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环保节 |《大象的退却》

三明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一周环保节 |《大象的退却》

在环保绿色领域里,有着许多经典的著作,这些著作或者改变了时代,或者让人们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有了更多的关注与了解。以后我们将陆续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环保领域有趣的文章书籍。

《大象的退却》

作者:【英】伊懋可

内容简介:伊懋可编著的《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分为模式、特例、观念三大部分,包括地理标识和时间标记、人类与大象间的三千年搏斗、森林滥伐概览、森林滥伐的地区与树种、战争与短期效益的关联、水与水利系统维持的代价、从物阜到民丰的嘉兴的故事、汉人在贵州苗族家园的拓殖、遵化人长寿之谜、大自然的启示、科学与万物生灵、帝国信条与个人观点等12章。

三明学院

书籍简介

大象,这个人们印象里庞大又温顺的动物对于中国北方人民来说,似乎只能在动物园、西南边陲的小部分地区和其他国家见到。也许很难想象,它们曾在北京乃至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广泛出没。

大象为何一步步退出了中原大地?中国千年的农业文明无疑创造了许多辉煌,但在国人引以为傲的发展背后,却是怎样巨大的代价?

其实我们今天热衷讨论的雾霾、水污染,不过是中国环境史沉淀至今的一部分微小的显像,回顾整个环境史,我们似乎失去了更多。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史、文化史和环境史的权威——伊懋可通过对大量古籍、地方史的考据,寻觅到了大象一步步从中原土地上退却的线索和路径,回顾了中国古代4000年的环境演化发展情况,聚焦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滥伐森林、兴修水利等活动对环境退化造成的重大影响。

作者简介

伊懋可(Hark Elvin)

三明学院

伊懋可(Hark Elvin),1938年生于英国剑桥,剑桥大学毕业。1990年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中国史教授。曾在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高师和海德堡大学任教,在哈佛大学做过访问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的模式》、《另一种历史:从一个欧洲人的视角论中国》、《华人世界变化多端的故事》,合编了《中国文化图集》、《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还发表了署名为约翰·达顿(John Dutton)的小说《圣伊莱斯集市》和《虎岛》。

书籍节选

第三章 森林滥伐概览

下面这首诗乃柳宗元所作,这位作者生活于公元8—9世纪之交,是一位哲学家和散文家。诗文反映了中国环境史上最漫长的一段历程:

“行难路”

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

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

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

遗余毫末不见保,躏跞磵壑何当存?

群材未成质已夭,突兀崤豁空岩峦。

可见,曾经覆盖中国广大地区的古老森林被毁了。

有必要做些解释。这首诗富有政治意味,其中提及的树木蹶倒,暗指朝廷才华之士的损失。然而,这种带有强烈象征效果的景象,也反映了为人熟知的生态现实。

还有另一种方式可以概括这一历程,那就是将这样的两个事实相提并论:两千年前,在中国的中东部,为制作一口棺材砍倒整棵树的现象仍属司空见惯。如今,中国人均木材储量大约是每位居民10立方米,仅仅是世界平均值的1/8。

滥伐森林并清除其他原生植被的原因不外乎三种:

最常见的是为耕作和定居而砍伐,包括防范野生动物与火的威胁。

第二种可能是为取暖、烹饪以及像烧窑和冶炼这类工业生产供应燃料而砍伐。

第三种是为提供营建所需的木材而砍伐:如建造房屋、小舟、大船和桥梁需要木材。此外,打松树桩之类的其他形式的建设也需要木材;所谓打松树桩,即是将松树桩夯进沿海的淤泥滩,作为石砌海堤的地基。

到11世纪,在中东部地区燃料木材即将告罄。1087年,由于在今江苏省北部发现了煤,诗人苏东坡兴奋地为之赋诗一首: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肝。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21万人鼓舞千人看。

……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鍜。

这位诗人已意识到森林滥伐的危险,对前现代工业的燃料供应也产生了忧虑。

虽然中国人也曾为了使用、销售或怡情而种竹植树,但是这从未能弥补木材的损耗。

17世纪晚期的一位诗人这样写到斑竹:传说一位古代明君(指舜帝。——译注)去世后,他的两位妻子哀恸不已,泪水将竹子染得痕迹斑斑:养成斑竹如椽大,到处湘帘有泪痕。显然,决不是所有的发展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但不管好坏,都需要能持久地维持生计。

……

三明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福建本科院校-三明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三明学院-一周环保节 |《大象的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