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福建农林大学成立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让菌草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新福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福建农林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媒体聚焦 | 福建农林大学成立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让菌草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新福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12月17日,福建日报刊发文章《福建农林大学成立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让菌草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新福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现全文转载如下: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日报(2021-12-17)3版

福建农林大学作为菌草技术的发源地,牢记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研究员及其团队几十年工作基础上,举全校之力成立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聚焦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着力在构建菌草科学与技术体系上下功夫,进一步把好事办好,为菌草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中彰显福建农林大学作为。

发挥优势全力推动。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优化整合学校菌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依托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设立二级学科方向或研究方向,构建从菌草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产业化应用、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完整科学与技术体系,为菌草科学研究、菌草学科建设和菌草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同时,学校研究制定《支持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十条意见》,从组织机构、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经费保障等方面全力给予支持。学校安排450万元专项用作研究院日常运行经费,投入1000万元用于第一期研究攻关,新调配800平方米用房作为研究院科研交流场所。

福建农林大学

聚焦关键联合攻关。重点聚焦菌草科学问题、菌草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问题,设立了优良菌草种质创新与保护、菌草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发、菌草食药用菌栽培与精深加工研发、菌草综合利用研发、菌草专用机械研发与应用、菌草生态文明及服务国家战略研究等6支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学校还成立专班,对菌草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成果进一步总结凝练,力争在重大成果上实现突破。

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学校正在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将菌草列入新兴交叉学科目录,批准设立菌草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菌草学等相关课程。继续发挥生物学、生态学、林学、畜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农业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学院、机构和学科的界限,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同时,继续招收菌草相关方向的来华留学生,积极承担菌草援外培训任务,开发《菌草学》外文教材和国际线上课程。

开放办院服务大局。学校将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科研院所、高校的支持,借梯登高,全方位、多渠道赋能菌草研究和应用推广。依托科技部、国家林草局等上级部门和龙头企业建立菌草科技平台、种质资源品种权保护和品种认定审定、推广应用体系,推动研究院集中精力抓好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菌草示范基地建设、教育培训等工作,争取多单位多部门合力把好事办好,把菌草援外这一福建品牌打造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持续贡献福建力量。

院士专家指导把关。学校在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当天举行了菌草科学与技术发展座谈会。会上,包括5名两院院士在内的数十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着眼菌草科学与技术发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问诊把脉、出谋献策、指导把关。

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研究员

菌草科学的研究至今已走过36年的历程。目前已从“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拓展到生态治理,“以草代粮”发展畜业,“以草代木”生产板材、纸浆等,开辟了“菌”与“草”交叉的科学研究新领域,菌草正成为新的农业资源和生物材料。2002年成立的“福建省菌草科学实验室”已经发展成为三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今天,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成立,为菌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为菌草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将进一步为服务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为“使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作出积极、重要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京大学张全兴教授

菌草事业是福建农林大学的光荣、福建省的光荣,更是我们中国的光荣。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菌草真正成为致富草、脱贫草、幸福草!福建农林大学成立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应该向深度、广度发展,相关领域的科研攻关要加快速度,加强各方面的推广、应用研究,不仅是举全校的力量,甚至可以动用社会的力量介入,真正做强做大菌草事业。新时期科技兴国战略呼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可以在研究院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经验,争取成立菌草科学和技术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国家级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

2012年起,我就在菌草中心与林老师共事,迄今9年了,关于未来的发展我提三点意见:一是加强基础研究。菌草技术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比如为什么菌草在干燥的沙地里根系还能那么发达?相关研究要加强,争取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二是突破关键技术。菌草虽然生长得比较粗放,但还有很多关键技术等待突破。比如在北方、内蒙古,如果能够解决它自己过冬的问题,不用每年重新栽种,就解决了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扩大成果应用。一方面是要“以政府为主导,要以企业为主体,要以科技为支撑”,扩大种植面积,扩大影响力,全面深化产学研深度合作,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成为推动的主体,这是国内国外行之有效的可靠途径。另一方面是产品的应用要进一步扩大推广,菌草现在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副产品,性能都很优异,要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研究员

菌草技术符合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在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等领域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台,在援外工作中取得重大的成就和非凡的影响力。我是做土壤微生物研究的,我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提三点意见:一是菌草资源可以围绕根系生物学,特别是微生物领域系统开展研究。二是从菌草科学产业看,无论是从菌草水分的利用、养分的利用,都需要加强科研攻关。比如,菌草技术在碳中和领域蕴含着无限潜在的贡献亟待开发。三是国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未来由于生态技术的影响,一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可能会跟人类长期共存,菌物所蕴含的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做好大健康的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研究员

菌草科学的发展确实在我们国家对外合作交流方面有着闪光点。我曾经多次到现场观摩菌草技术的项目落地,作为植物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最关心的不是“地上”,而是“地下”,记得第一次在现场看到了菌草盘根错节的根系,让我大受震撼,尤其是在阿拉善亲眼看到一大片菌草种植的成功,更是令我无法忘怀。我认为,菌草技术的发展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团队建设,争取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创新中心,我相信菌草科学与技术这个学科会很快发展起来,不仅会成为福建农林大学学科领域的新闪光点,更会成为我们全省科技工作者骄傲的典型,我们要共同努力,把它培育成福建农业科技的闪光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农林大学谢联辉教授

菌草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要感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长期的支持,也要感谢相关科研工作者敬业和献身精神。我希望弘扬一种精神和完善两大体系。一种精神就是林占熺的“三牛精神”(孺子牛、老黄牛和拓荒牛),特别是敬业和献身精神!应该把它作为菌草团队的一种文化传承下去,或可作为今天成立的菌草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院训加以发扬光大。完善两大体系,就是完善、深化菌草生产的技术体系和菌草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和菌草的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菌草之光”进一步照耀世界,照耀全人类。

风好正是扬帆时。福建农林大学将以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为新的起点,牢记嘱托、开拓奋进,举全校之力推进新时代菌草业高质量发展,让菌草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新福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FAFU1936

欢迎转载推文,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fjnldx2000

来源:福建日报

本期编辑:福建农林大学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卞丽媛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福建本科院校-福建农林大学-微高校-院校号-福建农林大学-媒体聚焦 | 福建农林大学成立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让菌草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新福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