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中国造园大约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追溯其始,还要从秦汉时期开始说起。因为在此以前的造园成果,或无文字记载,或无遗迹传世。大致最早的时期是有人在房屋附近种植一些树木。随着私有制的盛行,园林之风便蔚然兴起了。
中国古典园林影响世界
虽然最早的园林无从考究,但从秦朝开始,中国的建筑水平和园林之精巧就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了,在世界造园史上,它独树一帜。对于当时皇宫楼阁之华丽,后人在《阿房宫赋》中有所描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虽然没能保留下来演示当时的园林时尚,但由于当时的统治者迷恋道教,所以,中国的园林也受到道家思想以及“神仙”之说影响,喜欢使用龟、鹤等道教代表造型的图案,喜欢使用道教传说中的典故作为园林的景观,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不仅如此,除了与中国接壤的大陆国家,如朝鲜、越南等受其影响而外,隔海相邻的日本,也开始借鉴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与技术的成就。到了隋唐时期佛教盛行,中国造园思想的另一潮流——“佛教趣味”的造园,也是在此时盛行。随后,禅宗及儒家思想的普遍流传,深入民间而成为左右社会风尚的主导,这反映在造园艺术上,不独是园林意境,甚至在具体意匠上都有显著地表现。诸如渲染深山幽谷隐居环境的松风、竹籁、流瀑等声响的借用处理,象征释迦、观音、罗汉的石峰点置,效仿摩崖造像的点景处理,以及普遍使用的三尊一组的构图章法等等皆是。
中国唐、宋以来,文人、画家向往自然、田园的观念,特别是宋、明儒家义理之学的自然观,反映在中国造园艺术中,所谓“缩三万里程于尺寸”的写意路数的形成。追求自然景胜的设计思想,也得到广泛的流传,这一时期,楼阁之风就逐渐兴起了。很多园林中出现微缩的拱桥、流水、戏台、回廊等等。在园林植物配置方面,中国早期造园多有陈列鉴赏奇物名品的集锦式思想。经过唐代繁荣起来的“丝绸之路”,将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传入西域甚至远达罗马帝国。同时文化也得到一定的交流。这其中,也包括造园文化。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热在欧洲的兴起与18世纪初叶洛可可(Rococo)风格盛行是相联系的。18世纪,洛可可艺术家多参照中国瓷器、漆器、纺织品、刺绣、壁纸、年画、服饰、家具等上面所绘制的人物、景致来进行创作,走上了追求奇特及玩弄手法的道路。“中国意匠”的发展,按欧洲学者的说法,大致可以分为含混交叉着的三个阶段,即16世纪末、l7世纪初,代替土耳其式而兴起的所谓“放纵阶段”;进而为“怪诞阶段”;再进一步地发展,而成为创作上的“模仿阶段”。造园艺术的发展变化,亦大抵如此。
释义“新中式主义”
新中式建筑不仅在文脉与中国传统建筑一脉相承,而且更重要的体现在对传统建筑的发展和变化上:既很好地保持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有效地融合了现代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因素,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功能使用,并给予重新定位。因为建筑材料的变化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原因造成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建筑形式只是这些内涵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结果。
新中式园林在沿袭传统古典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同单纯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着力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在庭院、地下室的处理中,也吸纳了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如外庭院、下沉庭院、内游廊等,让中式建筑以一种更自然、更现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