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对话“工匠”:将劳模精神“装进”青春梦想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青春”对话“工匠”:将劳模精神“装进”青春梦想

视频:《对话价值观 劳模校园行》主题宣讲活动人民网 王铣剪辑

当青年人遇上工匠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有人说,这是一场青春与工匠的对话,让青年人将劳模精神“装进”青春梦想;有人说,这是一次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青年人在劳模前辈们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4位“劳模明星”登上校园中的舞台,向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学子们诠释新时代下的工匠与工匠精神。人民网 陈永整摄

11月10日,由福建省总工会主办,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人民网福建频道承办的“对话价值观 劳模校园行”大型主题宣讲活动首站走进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来自福建省科技、教育、制造等领域的肖维军、林欣欣、陈新星、王水发这4位“劳模明星”登上校园舞台,“现身说法”向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学子们诠释新时代下的工匠与工匠精神。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在台下,学子们对劳模们的故事听得仔细,思考得深刻。该校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2020级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学生赛达合买提将这场“心灵之旅”比作“照镜子”:“在生活中,劳模更像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们,面对难以决定的事情,要记得拿出来照一照,这样才能找出差距在哪、在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让我们见贤思齐。”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通过劳模的故事,这些孩子们认识到,新时代下,正是千千万万工匠们的“音符”,汇聚成了时代之歌。

以德行树匠心

俗话说,“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工匠精神就是千锤百炼,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千万次,做到极致。

做一件事可以坚持多久?林欣欣的回答是36年,甚至更久。行行出状元,但状元来之不易。回望走过的路,林欣欣将“秘诀”总结为“比别人早上班一小时,比别人晚下班一小时,熟能生巧”。

36年前,林欣欣走进纺织工厂成为一名纺织女工。36年间,纺织工厂里的闷热、枯燥都内化成了她的“奋斗的记忆”:记不清多少次,她为工作舍小家,披星戴月走在上夜班的路上;记不清多少次,她因没达到技术要求,而一次次反复练习,手指被纱线磨得血肉模糊。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全国劳动模范,原福建嘉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技术工人、教练林欣欣。人民网 陈永整摄

“金梭银梭”书写了“青春之歌”。在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下,在一次又一次技术比拼的淬炼下,林欣欣逐渐成长为技术“尖兵”、全国劳动模范,并且从一名纺织女工成长为了全国人大代表,把工人的声音带到人民大会堂。

将镜头从纺织车间转向光学车间,肖维军的回答是坚守己任、矢志不渝。

大学毕业时,肖维军总是听到很多人调侃说“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但他毅然选择继续从事本专业,成为福建光学仪器厂的一名基层员工。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肖维军(左)。人民网 陈永整摄

“入厂的第一年,我在生产一线按照生产流程逐个工种轮岗,这一年虽然很苦,但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肖维军回忆说,刚入行时在生产流程的每个工序上实习,当产品设计完成投入到车间加工过程中,他必定全程跟踪产品的各道工序;在产品进入装调阶段后,他会和装调师傅和检验师傅一起对产品进行装调和检验;在产品装调过程中遇到困难,装调师傅无法完成装调时,他经常自己上操作台亲自装调……

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尝试和探索中,肖维军逐步成长为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光电监控镜头行业技术专家。他带领着技术团队累计开发新品达600多个,攻坚的技术产品曾运用于神舟飞船、嫦娥飞船等航天工程,助力我国“九天揽月梦”。

劳模们用品性树典型,启发学生们以标杆为“明镜”的思考。

听了劳模们的故事,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3班学生梁嘉贤觉得“一件事情没有最好,只有做得更好”。他说:“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干一行爱一行,做到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努力成为理论技能两手抓的时代工匠,我们需要学习‘老黄牛’精神,脚踏实地、默默耕耘。”

以初心育匠人

工匠精神和工匠技艺是宝贵的财富,在传承中发扬,在继承历久弥新。

从业的20多年间,肖维军“修炼”了过硬的光学技术本领,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支200多人涉及研发、测试、工艺、调试领域的人才队伍。

在纺织车间里干了36年,林欣欣从全厂五千多名纺织女工中脱颖而出,从一名普通的挡车工成长为一名挡车师傅,进而成为了一名培训师,带出了一千多个徒弟。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王水发在研究生毕业后,曾到一家企业工作,目睹了企业因缺乏技术工人而陷入困境。“当时我就想,工匠精神不应只在工作中打造,更应当在青年学生中推崇。”

于是,王水发选择进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成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在教学方面,他承担了关于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为了让生涩拗口的技术理论更加接地气,他认真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做好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教案,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他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打造“沉浸式学习方法”,让枯燥的学习“活起来”。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王水发(左)。人民网 陈永整摄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技术人才,构建起了国之重器的“四梁八柱”。此次活动的举办地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是职业教育的发轫地,“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校训,正是对当今“工匠精神”的精准诠释。

在谈到为何要让学生们听一听劳模故事时,该校党委副书记陈宜大表示,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任务。他说:“劳模精神是我们立德树人的基石,也是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神之钙。这次劳模进校园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接近劳模,感悟劳模精神,体验劳动真谛。希望全体师生能以劳模为标杆,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钻一行,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以使命铸匠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活动现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新星说起了自己备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经历。彼时她刚刚从行政岗位转成一名思政教学“新兵”,就接下了参赛的“重担”。资历虽浅,但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备赛时,她想到了一个“笨办法”——将要讲的每句话逐字写出来,甚至精细到“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这种问候语,然后一遍遍地练习,最后夺得了特等奖。

陈新星觉得一名思政老师讲好思政课就像一位工匠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工匠精神也可以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新星。人民网 陈永整摄

在劳模们看来,工匠精神不是口号,而是存在于每一个踏实的劳动者身上。

在初入光学车间成为一名技术工程师时,肖维军曾有些困惑: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光学镜头技术最好的是国外,光学设计软件最先进的是欧美,为什么我国的光学产品就不能进入第一梯队?

在家国使命的驱使下,彼时工龄尚短的肖维军毅然接下了一个“硬骨头”任务,研发一款精度极高的光学镜头。“那时候没有自动光学设计软件,我就逐字逐句翻译了几百页的国外资料,通过计算机辅助加上手动计算。当产品设计完成投入到车间加工的时候,我和技工师傅们一起改良装调工艺,复核验证,调整方案,收集第一手的装调问题和检验结果,不断克服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七八个月的高强度攻坚克难,一款高精度的光学镜头从福建光学仪器厂诞生,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并快速出口至海外。在产品迭代快速的市场环境中,这款光学镜头从1997年卖到了2012年,市场生命力长达15年。

肖维军说:“我们要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中敢为人先、拼搏奉献,国家所需要的,就是我未来的奋斗目标!”

什么是工匠精神?劳模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回答:工匠精神就是以德行树匠心、以初心育匠人、以使命铸匠魂,成为大国工匠,铸造大国重器。

党委宣传统战部

内容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编辑:刘明慧

审核:蒋晓虹

复核:谢翠红

往期推荐:

祝贺!我院教学团队入围202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决赛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福建专科院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青春”对话“工匠”:将劳模精神“装进”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