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有约】践行核心价值观 健全“五个融入”机制

闽南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书记有约】践行核心价值观 健全“五个融入”机制

上学期开始小宣开辟了“院长论坛”栏目,院长们对学院的发展、改革、创新道出了心声;这学期小宣开辟“书记有约”栏目,请各二级学院的书记叙述他们学院的教书育人、党建、学风建设的经验和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让我们从中受益一二,这也就达到小宣的目的啦!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朱志明教授

简介:朱志明,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我校121人才计划,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近年来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教育厅社科项目4项,2013年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完成中宣部马工程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弘扬中国精神,促进中国梦实现”。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利》《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青年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等媒体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多篇文章被求是理论网、光明网、人民网—理论、中国文明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页、凤凰网等重点新闻网站转载。

践行核心价值观 健全“五个融入”机制

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建章立制、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文化引领和实践养成“五位一体”统筹推进,认真落实落细落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项具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经常抓、长期抓,需要不断探索基本规律、总结积累新鲜经验,需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指导推动面上工作,继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制度建设、教育教学、文化引领、环境营造和实践养成等五个方面下功夫,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闽南师范大学

继续在融入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求长效

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思考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制度基础、首要环节。

一是抓好工作理念设计。对于高校育人工作而言,始终有两个牵引:国家层面提出的根本任务和学校层面积淀的办学使命。要真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要实现工作职能的转变。学生工作的管理、服务和引导的职能顺序,将在新的治理体系框架下变为引导、服务、管理,并且更注重寓管理于引导和服务。要促进工作抓手的转变。在当前开放多元的环境下,文化将成为最主要的抓手,其次是评价,再其次是规则,最后才是各类活动。此外是工作主导者的转变。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应逐渐从以学校、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自身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教育主体作用。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规范。从教育的主体、机制、责任、内涵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与指导。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民主管理,形成良好政风。高校要完善行政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形成按规则办事的风气,提高管理的协同性,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建立和完善平等、公正的教学、学术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为教育工作者严谨治学、提高师德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营造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风气,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校园学术氛围。

三是完善工作成效跟踪制度。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突破。一方面是建立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数据档案,跟踪其成长路径。引导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严格要求大学生,加强对大学生学习必要的约束,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激发大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引导大学生广泛阅读;严肃考风考纪,打造诚信考场,建立诚信档案,对违纪大学生严肃处理。另一方面是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已有的成功经验,研究学生在校期间活动对其未来发展的影响。学生工作的育人成效与规律可通过长时间轴、大数据的分析来归纳呈现,这为学生工作的提升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数据与理论支撑。

闽南师范大学

继续在融入教育教学上下功夫,进课堂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工作,以先进理论彰显正确价值导向,在师生中产生广泛的价值共鸣。

一是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继续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集成化运作”项目,通过队伍集成、平台集成、资源集成,整合思政课教师、高校政工干部、校外实践基地专家等“三支队伍”,汇集校内实践资源、校外基地资源、网络空间资源等“三种资源”,搭建校内课堂、校外课堂、网络课堂等“三个平台”,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为辅的一主两辅模式,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个融入”工作。

二是借力自媒体传播教育平台。主动适应微博便捷性、多样化、渗透性等特点,探索构建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社团五个层级的微博体系;主动适应微信在大学生中应用日趋广泛的特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学生喜爱的公众微信平台;充分利用微视直观性强、时间短、流量小,便于下载和收藏等特点,讲好学校好故事、传播学校正能量;充分利用“微课堂”教学时间较短、内容少、主题突出、趣味创作等特点,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课”视频制作,有针对性地解答当代青年大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

三是拓展互动化传播教育途径。适应媒体传播方式从“一对多”到“多对多”的变革,以及“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积极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化传播教育途径;充分发挥文艺价值引领、灵魂塑造、情操陶冶等作用和功能,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作校园文艺作品、研发校园文化产品等形式,积极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化传播教育途径。闽南师范大学

继续在融入文化引领上下功夫,明导向

文化引领旨在大学生中大力涵育优秀传统文化之苗,使求真尚美、存心立行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

一是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通过组织中华诵·经典诵读、“日行一孝常伴常亲”微博推广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坚持在重要节日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校园性庆祝和纪念活动。

二是注重搭好平台讲好故事。选拔骨干网络宣传员,利用网络新媒体阵地,运用青年话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核心价值观、闽南文化、校友风采等。在全校性《道德讲堂》的基础上,推动各学院创新形式载体,广泛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和“崇尚真美,兴我中华”等各类流动道德讲堂、党员道德讲堂。坚持从小处着手,注重人人可为,组织实施“校园好故事”微征文、“校园好声音”微视频征集和展播、“校园好精神”微电影创作、“校园好榜样”微感言等十个微项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小成大、久久为功。

三是注重榜样文化引领。每年举办“感动校园人物”评选、优秀教师评选和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在校内外推出先进师生典型,通过开展“感动校园人物”巡回演讲、视频展播以及优秀大学生事迹宣讲等途径,以身边人身边事感动感染青年学子,形成引领、示范效应,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事迹深入人心。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继续在融入校园环境上下功夫,润人心

大力营造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积极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

一是融入高校物质环境建设中。进行校园规划、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要借助校内的宣传栏、校园广播,以文、图、声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观地呈现,也可以融合整齐的规划、独特的标志、美丽的景观展示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风貌,从而激发校园主体的兴趣点,使校园主体在美的体验中不自觉地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融入高校学习环境建设中。要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离不开大学的心脏——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在一所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图书馆的文献收藏、服务理念、建筑设备与组织文化中。例如,可以通过丰富图书馆的藏书类型,促进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共同发展;组织开展师生推荐经典作品、学术著作,并单独设置红色专柜或专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书目置于最为醒目的位置。

三是融入高校网络环境建设中。大学生是网络媒体使用的重要群体,网络媒体为大学生学习、交流、表达思想、娱乐、消费和创业等提供了便捷平台,深受大学生喜爱,但与此同时,网络中的多元和低品质信息也在误导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为此,高校要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克服网络媒体的弊端,净化高校网络传播环境。“高校应采取开放与融合、监督与疏导相结合的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导向,积极打造和建设校园品牌网站,以建设校园文化的新阵地。”高校要建立、健全校园网络建设,提高校园网络的组织性和规范性,通过建立校园资讯平台、网络图书馆和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提高校园网络的吸引力,努力让校园网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校园网络无形地输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继续在融入实践养成上下功夫,促体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转换,提高校园活动的精神内涵。

一是融入校园“自上而下”的活动组织中。教师应该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构建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能够凸显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色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中要结合大学生大学期间的成长和认识规律,体现校园活动的整体性;继承学校优良传统活动,开发与时代相融合的活动,体现校园文化活动的继承性与发展性;要结合本地区区域文化与校园学生的特点设计活动,体现活动的独特性;要提高活动的设计质量,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活动的实效性。例如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研究等活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征文、音乐、绘画和舞蹈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借助地方红色资源、名人资源,通过举办纪念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等。

二是融入校园“自下而上”的活动监督中。学校要营造良好、宽松和自由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力,鼓励学生创新发展校园活动,鼓励校园文化丰富发展。同时,高校要对学生活动加强引导,支持、扩大优质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之中,让活动更加具有教育意义。例如,大学生自己成立的街舞俱乐部、吉他俱乐部、旅行团队等社交团体,大学生自发开展的公益活动,这些团体、活动在学生中自发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中的渗透力。

三是融入校园“由内而外”的活动开展中。推动高校之间通过文化活动交流互相学习,培养校际间的友谊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交流;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与企事业单位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现实,在实践中自我修正,增强社会责任;高校可以开展服务社会的的公益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益活动中提升奉献精神;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鼓励大学生服务欠发达地区提升爱国情怀。

总之,高校通过“由内而外”的活动增加实践平台,让校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辐射源,扩大文化交流圈,加强文化融合,提高校园文化的品质。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排版 | 曾惠敏

闽南师范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福建本科院校-闽南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闽南师范大学-【书记有约】践行核心价值观 健全“五个融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