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恩人物 | 她用青春浇灌育人之花,曾获林惠奖教金...

仰恩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仰恩人物 | 她用青春浇灌育人之花,曾获林惠奖教金...

仰恩大学

人物名片

刘冬利,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21年林惠奖教金获得者,曾获“外教社暑期全国卓越外语教师发展论坛”学术反思奖二等奖,仰恩大学第四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线教学案例三等奖。

仰恩大学

2005年,刘冬利怀着对教育的热爱,来到仰恩大学任教,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能看到学生成长成才是我作为老师最大的满足。”刘冬利说道。为了能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课堂、学有所获,她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仰恩大学

“用爱心呵护学生”

仰恩大学

刘冬利热爱教育事业,从下定决心当一名老师开始,她就一直以勤勉的人生态度教书育人,用“爱”与“责任”呵护着学生,在亲切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

刘冬利一直谨记教导,“被需要是一种荣幸”。自入职以来刘冬利就一直兼任班主任工作,她总是对学生工作充满热情,兢兢业业。在敬业做好教师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踏实做好学生工作。“爱心指引着我关怀并感化学生,责任心激励着我以高标准要求培育学生。”她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的原则,积极引导,希望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曾经有一名06级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整日躲在校外网吧玩游戏,夜不归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就一直找他聊天,耐心地劝说他,知晓他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后,也请他同宿舍的同学帮忙每天督促他一起学习,一同去教室上课。”面对缺乏人生目标而沉浸网络游戏消磨度日的学生,刘冬利老师第一时间不是责骂,而是循循善诱,多次耐心开导学生,并让同学间相互帮助,监督学习,使其重拾目标,充实自己

作为班主任,刘冬利时刻关注学生,疏导学生的心理素养。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刘冬利总是利用空闲时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面对部分学生不去学校招聘会的情况,刘冬利鼓励学生,对待就业主动出击,大胆面试。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就业,刘冬利在学生大三下学期时,便开始对毕业生情况进行摸底,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袋,“为方便联系毕业生,我就以宿舍为单位把班级进行分组,登记联系方式。”刘冬利通过多种渠道,把毕业生的情况掌握在手中,及时传递就业信息,每周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和就业统计。学生在校期间,她组织完成了外国语学院21届毕业生10场宣讲会;学生在外实习期间,她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和思想状况,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

仰恩大学

“用严谨创新课堂”

2017年刘冬利负责学院的学生工作时,机缘巧合之下加入到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项目。三年的教学实践让她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结合她自己所教授的大学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等课程,她发现目前的英语教学方法单一,仅仅是在课堂之外开展英语角这样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也要在课堂教学上做些新的改变。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建立多元的英语课程,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教改是教学发展进步的驱动力,要想让学生学有所成,与时俱进,必须要改革。” 刘冬利说道。

伴随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英语教学现状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节拍,不足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刘冬利认为,“各地区英语教育发展不平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将育人理念、文化自信等元素融入课程改革,以多样的语言文本素材、影像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英语实际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全方面发展,是她目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初探教学方面的改革,刘冬利就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一是她对于视频,音频的技术处理方法不是很精通,二是如何快速按照实际教学过程,灵活调整教改的进程, 三是不明确教改的实际效果。教学改革的路确实不容易,正如《阿甘正传》里阿甘的母亲对阿甘的教诲,“人生就像一块朱古力,你永远不知道哪儿一块属于你。”刘冬利说道,“阿甘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懈努力,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刘冬利积极调整心态,探寻解决办法。在技术上,她慢慢学习琢磨;在教学实践上,她总是向有经验的前辈同事虚心请教。

在对教学方式进行摸索的同时,刘冬利也时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外语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又因语言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并存的特点而在课程思政领域大有可为。

经过一番学习和研究后,刘冬利在教学内容方面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教材中不同单元的思政点,引导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课堂上,她以“keep under wraps”这一语言知识点为例切入,引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述,“China has always been open and transparent in releasing information o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表达中国在发布疫情防控信息方面一贯是公开透明的,展现了中国倡导“国际携手共同抗疫”的大国做法。这两句看似独立存在的文本,在这一思政元素的引领下,不再是语言练习的乏味可陈,而是融汇了时政热点,社会问题的语言背景。既扩展了词汇量,增加了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结合,大大推动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在英语课堂的落实。

“要想让教改之路走得更远,就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与修正。”刘冬利认为,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最重要的就是探索。她将数字化英语教学搬上讲台,在互联网多媒体的帮助下生动形象的展示英语视频,音频,营造语言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学习型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多种学习模式。

为了提升教改的效果,刘冬利在英语课上通过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课后找个别学生详谈对授课内容的感受度,课堂的参与度,对知识的吸收度,以及学生是否还有哪里听不懂的地方。对于阶段性的成效,就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同学们有关教学质量问题的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学方式是否可以接受,学生们更需要哪方面知识的学习。所幸反馈的结果还是好的,同学们的接受度都很高。

学生们对课程改革的良好反馈更加坚定了刘冬利的教改之路,刘冬利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改良教学模式,撰写科研论文,使其对教学改革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用文化树立自信”

仰恩大学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刘冬利自认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神圣使命,不仅要学习好西方文化,更应该站在国际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她认为教师都需要保持强烈的文化自觉,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在引导学生学习西方文化和本族文化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文化自信,加强跨文化的思辨能力。

在教学中,刘冬利积极与其他老师探讨,钻研如何使中外文化有效融合,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在注重课程文化性诉求的同时,充分发掘和运用外语课蕴含的文化价值资源,既传递语言知识,也更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同时,刘冬利也不忘进行科研项目,“作为青年教师虽然科研基础薄弱但也不敢松懈。”刘冬利说道。她一边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看文献、写论文。同时向老教师、同行虚心求教课题申请方面的经验。经过不断努力钻研,让自己的科研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校级课题2项;主持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刘冬利主持了一个针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模式进行研究的省级科研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想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学习动机,使其会想会写。为此,她经常鼓励学生们去参加比赛活动,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参加“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和大学生英语竞赛分别获福建省二等奖和国家级一等奖。

大学外语教学承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使命,架接文化传播、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大学外语教师既是英语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教师的教学理念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刘冬利说:“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要充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教学改革的契机,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在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塑造,并引导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苦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执教16年以来,刘冬利一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踏实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双向的文化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她仍将默默耕耘,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更加辉煌的篇章。

仰恩大学

仰恩大学

仰恩大学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仰恩大学

仰恩大学

仰恩大学

激活新学期!快来立下属于...

仰恩大学

仰恩大学

滚元宵、攻城炮、赏烟花...

仰恩大学

仰恩大学

工作近10年,她曾获许多...

仰恩大学

平台编辑 | 王秋苹

素材来源 | 程晓洁、余婉青(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 | 侯依依

出品策划 | 仰恩大学报学生通讯社

转载需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得到授权后,标注来源【仰恩大学官方微信】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福建本科院校-仰恩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仰恩大学-仰恩人物 | 她用青春浇灌育人之花,曾获林惠奖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