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好老师∣余翰艳:以爱浇灌学生心灵,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四有好老师∣余翰艳:以爱浇灌学生心灵,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视频:海院“四有”好老师—余翰艳)

她是教学能力突出,受到学生喜爱的“Effie老师”;她是用智慧和爱心引导学生,不断鼓励学生的“知心姐姐”;她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默默奉献的“金砖骨干联络员”;她是努力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孔子学院老师”。她,就是公共教育学院的余翰艳老师。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她毕业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硕士,曾获得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奖、“四有好老师”、厦门市陈嘉庚基金会奖教金、厦门市优秀教师、2020年汉语桥中文比赛美西南赛区预选赛“优秀辅导教师”、“美国圣地亚哥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推广优秀奖”、“国家公派出国教师荣誉证书”等多项荣誉称号。

·最走心的约定 帮助学生成长·

如果你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听到一阵阵笑声,那没准就是余翰艳老师在上英文课。余老师认为教学是一场相互成就的事业!她喜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们视角和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敢于开口说英语,掌握一门语言为中国发声。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她组建互帮小组攻克学习难点,使学生形成自学、共学、群学的能力。曾经有一个同学入学时连音标都看不懂,经过自己努力和老师的帮助,顺利通过了英语B级,并且在第二年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那位学生对余老师说:“如果当初不是您用心鼓励和指导,我的英语不会有如此大的进步。自从跟您学习,我可喜欢英语了,特别感激您!”还有一位学生英语基础很好,给自己制定通过英语六级的目标,但是他担心自己会松懈,就和余老师有了一周一次辅导的约定。余老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辅导了近一个学期,最后该学生顺利通过六级,成绩出来的当天立即给余老师通了电话,表达自己考试通过的喜悦之情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每当此时,余老师觉得为学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精湛的专业 奉献“金砖”会晤·

2017年3月,余老师主动报名担任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礼宾保障的志愿者,承担陪同翻译、接待外宾、培训各国花童和机场迎来送往的联络工作。会前,她陪同埃及大使及外办工作人员做好接待埃及总统及随行人员的各项准备工作,穿梭在各个酒店的角落,只为将接待工作做得更加扎实细致,给外宾留下良好的中国印象。踩点当天恰逢斋月,当地人在日落前是禁止进餐的,一整天高强度工作的她已经接近虚脱,但出于尊重和礼貌,她陪同大使粒米未进,赢得了大使的高度评价。在机场等候到凌晨、协助外宾提行李、协调各项联络工作,她表现出了中国人民教师的得体大方与沉稳细致,获评“金砖会晤杰出志愿者”称号。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最遥远的行程 传播中国文化·

2018年至2020年期间,余老师通过中国汉办考核选拔,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后更名为圣地亚哥孔院)任教。她教授中文沉浸式课程、中文兴趣课、中文六艺文化课、中文语言辅导课和中文戏剧等科目;参加孔院组织的义卖、演出和汉语桥比赛等文化活动。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在Balboa Park、Sea World、Chinatown等著名景点给游客讲解和义卖中国礼品、给当地民众带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舞蹈表演、民族服装表演秀、带领学生表演中国拳。一个个忙碌而充实的日子、一个个披星戴月的夜晚和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程、一场场奔波在外的演出构成她在孔院任教的日程,余老师获得孔院颁发的9项工作感谢状。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她曾任教一个名为“ tiger”的班级,调皮的学生甚至把前任的支教老师给告走了,当地的教师也都搞不定这个班级,却由她接手教学。她先是和孩子们交朋友,做访谈调研,了解他们的兴趣。然后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她让学生投票选择想要学习的中文剧,用学生擅长的技能扮演剧中的角色,替代了原本学生最难接受的枯燥反复台词背诵,从此扭转了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演出当天她发烧了,仍坚持带队指导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学生家长观看完中文舞台剧的表演后说:“这场表演很形象生动,我们虽然不懂中文,但大家的表演、神情、音乐都让我们很感动,余老师真的很棒。”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她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勇挑重担、不负韶华,她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践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她以爱浇灌学生心灵,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撰稿 | 宣传部 公共教育学院

审核 | 汤忠民 林秀芬 叶小超

美编 | 林煜恺

责编 |张娴静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福建专科院校-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四有好老师∣余翰艳:以爱浇灌学生心灵,用情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