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庆祝国庆
从金黄的季节走来,
我们没有理由不为
那沉甸甸的丰收歌唱。
从那镰刀斧头光芒
指引的大道上走来,
我们没有理由不为
那红火火的事业歌唱。
那南湖游船、井冈翠竹、皑皑雪山、
光辉延安在我们的梦乡中越来越近,
几回首,
那北国飘香的麦穗、
南国早春的莺花、
东部城乡的日夜繁忙、
西部沃土的苏醒,
燃烧起我们
所有的激情和快乐,
在十月的节日里为您大声放歌,
祖国啊,母亲!
愿您永远繁荣、昌盛、文明、富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纪念日。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国庆节期间,全中国都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纪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牺牲的革命先烈。
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国庆节的意义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象征着国家的正式成立。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国庆节的活动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的三次。
红艳艳,闪闪金星,迎风动感,令人警之而撼动;
忆先烈,看今朝,望明天,身为炎黄子孙,无理不为华夏之民富国强而奋斗;
为实现中华儿女共同心中的梦——中国梦,让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
end
编辑 : 向夙
图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高紫薇 刘志勇
微信公众号:fdzcxy
转载需注明来源「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