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人工智能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将其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战略层面超前谋划、系统布局。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初步形成特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要素和产业资源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很大需求。
在目前一些科技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互联网企业以及自动化程度较好的传统企业,对于“人工智能”专业的需求具体包括算法工程师、平台开发人员、大数据分析师、新产品开发人员等。其中算法工程师需求最为迫切。尤其那些既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具有算法研究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又了解自动化、信息通信技术,熟悉制造业、医疗、交通等行业需求,能够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的人才最受欢迎。
01
专业概况
2019年申报“人工智能”专业,2020年开始第一批招生,学院强化实践教育体系,以人工智能应用和科技创新竞赛为载体,通过建设校内校外两个平台、专家报告和多媒体音视频教育两种方式、学院组织和学生社团自主活动两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训。
本专业面向人工智能领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应用能力、明显专业特长、良好职业素养,能在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大数据开发等岗位,胜任智慧管理、智能控制、机器翻译、语言和图像理解、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等工作的“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02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预期:
1.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技术及工具,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就人工智能专业领域的技术问题与同行、客户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成为部门或项目管理人员,在工程团队中表现出责任和担当,具有良好的职业规范。
3. 在从事解决人工智能专业相关复杂工程问题活动中,能全面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进行项目管理和有效经济决策。
4. 能跟踪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维护、技术革新等体现创新思维和竞争力,具有终生学习能力。
03
专业设置
1.“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信息处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前沿交叉学科,是应用导向的综合性学科,其目标是处理海量和复杂信息,研究新的、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等多个层次。它不仅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对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生主要完成计算智能、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感知与目标识别技术、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等课程。
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工作
2.“智能控制与机器人”
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模拟人类学习和自适应等功能,并且完成控制者设定工作。
毕业生能够胜任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工作。也可考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据挖掘、大数据、信息网络与信息编码等专业硕士研究生。
04
实训基地
实验室与实验教学设备:
本专业现有校内实验室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约481.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约1万元。人工智能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室16个,形成了数量充足、性能良好、功能配备齐全、教学资源配置合理的实验教学硬件体系。
校外实习基地:
本专业拥有5个长期合作、关系稳定、已签约合作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有以下4个:
(1)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2)《电子与通信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现代通信与北斗定位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
(5)人工智能实验中心
图书资料:
与人工智能专业相关的藏书约有5万多册,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纸质学术期刊有52种。
05
师资队伍
5人入选泉州市港湾人才资助项目。高级职称教师占58.33 %双师双能型教师占83.33%。
近3年,青年教师1人获得福建省教坛新秀。1人获福建省青年教学竞赛二等奖,2人获得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华南赛区2等奖,2人获得全国决赛三等奖。在校级教学竞赛中4人获得一等奖。
06
就业前景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涉及诸多领域。可用于改善医疗、环境保护、网络安全和教育事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提升民生福祉。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将推动“科技变革”——即拥有高水平的人才将特别受到重视。拥有高技术的人才是各个行业中最需要的顶尖力量。也为高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