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规模空前的脱贫扶贫大潮在中华大地上奔涌前行,以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集美大学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育人报国的政治大考、能力大考,发挥脱贫攻坚中的"高校力量",积极寻求扶贫工作与高校党建、学生培养、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的连接点、共振区,夯实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的主线。一起来看看集大人身上不平凡的扶贫故事。
科技扶贫 决胜2020丨集大教师江兴龙:在贫困山区,留下深深的脚印
扶贫一线 决胜2020丨集大挂职干部庄重:让希望的土地有希望
扶贫一线 决胜2020丨集大驻**赖闽辉:“无我”破贫困之冰,“为民”守春晖之暖
科技扶贫 决胜2020 | 蚝壳惠民,集大师生用土壤改良剂扶贫助农
近三年,我校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组织教师与省内各地市相关企业对接,先后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132人,省级团队特派员3个(参与人员12人),2019年科技特派员总人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二,有效推动了学校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通科技服务社会“最后一公里”。
从高校教师到深入贫困地区的科技特派员,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师黄永春将先进的养殖技术带给农户,改变的不仅是贫困地区养殖农户的收入水平,更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的局面。
“农民们缺少的从来都不是埋头苦干的决心,而是知识和技术。”黄永春每年都要带领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到校外养殖基地实习,在这过程中他发现周边养殖户大多缺乏专业知识,养殖技术落后,产出率低。
为了改变这种窘境,黄永春深入虾塘,走访近100家养殖户,现场解答虾农疑问,交流养殖经验,推广了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养殖尾水排放。但在黄永春看来这远远不够,除了专业化的指导,养殖户还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才是独立生产的可靠保障。4年时间,黄永春开展针对性培训500多人次,推广对虾综合生态养殖上千亩。
除了帮扶养殖户,黄永春也关注水产养殖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关系着养殖户能否收到优质种苗,更是影响着贫困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进度。”黄永春深入了解龙岩、龙海等地的水产公司,针对它们存在的技术短缺、信息不灵、发展有限的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与指导。
在他的指导下,龙海顺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向着技术化的方向发展,开发了多项专利产品,虾苗质量也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优异的成活率,为顺源带去了“中国好虾苗”的良好口碑,也充分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他还为厦门龙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育苗和高抗API种虾的引入献计献策,使公司由经营传统“土苗”生产转变为培育“质量为先”的优质一代苗,产值从五百万突破至两亿。
“激活养殖企业、助推山区养殖户脱贫甚至致富是我在教学科研之外必须为国家、为社会承担的责任。”黄永春是养殖教研室骨干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繁忙,只能牺牲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下乡。水产养殖企业大多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地方,交通不便,养殖户的虾(鱼)塘更是星罗分散。
每一次下乡,黄永春都得自己驱车前往,再由养殖公司技术员骑摩托车载着他查看每一处虾塘。每一次下乡都步履匆匆,但他依然坚持做好记录、分析问题、传授技能。
龙海市的紫泥、东泗、白水、海澄、港尾,漳浦县的前亭、深土、六鳌、佛坛,诏安县的梅岭、四都……这些都是黄永春深入走访的重要养殖区,也是他丰富教学案例,扩展科研思路的地方。“养殖高手在民间”,黄永春有感而发。目前许多新一代养殖户所受的教育程度较高,在实践中创造了多样化的养殖方式。
那些特色的池塘布局、巧妙的管理方法都是他们在养殖实践中总结出的,这对黄永春来说都弥足珍贵。他与养殖户们建立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大家遇到问题一起分析、探讨,帮扶的过程不乏知识碰撞的火花。
看着企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农户们用上优质的苗种,贫困地区鱼虾养殖模式的改变与成功,人均收入逐步提高,黄永春为科学扶贫取得的成效感到欣慰,也为养殖户们的质朴与热情而感动。
在武平县梁山村走访时,正值天气炎热的酷暑,黄永春每到一家,养殖户都用西瓜招待他。“村民们的热情让我意识到他们对我的期待,也让我意识到我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这一切只是开始,未来我们会走得更远。”
文丨罗旻敏
平台编辑 | 吴琳瑜
责任编辑 | 罗旻敏 侯媛婄
审核丨沈哲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