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第六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三明学院举行。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长级)刘健,潘玉腾校长出席决赛动员部署会暨赛前工作会并致辞,大赛评审专家、监督仲裁组成员参加了主会场线下会议,各高校代表团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同步参会。
刘健在讲话中指出,2020年是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大考之年,也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育人模式转变的关键之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本届大赛克服困难、创新思维,紧密围绕“我敢闯、我会创”的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互联网+”盛会,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和社会共同构建的“三创”教育生态体系也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良性发展。
同时,刘健对发展“三创”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厚植家国情怀,承继奋斗传统,迈向创新发展新常态。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在创新创业创造上有所作为,而且应有大的作为,以创新向落后宣战,以创业向享乐宣战,以创造向保守宣战,用真情投入体现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在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实践中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创新真正成为融入血液的基因、成为下意识的行动,让创新创业创造真正成为新时代青年的鲜明特色。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协同育人,打造三创教育新生态。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和社会应形成合力,构建一个稳定的、科学的、综合集成的、卓有成效的“三创”教育生态体系。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推动产教研融合,支持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行业之间开展三创教育合作;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管理,加强界内外联系和资源对接;产业界要积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提供优质资源,推动三创教育改革创新,形成良性互动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三是加强多元融合,驱动产业变革,开拓“互联网+”新业态。通过将产业需求深度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推进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标准、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景、教师队伍与行业企业人才队伍多元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促使创新创业成果直接服务产业发展,实现创新创业与产业变革的良性互动,推动“互联网+”在更多行业领域发展。
潘玉腾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承办本届省赛既是对三明学院“三创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学校的鞭策。希望参赛学子们汲取三明红色热土的精神能量,学习革命先辈伟大而艰辛的“创业”史,将革命精神运用到创新创业中,不断注入“三创”动力,争当“三创”青年先锋,书写“三创”的新篇章。同时,三明学院也将以承办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三创人才”、致用大才培养,以更高质量服务地方创新发展、创业兴业,为践行新思想、建功新时代做出三明学院积极的贡献。
与往届大赛不同,本次省决赛充分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与“数字福建”资源与平台优势,为云路演的全过程提供数字化在线平台支撑,并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审,充分融合协同云路演与赛事系统,结合“互联网+”大赛比赛场景,布置从选手抽签、录入、候场,再到路演、答辩、专家评审、评分公示的云赛场,让评委与选手通过屏幕实时互动。其中,主评审端设在三明,由专家评委集中进行分组评审;展示端设在各参赛项目所在高校,参赛团队通过掌业宝平台等设备,集中在各自学校完成线上展示与答辩。
决赛现场,通过层层筛选晋级的120个项目(包括主赛道82个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38个项目)分为三组通过线上路演答辩的形式展开精彩对决。各团队紧密关切社会发展趋势,“高科技”“抗疫”“后疫情时代”成为今年参赛项目的新名词。参赛团队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展现出比往届项目更强的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潜力,辐射和引领着社会创新和进步,充分彰显新时代新福建青年敢闯会创、拼搏事业的“三创”精神。
经过激烈角逐,省决赛最终决出金奖42个,其中,高教主赛道3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12个。大赛还开通了线上直播观摩通道,全省有关高校的指导老师、参赛选手等皆可在线上观看决赛进展情况。
据了解,在全省高校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省赛的影响力更大、覆盖面更广。至8月15日大赛报名截止日,全省高校、中职学校和高中在“大创网”上累计注册用户62.2万人,89所高校在高教主赛道上报名6.8万个项目,27万人次参赛;75所院校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上报名1.5万个项目,5.8万人次参赛;275所院校在职教赛道上报名3.3万个项目,12万人次参赛。
9月5日-6日,获得金奖及部分优秀银奖的63个项目团队师生代表将分赴福州、厦门参加国赛集训营,为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足准备。
三明学院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逸芳
校审: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