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
福建开启绿色教育发展之路
——记首届中美绿色教育产教融合国际论坛
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后,如何借助高等教育服务我国绿色发展,是时代提出的命题。
当前的福建,正努力寻找这个命题的答案。5日—7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福建省教育厅、三明市人民政府、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共同主办,三明学院承办的中美绿色教育产教融合国际论坛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论坛在三明举行。
这是绿色教育领域首次举办的国际性论坛,也是福建首次举办绿色教育国际性论坛。借助这场高规格的国际会议,福建在发展绿色教育方面率先亮剑,正大胆探索一条发展绿色教育的新路。
“高校要在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中找到责任和定位,在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发展中找到弯道超车的机遇,在中美绿色教育合作平台上找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在中美绿色教育产教融合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用三句话,概括了高校在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中的定位。
这场论坛,以“绿色教育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旨在探索一个问题:高校如何服务国家以及福建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在论坛上,260余名来自政府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国际组织、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高校、地方本科高校、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台湾高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协会商会等方面的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索问题的答案。
谈理念:培养“生态文明人”是
教育发展的趋势
01
究竟什么是绿色教育?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李孝轩在致辞中给出了定义:从宏观上讲,绿色教育是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教育理念。
从微观上讲,这是让教育立足于生命的原点,真正遵循在现代科技社会里教育肩负着让每一个人成为具有绿色意识、掌握绿色科技、拥有绿色文化的“生态文明人”的伟大使命,以推动人类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
那么,为什么要发展绿色教育?对此,陈锋表示:“无论是从国家战略、人民需求和学校自身的发展,都要求所有的学校都要致力于制定绿色学校战略。”陈锋认为,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对所有产业和大多数社会领域的要求,这意味着大多数的学科和专业集群:从面向农业,到制造业,到金融都面临这样的挑战。
在陈锋看来,新的产业,无一例外必须是绿色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无一例外需要绿色技术。新的学科、专业的发展,如生态保护、循环经济、新能源、环境改善、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垃圾处理、气候变化应对等,或传统学科、专业的变革,都在成为后来居上的发展机遇。他表示,高等学校应当致力于培养服务绿色发展的人才和推动绿色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促进城市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绿化,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与会专家表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城市是共同发展的,而学校是最好的推动者和联结者。
从这样的意识出发,中国在2008年就开始尝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高校。2008年,我国32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联合发布了《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宣言》,倡议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高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将绿色理念的教育贯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校园建设与校园管理的各个层面,让绿色理念真正进入每个学生的心里,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时隔8年,顺应绿色教育的这股发展潮流,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高等学校,也开始主动成为绿色教育的践行者和责任担当者。它们开始探索借助绿色教育,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根植地方、服务地方,在人才链、创新链、价值链中找寻自己的定位。
谈现状:发展环保事业需要
绿色人才
02
“环境问题全球化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在《我国中长期环境质量改善与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题演讲中点出了发展绿色教育的背景。
贺克斌指出,当前,中国东部形成了大气-水-土壤污染复合连片的态势,从2013年开始,国务院连续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布局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科技重大工程和长三角环境综合治理科技重大工程,旨在改善污染问题。
那么,高校如何为此作出贡献?贺克斌表示,环境学科正面临发展机遇。他指出,世界经济发展愈发体现低碳、节能、减排的需求,生态文明已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环保事业的强劲发展,是学科建设长期稳定的驱动力;绿色低碳,是学科发展牵引力。当前,不同尺度环境问题的交互影响,不同介质环境污染的复合作用,成为环境学科两大国际发展趋势。
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需求。然而,环境人才的结构性过剩与高素质人才短缺却同时存在。贺克斌指出,传统知识和技术,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当前复杂的环境问题。新的建设方式、工程手段和运行管理模式,为学科的多样性和特色发展带来了机遇。
陈锋也在报告中指出,国家战略是学校发展的最大机遇,社会需求是学校发展的最强动力,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对教育领域来说既是担当,也是机遇。他呼吁与会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为大学、为城市、为民族、为子孙后代、为全世界,携手行动服务绿色发展战略,实现创新突破跨越。
如何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环境学科和人才?贺克斌指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环境学科的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加强交叉融合,发展新型环境学科方向,培养具有特色的创新型环境人才;另一方面,要重构课程体系,还应当转变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向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转变。
此外,还应强化环境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国际科技发展和国际环境履约的水平和动向,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力人才。
谈路径:福建将率先实践
绿色教育
03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旨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中美两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领域的交流合作的“双百计划”诞生了。
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指导下,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合作,于2016年5月启动实施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计划5年内实现两国100对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的深度合作,100对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具有国际标准、国际视野的高等应用技术人才。
而发展绿色教育,成为中美“双百计划”的主攻方向。通过引进美国应用型高校先进绿色教育课程及教学资源,提升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绿色人才方面的实力,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成为该项计划的主要思路。
“高校毕业生入职后,能否适应社会需求,这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论坛上,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主席DeniseReading指出,“教育是联系学生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在培养有能力对社会及全球经济做贡献的人才过程中担当着独特角色。”
为此,DeniseReading介绍了美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教育解决方案,即生态循环学习法。期望通过中美“双百计划”的实施、“GREENCHINA200”工作的开展,培养绿色公民,建设绿色专业、绿色课程及校园天然实验室,开展国际可持续发展专业认证,将大学建成绿色的枢纽,进而建设绿色社区、绿色省份、绿色国家。
那么,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培育绿色人才?李孝轩表示,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高等学校,在顺应绿色发展潮流的同时,要主动成为绿色教育的践行者和责任担当者,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为区域经济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绿色人才的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样的思路,已经被福建三明学院践行。在“双百计划”中,福建省有一所高校成为教育部全国遴选的14所试点院校之一,即三明学院。借助绿色教育的资源积累,三明学院确定了绿色教育作为“双百计划”试点内容,并获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批准,成立应用技术教育国际标准研究院绿色教育研究分院。
“我们承办本届中美绿色教育产教融合国际论坛,就是为了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绿色教育,共同服务福建省绿色发展。这面大旗,我们想先扛起来。”三明学院党委书记曾祥辉说,“依托现有的绿色教育资源优势,我们已经制定了《三明学院绿色教育实施方案》,同时,借助‘双百计划’平台,我们已经开始在土木工程、财务管理等专业开展中美应用绿色教育试点。未来,绿色教育将成为我校的特色。”
如何做?在论坛上,三明学院校长刘健作了题为《理念、行动与畅想——绿色教育在三明学院》的主题报告。刘健在报告中表示,三明学院推行绿色教育,由三大动因萌发,分别是成果导向的内在需求、“五大发展理念”的外在要求和“双百计划”的实际需要。为此,三明学院已经将“具备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列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并占据5%的目标权重。未来,三明学院将在绿色课程、科研与社会服务、绿色实践资源和校园环境与文化等方面,培养绿色理念实践能力。
按照规划,未来的三明学院,将在建设绿色学科专业群、凝练绿色专业发展方向、打造绿色教育品牌、开发绿色应用型教材、深化第二课堂活动、组建村镇绿色发展学院、提升绿色科研服务能力等方面齐发力,将三明学院打造成我省乃至全国发展绿色教育的特色和标杆。
三明学院大学生新闻通讯社
本期微信编辑:杨欣怡
责任编辑:康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