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 | 那些独“嘉”新闻,原来出自他们之手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记者节 | 那些独“嘉”新闻,原来出自他们之手

第22个

中国记者节

2021.11.8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他们披星戴月,追逐着光和影的轨迹;

他们不辞辛苦,坚守在新闻报道第一线;

他们精益求精,描绘出最“嘉”模样;

……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嘉园”记者。是他们用笔、用镜头,记录着“嘉园”的点点滴滴,让“嘉”能够被更多人看得到、听得到、读得到。

11月8日,在第22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嘉园”新闻的背后,看看这些“嘉园”记者有什么独“嘉”感悟吧!

黄友坤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学子、该学院宣传中心采编部负责人,校大学生新闻社新闻采编工作室副部长,多次参与学校重大活动采写。

独“嘉”视角:采写不同于其他工作,需要更多切身的体会与尝试。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接触,并且要自己探索,才能取得进步。

自2020年入学以来,黄友坤参与采写的稿件已有28篇在学校官网发布。对于他来说,每一次出任务都是经验的累积,“就像是为采写能力方面的金字塔搭上一块砖。”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21全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大会的报道。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他对这样的学术盛会充满期待,而在这场盛会中,他又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校园记者。“很幸运,我们能面对面地采访到许多专家、学者,听到很多前沿理论。这次采访,让我增长了见识,加深了对本专业的热爱。”被黄友坤载入“印象深刻的采访经历”的还有2021年新生军训期间的拉练报道。他和新闻采编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为了完成这次采访,跟着新生一路走了17公里。他说:“身体力行,才能感同身受。”都说被记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文字却可以打破束缚。黄友坤表示,记录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祝愿每个记者都能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这是他对所有校园记者最真挚的祝福。

张昱桐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会计与金融学院2020级学子,校学生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宣传部副部长,曾参与2021年线下春季招聘会等活动报道。

独“嘉”视角:学校给了我们很好的平台,给了我们很多展现自己的机会。

“我想用文字来写下自己眼中的世界”,就这样张昱桐成为了一名校园记者。成为校园记者一年多以来,她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出任务的经历。当时的她,带着一丝忐忑,认真地记录下讲座的每一个要点,最终顺利完成了第一个采访任务。在这以后,她所报道的内容越来越多元,线下招聘会、模拟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丰富的活动让张昱桐的采访能力、对事件的敏锐度都提升了不少。“对于校园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衷于探索热点的心。”她认为,有热情就会驱动自己去好好完成任务,去将新闻热点事件挖掘得更深。

林蔚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人文与传播学院2020级学子,校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新闻资讯部部长,校大学生新闻社影像工作室、新闻采编工作室成员,参与多个校园重大活动的采写和拍摄。

独“嘉”视角:在采访优秀“嘉”人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嘉庚学子的能力与执行力。这也让我更有动力去成为优秀的人。

当初因为柴静的《看见》,林蔚深深被记者这个职业打动。本身就热衷于接受新事物、喜欢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坚定地选择了新闻学。她的第一个人物专访对象是“嘉庚之星”、被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录取为研究生的机电工程学院2021届校友曹怿男。这次专访带给了她很多启发,她切实地感受到了“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比自己更刻苦。”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有2021全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大会的采访任务,“当时,我的采访对象,一位在演讲完就立刻离开了会场,一位只给了我五分钟的采访时间。这样的状况是我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后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才顺利完成了任务。可以说这次经历,让我有种参加社会新闻采访的感觉,有很多突发状况要去应对。” 学新闻的她对纪录片创作也十分感兴趣,身为校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新闻资讯部的部长,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自己的镜头去记录、去宣传志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进来。“学校提供的平台对我未来方向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校园记者这个身份,林蔚得以提早接触未来想从事的职业。

何锶涵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法学院2019级学子,校青年融媒体中心主席,参与学校新闻活动撰写。

独“嘉”视角:每次能有机会以记者的身份去采写时,我就有一种使命感。通过自己的话筒和文字传递受访者的事迹、人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今年三月,《天南地北“嘉园”情》正式出版。这是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的六大系列出版物之一—百年精神文化系列的其中一本,是嘉庚学院为母体学校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也是学校创办18年来,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展现办学历程、师生风采和人才培养成效的书。何锶涵参与了此书的内容采访。将自己参与编辑的书籍拿在手上真的是一件很有幸福感的事情。她说:“在参与编辑时就感觉很自豪,在本书出版以后,更有一种获得感和满足感。我觉得通过自己手中的笔,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嘉庚学院的优秀人才,了解我们学校的情怀,这件事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此外,何锶涵参与采写的活动新闻类稿件有12篇、人物专访类稿件有5篇。作为一名学生记者,她说:“我们更有机会去接触优秀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促使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钟雅薇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人文与传播学院2019级学子,校学生党员服务中心摄影、采写记者,参加我校庆祝建党100周年“学习百年党史,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微党课活动等报道。

独“嘉”视角:在一次次具有挑战性的报道中,我们收获满满。当完成任务时,我们都会由衷地感到开心和兴奋。

“以前没有想过自己会从事宣传工作,但学了新闻学专业,加入了学生党员服务中心,我现在也是一名视频制作者、撰稿人了。”钟雅薇感慨道,由于她从小在瑞金长大,在那里受到浓烈的红色文化的熏陶,对中国共产党有很强烈的感情。因为专业的缘故,她经常接到写稿、摄影的任务。在一次又一次的报道中,她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宣传工作。她表示:“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增强摄影采编功底,在未来,我可以继续为宣传工作作出贡献,付出一份力量。”

陈新鹏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学子、该院团委宣传部主任,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重大活动中负责摄影、无人机拍摄。

独“嘉”视角:无人机的使用为我打开了一扇用“上帝视角”观察校园精彩瞬间的窗户。

“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陈新鹏表示,一张照片从拍摄到登上校网需要进行前期构思、现场拍摄和后期修图,每一个步骤都必不可少。“前期把图拍完美了,后期才不会被动地需要多次修图,后期工作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陈新鹏表示,严谨的拍摄态度和制定细致的拍摄流程,是他不断提升能力和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的关键。“在拍摄工作中,辛苦是一定的,但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能有所收获。”在今年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的春季环校健步行活动中,陈新鹏也收获了不少。“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无人机拍摄,感觉很新奇,很独特,相比于之前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打开了新视角。”

顾凌子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人文与传播学院2019级学子、曾任校大学生新闻社影像工作室部长,参与学校各重大活动拍摄以及校网多个特别策划的人物拍摄。

独“嘉”视角:不管拍什么都要有一颗沉稳的心态。唯有以“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的态度用脑用心,才能在按下快门记录精彩的那一瞬间绚烂而又长久。

顾凌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各类拍摄都会花时间下功夫去推敲如何拍得更好、更生动、更有故事性。“百变凌子”是大学生新闻社指导老师对顾凌子的评价,也是对她所拍摄的照片的评价。顾凌子拍摄的作品有刚到“嘉”的新生,水上音乐广场上纵情歌唱的十佳歌手,有浪漫凌云灯舞的爱的形状。在两年多的校园记者经历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20年校园十佳歌手决赛和迎新晚会的拍摄任务。这是影像工作室2020年部员进入部门后所面临的第一次比较重大的拍摄任务,作为部长的她除了要拍摄,也要积极协调和解答部员们的疑惑。让她感动的是,“部员们都很热情,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学拍摄时的样子。摄影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很多人走了个开头就放弃了,其实这条路很长很艰难,要用心用脑,不仅仅是按快门这么简单。”

孙翊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管理学院2019级学子、该院新闻中心设计部部长,参与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福建省选拔赛等活动的海报设计。

独“嘉”视角:设计是一个思维迸发到着手实践的过程。从无到有,一步步丰富画面的感觉令人痴迷。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热爱设计的孙翊来说,自己的灵感正同这句话一样,源于生活。孙翊热衷于欣赏他人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平时会关注许多海报设计的公众号或是网站,通过多看好作品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审美,进一步学习发掘设计灵感。当自己设计的作品不尽如人意时,孙翊便询问周围同学的意见,通过修改让它变得更好。“收获果实无疑是喜悦的。”他透露,每当完成作品后,自己往往会获得巨大的满足和成就感,而当作品被采用时,作品和他都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更大的价值。

曹璨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设计与创意学院2019级学子、曾任校大学生新闻社厦小嘉新媒体工作室部长,参与学校各大活动报道,参与@厦小嘉 微博的运营和学校官方公众号推文撰写。

独“嘉”视角:给“嘉”人们带来校园资讯和快乐,这就是我作为新媒体记者的意义。

直到现在,曹璨还记得2020年上半年居家战疫时,撰写推文《家与“嘉”交叠的时光》的经历,“那时我还是大一学子,第一次全权负责推文撰写,从策划,到微博征稿,到整理撰写,再到参与排版……一次一次地修改,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个成长的印记。” 从懵懂到成熟,从大一的青涩到大三的游刃有余,回忆起当校园记者的时光,她说,“有泪水,有汗水,有感动,也有欣喜若狂。在一次次的报道中,我对‘嘉’的感情越来越深了。”

陆盼尔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人文与传播学院2019级学子,曾任大学生新闻社视觉设计工作室副部长,多次为嘉庚学院虚拟代言人“厦小嘉”设计形象,创作新年愿望、高考表情包等系列作品。

独“嘉”视角:我们努力用画笔,让更多人认识“厦小嘉”,了解“嘉”。

今年是陆盼尔为“厦小嘉”换装的第三年了,她说“只要这里需要我,我就不会走。”她所在的视觉设计工作室已经为“厦小嘉”设计过各种不同形象的表情包,她坦言“画画是我从小喜欢的事情,大三退掉了很多部门,只留在了大学生新闻社。”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陆盼尔经常微调自己的作品,“有时候自己开始觉得完成挺好的,老师和同学也认为可以,但我又会不断地修改,希望能再好看一点。”在创作过程中,陆盼尔经常会跟指导老师、小伙伴们交流想法,她说:“我们希望通过作品,努力让人人喜欢‘厦小嘉’,人人都是‘厦小嘉’,都做‘嘉园’故事的传播者。”

陈柔霏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人文与传播学院2019级学子,校大学生新闻社广播电台编辑部副部长,现为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播音。

独“嘉”视角:在播报校园新闻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嘉庚学院是一个很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校,是一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

既是编辑,也是播音,既播报校园新闻,也播报读书等栏目。在广播电台,陈柔霏不断地挑战自己,也遇上了更好的自己,“在这个地方我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世,与人沟通,性子也越来越沉稳。”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也不断地反思自己,“我们都不是专业出身,可能有些时候达不到听众的预期。然而,大家真的很努力做好这件事,希望得到同学们的理解。”在电台两年多的时间,陈柔霏早已对这个组织有了满满的归属感,她希望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为“嘉”人们送上更多的“嘉”音。

刘伊诺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身份:人文与传播学院2018级学子,曾任大学生新闻社影像工作室副部长,在学校官方抖音平台发布多条原创短视频。

独“嘉”视角:能成为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我的荣幸。

大学四年,刘伊诺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花在抖音平台短视频的制作上。入学以来,她参与制作的短视频有41个在学校官方抖音平台上发布。“站在新生和家长的角度上,思考他们想要了解学校的哪些方面。”这是在做今年招生季短视频《学长学姐说》采访前,刘伊诺的一些构思,“大学生活亲历者的诉说,更能提起新生和家长的兴趣。”虽然创意只有短短几个字,但执行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设计问题”,刘伊诺说:“还好老师给了指导,一起合作的小伙伴们都很努力。”刘伊诺认为,每一次这样的活动都是学校给予她的宝贵的成长机会。她说:“希望更多人能认识嘉庚学院,这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撰稿:学生新闻社 刘姝颖 郭芷杉 刘青君 南子涵 陈欣 黄祎祯 戴晨帆

海报设计:学生新闻社 陈茜媛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排版:传媒中心 傅享烨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福建本科院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记者节 | 那些独“嘉”新闻,原来出自他们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