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5年获批设置,2006年开始招生。2016年起,采取化工与制药类大类形式招生。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已提交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自评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2019年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7年入选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入选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专业概况
1
培养目标
立足泉州、面向福建,服务区域化工和相关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能在化工及相关领域,特别是石油化工及轻纺化工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生产运行、工程设计、经营管理,并具有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以及一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学制
4年
3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4
核心课程
化工制图、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及实验、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导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基础、化工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工程伦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化工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5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生产运行、工程设计、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办学成就
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自评报告专家评审
入选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入选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
入选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入选福建省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
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
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
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
入选“绿色石油化工”省级示范性应用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案例入选福建省应用型转型案例库
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与中化、百宏、安踏、恒安、恒申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面向企业个性化需求,实施企业深度参与的“3+1”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订单班学生198名。此外,采用校内外双导师的模式,与福州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生与企业指导教师交流
学生在中化实习
学院领导莅临实习企业交流
企业进校宣讲
教师队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导2人、硕导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5.7%,高级职称教师占71.4%;“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95.2%;还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54人,形成了一支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绿色石油化工”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本科教学团队。
专业建立了国家特聘专家、闽江学者等高端人才领衔的膜分离与海水淡化、可再生能源化工、海水利用与环境保护、纳米材料与绿色催化等4个方向的科研团队,形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的绿色石油化工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队伍。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等26项,获得授权专利30件。
袁俊生
袁俊生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海水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海洋局工程技术带头人、福建省A类人才、福建省百人计划专家、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
主持完成科研项目50项,总经费1.1亿元。其中,国家重点项目8项、省部项目40项,横向课题30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科技二等奖3项、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50篇,其中SCI/EI收录101篇次;授权专利40项;参编著作1部;制定标准4项;主持完成的2项成果入选国家海水淡化成果汇编。
兼任国际水协会非常规水资源专委会委员、膜材料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膜工业协会电驱膜专委会委员、中国海洋学会理事、福建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
方军
方军,博士,女,泉州市桐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负责人。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德资TüV Rheinland Group等机构。
至今已主持并圆满完成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6项等科研课题;发表研究论文96篇,其中有三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8项专利获得授权。兼任福建省轻纺化工绿色过程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福建省轻纺化工清洁生产产业技术开发基地负责人、泉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和法人、福建省化工学会副秘书长和理事。
实践平台
专业实施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建 “泉州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搭建了由校内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中试线和企业实训基地等组成实践教学平台,以及泉州师范学院—中化能源科技研究院、泉州师院—创新环保分析检测中心等校企研发平台,获批省产学研示范基地、省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实践教学与科研平台
化工原理实验室
化工专业实验室
化工纳米材料中试线
协同育人
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19项,各级科研立项14项;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毕业生职业与专业的关联度超过80%,进入央企或行业龙头企业就职30余人。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
毕业生风采
林洪祥
林洪祥,2010年毕业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工艺工程师(中级),国家一级建造师。现任福建省福华鲁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控制部副部长兼储运中心经理;参与“BDO车间甲醛氧化器改造项目”获评福建省工会“五小”创新大赛三等奖;获福建省湄洲湾氯碱工业有限公司“技术骨干”荣誉、“2018年度十佳员工”称号、福建能化集团“2021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获“乙炔净化系统”“一种高压氢气鼓泡系统”“烛式过滤器的滤布反洗系统”等专利授权。
段闫周
段闫周,2011年毕业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同年入职全球最大的欧盟化学品REACH法规合规服务商(原中国检验检疫REACH解决中心)—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化工与环保安全法规的交叉领域学习,参与研究2010年刚生效的环境保护部第7号令《中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并参与组建团队,是全国最早研究该法规的团队之一,目前该团队完成三百多份常规申报,占全国完成量的25%。
多次前往北京参与生态环境部组织的新法规的修订内部会议,为新法规的修订立法提出建议。被潍坊市贸促会、深圳海关、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等邀请做法规培训。
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参与创建CHINA SIEF数据共享平台,多年来为化工企业节省近千万元合规费用。2016年考入浙江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学习,目前跟踪全球化学品法规超过10年,为亚太区化学品法规项目经理(高级化学品法规顾问)。
负责中国新化学物质申报、危险化学品管理及全球GHS项目。是丰田通商、JSR、罗氏制药、默克化工等十多家世界500强的专职全球化学品合规顾问。
吴淑梅
吴淑梅,2011年毕业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4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工艺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入职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消费品事业部项目二科项目管理岗位,荣获“创新个人”“项目优秀团队”“时代先锋党员攻坚优秀项目”等荣誉,目前主要负责常规日常团队管理、项目管理流程梳理 & 优化,提升项目运作顺畅性、统筹推动项目重大瓶颈问题等。
钟树林
钟树林,2017年毕业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硕士学位。本科就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领域Top期刊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上发表论文。
现任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材料研发工程师。主导开发出公司**消费电子类3C石墨负极材料,填补了公司在消费类负极材料上的市场空白,斩获公司特等项目奖;主导开发消费类和动力类负极材料项目,目前多款材料已量产或进入中试阶段;参与开发出两种新工艺,并主导将其推入量产阶段。
吴淑茗
吴淑茗,2011年毕业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闽南科技学院教师。
2021年任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泉州市科技特派员;主持福建省中青年、教改、新工科等项目,发表论文8篇;指导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金奖,省级铜奖),指导第十三届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校级金奖),指导第八届大学生“互联网+”大赛(校级银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一项、省级项目一项等。
康泽文
康泽文,2017年毕业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于华侨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博连读。硕博连读期间,获专业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共计发表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10篇,以第一作者在ACS Appl.Mater.Interfaces期刊上发表封面文章;多次参加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等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其中2021年受邀参加福建省化学工程前沿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进行口头汇报,获得口头报告二等奖。
2020年投身抗疫前线,被中共渝水区委组织部评价“用实际行动彰显青年担当”,被中共西家山社区总支委员会评选为优秀志愿者。
来源:化工与材料学院
排版:崔佳宁
审核:刘瑞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