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竞风流:三明学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三明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红土地上竞风流:三明学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三明学院

“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史。”秋季开学伊始,三明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成员就组织前往宁化、建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明山明水,多少英雄豪杰,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搜集掌握三明各地红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努力做好文物、史料等收集、整理和展示工作,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三明红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是三明学院上上下下多年的期盼。

一次又一次走进老区苏区,师生们一起缅怀革命先烈、瞻仰红色文化,在贴近红色文化元素之中,构建一份属于三明学院自己的文化自信。

三明学院

随处都是红色记忆

文化,不仅是一座城市的魅力与荣耀,更是一所高校的气质和魂魄。

“风展红旗如画!”2013年4月,这组大型雕塑在校园里落成,迅速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一道标志性景观。取材于毛泽东同志《如梦令·元旦》的豪迈诗篇,大型浮雕展现了三明红土地精神和三明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长征精神。

从此,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和先后建成的曹云露教授雕像、“朱子讲学”雕塑群、“文明与精神的史诗”大型浮雕墙一起,散发出一个地方特色文化迷人的气息。随着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去年新校训“明德、明理、明志”应运而生。

三明学院

校训写就大文化。明德致善、明理致用、明志致远,涵盖了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三明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成为滋养大学生成长的座右铭。大学生开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各种形式为红色文化添砖加瓦。

微剧,如今是大学生们的宠儿。今年上半年,以“风展红旗如画”为主题的校园微剧大赛,成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战火中的大学生》《踩雷奇遇记》《难忘红蘑菇》《缅怀》《我爱我家》《钢铁》等微剧作品,在校园里着实红火了一把。且听且寻,随处都是红色记忆。将乐南词,是三明原生态的曲艺形式。大学生自创自演的南词说唱《香樟颂》,讴歌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舍生救国的伟大精神,一举拿下福建首届“丹桂奖”电视曲艺大赛新人奖一等奖、创作奖一等奖和传承曲艺人气奖。

而大学生自创自演的宁化客家讲古《军号》,更是借助通俗易懂的方言俚语,讲述了一段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优秀作品送下乡,红色文化传四方。今年暑期,大学生艺术团走进将乐、泰宁、永安、宁化,进行“追忆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专题巡演。小话剧《夜半三更哟》,布起土锅灶、穿起红军装,红军的故事道不完……

近3年来,学校组织开展了“红色基因我们传承”“重走长征路、扬我中华魂”“感悟红色事迹、传承长征精神”“走访根据地、调研红色资源”“忆‘苏区乌克兰’、念革命区建宁”“三明红色文化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60余项。

大学生营造起红色文化的氛围,学校的老师也参与了进来,同步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教工党员教育学习活动。赖登明教授围绕红色文化创作了歌曲《风雨路同志情》《战士别故乡》《走向辉煌》等力作,鼓舞人心。去年,集结这些作品的《向日葵——赖登明歌曲选》,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寓教于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红军长征精神,教育广大青年学子,真正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洗礼,才能使党的事业深深扎根在青年之中。校长刘健说,作为三明唯一的本科院校,三明学院理所当然要担当历史使命,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让红色文化更具时代性。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三明的文化名片和品牌,更要成为三明学院校园文化元素和师生授受教育的素材。

着力深化红色文化研究整理,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着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着力推进红色文化发展,都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携手再上新台阶。集结校内专家学者,组建“三明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吸纳社会力量,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提上了学校的议事日程。

旗帜鲜明,才有号召力。学校党委已经做出决定,把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9月2日,学校召开了“传承弘扬三明红色文化工作座谈会”。随后,《三明学院开展三明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方案》迅速出台。

“革命老区是我们的根,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出来的……”师生一起反复深入红色苏区,系统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且一边研究一边传承,当务之急是要结合到教材之中。全校大学生,都是他们的授课对象。第一课堂,他们已经迅速行动。

组织课题研究,设立专项课题,为三明红色遗址、遗迹、遗物等保护以及红色文化弘扬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的同时,编写“三明红色文化教材”,尤其是编制“三明中小学校本教材”,推动三明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了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明学院

而第二课堂,转变教育方式,推进教学改革,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早在2013年,学校就特意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从思想政治所占的16个学分之中,专门拿出了4个学分作为实践分。通过实地考查和田野调查,拓宽学生视野,吸收红色基因,使三明红色文化的丰富史料,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

三明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而校图书馆的藏书还可以一直向前追溯到1680年。图书馆不能仅仅是藏着“宝贝”,更要帮助全社会打开文化宝藏。依托三明学院阅读文化节,学校组织起“三明红色文化沙龙”“三明红色文化征文”“书画三明红色文化”等活动,促进红色文化的阅读推广。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三明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让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青年学子,在三明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带着红色精神,从红土地走向全国,是学校师生的梦想。

构建红色产业生态

撑起一座城市文化新高度,就要主动扛起文化大旗!

“服务三明、融入三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迫切要求三明学院和三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进行全面对接。富有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研究所,我省高校首个的三明学院书法研究所,承接组建的三明市文化创意与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一次又一次重写了三明文化的高度。而红色文化研究的深入对接,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三明学院教师开展了对三明红色文化进行调研、考证和探究,形成了《毛泽东<如梦令·元旦>考释》《永安抗战文化综述》《苏区精神和时代价值的探究》《从社会史角度研究抗战文化》《红色文化进思政课堂研究》《建宁红色旅游品牌营销》《以红色旅游发展为契机助推三明苏区经济发展》等理论研究成果近20项。

紧扣“红色旅游”这条主线,今年,学校进一步整合在旅游、艺术、动漫、管理、人文、历史等专业和领域的科研力量,开展对三明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梳理工作,开展红色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创新创业等方面研究,提出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研究思路和举措,为三明开展红色文化保护、开发及旅游景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充分发挥好“三明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的作用,立足三明红色文化资源,精心组织开展“田野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宣传”、“精准扶贫”、“创新创业”等活动,以专业知识服务地方,是青年的共同选择。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让青年师生在红色沃土之中增进家国情怀。

来自闽南的黄德胜博士,作为宁化女婿,对于客家文化早有体会。但是,和红色文化系统化亲密接触,还是这次和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一起走进老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经济学的教育背景,让他一直在琢磨老区经济发展的路径。在红色文化的基础之上,一产三产联动,拉动二产发展,构建红色产业生态,是他给出的答案。

三明学院

好山好水,红色文化,相映成趣。依托“三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立“三明红色文化产品推广中心”和“三明红色旅游服务中心”,学校探索和推动三明红色文化与当地产品、民俗、人文等有机结合,以“N+互联网”模式加强三明红色文化及衍生产品的包装、宣传、推广,进而推动三明红色旅游品牌的建设。

红色文化延伸出来的文化自信,给了青年师生在这片红土地上以更多梦想。走进57个县200多所高中,敢于亮出三明学院的风采,接受青年学子的检验。今年高招,三明学院在新建本科院校之中,分数线横比整整高出了10分。连高出本一线47分的理科学子,也伸出了橄榄枝。

红色是底气,红土地上竞风流!每一位三明学院师生,如今不管走到哪里,都戴着校徽,向外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明学院

三明学院

三明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福建本科院校-三明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三明学院-红土地上竞风流:三明学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