纪(明代)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后,在维吾尔人中得到普及。维吾尔伊斯兰建筑包括礼拜寺、圣者陵墓和教经堂,造型方式与汉族建筑很不相同,特点鲜明。礼拜寺几乎每村都有,布局自由,但礼拜殿必须座西向东,使得信徒在面向礼拜殿后墙上的圣龛祈祷时,同时也朝向阿拉伯麦加的圣寺。圣者陵墓又称“玛札”,埋葬对伊斯兰作出贡献的**。
十四世纪元明之交,唐宋以来来自阿拉伯的商人和兵士,在与中国其他民族长期融合中,开始形成为回族,仍保持伊斯兰信仰。回族礼拜寺(又称**)的最大特点是采取汉式佛寺建筑形式,但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寺内建筑组成包括礼拜殿、浴室、经学教室、教长室和宣礼塔,与佛寺道观不同;汉式佛寺大殿一身是座北向南,**礼拜殿则座西向东;礼拜殿面积要求较大,普遍采取将两三座汉式屋顶平行串连在一起的方式;装饰图案大多由阿拉伯经文、植物纹和几何纹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