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材为应用 强能力给学生

三明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好教材为应用 强能力给学生

自编教材为应用 锤炼技能为学生

你知道应用文吗?也许你会说“不”。但你却从未离开应用文。在百花齐放的题材写作里,应用文显得逊平庸、缺少感情、美感不足。但正是这些不够“高大上”的合同、总结、报告、通知等,在日常办公和生活中却得到了非常广泛地应用,扮演着宣传教育、联系交流、管理指导等方面的重要角色。

可想而知,能否规范准确地写好应用文,则成了推进工作、便利生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培养这项能力,教育教学中,教材显得至关重要。三明学院

教材创作,只为学生

“应用写作课程”是文化传播学院的专业课程之一,开设这门课之初,该院曾引入市面上的现成教材。但授课过程中教学者们愈发察觉,教材存在着局限:框架结构的安排上也存在不合理性,教材内容陈旧,脱离学科发展节奏和实际应用,束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创造力,消减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任何一本优秀的教材都有其“优秀的局限性”。知识存量的增加,研究手段的推陈出新,应用环境的变化,都对教材有着更新的要求。况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对人才培养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对教材选用也是有区别的。

“为什么不编写一本适合三明学院学子的应用写作教材,满足我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呢?”余达忠表示。对比耗时费力于良莠不齐教材中寻觅一本合适教材,倒不如自行编写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应有之义。

为此,几经与武汉大学出版社沟通,最终确定由文化传播学院教师团体承担编写任务,武汉大学出版社印刷出版。

应用为纲,只为能力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与武汉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特色应用写作教材的消息让该校从事应用文写作的教师欣喜不已,但接踵而来的大纲制定、资料采集和撰稿等工作,却令编写组困扰不已。围绕着“如何编”的问题,编写团队编写组展开了多次研讨。

“重在实用性,重在日常性。”柳传堆教授强调“应用写作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子能够习得应用写作的一技之长,而不是单单知道些枯燥乏味的文字概念。让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能驾驭各种常用应用文种,解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材编写以应用为纲,突显学生本位的理念。

撰稿前,编写组面向大学生、企事业单位调研了市场对职业人才应用写作能力的需求。《应用写作》教材在内容上贯彻了“该详则详,该略即略”的理念,力求从学生立场出发,不仅大胆而独创地大面积压缩公文写作的书面篇幅,还在事务性写作的编写上力求简洁明了,详写疑难点,压缩概念。

尤其在例文选取方面,整本教材的例文皆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选取,大多为发生在近三年的实例,更加接地气,同时也兼顾题材的典型性和新颖度。此外,教材编写组将知识理论传授与写作技法训练有机结合,课后习题与当下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进行“有用”“有效”的学习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

新编与修订,只为人才培养

《应用写作》全书6章,共33.3万余字,2015年8月出版,随即9月投入使用。这本由文化传播学院教师团队尽心竭力完成的,当面对着三明学院师生热切而期待目光时,它给出怎样的回应呢?

“老师授课和教材间的默契度很高,课堂气氛蛮活跃的,知识点印象深刻”。这也许就是该教材能拥有超高人气的原因。该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柳传堆教授表示:“该教材目前在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及全校公共课上使用,下一学年有望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教材已经应用一个学期了,文化传播学院的编写团队一方面聆听来自师生的反馈意见,尽可能对该教材形成最客观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则针对反馈的不足,进一步与武汉出版社沟通,探讨教材的修订及再版的相关事宜。

如果教材如僵尸一般老化,似“万金油”一般不击要害,教师讲课照本宣科,怎能指望学校培养出创新灵动的学生。实际上,2015年三明学院仅闽台合编教材就出版了5部,“十三五”期间还将与台湾高校合编出版应用型本科教材20本,以推动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材建设,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明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福建本科院校-三明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三明学院-好教材为应用 强能力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