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 岁月悠长与君语,冬至阳生春又来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冬至 | 岁月悠长与君语,冬至阳生春又来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2021年12月21日,

我们迎来了

一年当中最后一个节气

——冬至。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一阳生”等,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来的节气。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时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认为这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从此日开始,天地间阳气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古代冬至日百官放假,皇家祭天,民间祭祖,相互拜访。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冬至是一年中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从这天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从这天开始白天慢慢变长,夜晚逐渐缩短。意味着春天快要到来,阳气回升,世间新的轮回即将开启,满怀期待迎接新生,万物复苏是大吉。

冬至的“至”,是终结,是极致,更是新的起点与希望,喻意新生命的开始。人们最初过冬至节就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冬至习俗知多少

冬至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历史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曾隆重多彩:天子祭天、百姓祭祖,百官朝贺、拜师尊长,阖家团聚、亲朋互馈等。其中数九消寒是冬至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冬至是一个有“味道”的日子。对现在的人们而言,每一个节气都离不了美食陪伴,冬至也不例外。这种美味的仪式感,总是让人心生温暖。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北方吃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中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每年一到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有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据说是为了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留下的。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南方吃汤圆

而在中国南方,冬至有吃汤圆的风俗。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还代表团圆之意。

冬至的米时,是福州人的小团圆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冬至在福州人眼里是个隆重与盛大堪比过年的大节日。都说冬至“北吃饺子,南煮汤圆”,在冬至这天,福州人当然也有自己的冬至限定小吃,叫做米时。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搓米时是冬至福州独有的风俗,福州话把裹着黄豆粉的米时称之为“C”(糍)、“拔隆细”。其中“拨隆”就是“滚”的意思,指圆子在黄豆粉蘸料中“打滚”这个动作。

米时与平时我们说的糍粑不同。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浆,压成半干后搓成的圆形丸子,煮熟再裹上豆粉、芝麻、糖等,即可食用。口感细腻Q弹,吃起来甚至还有类似披萨上芝士的拉丝效果。圆滚滚的外香甜、内软糯,一口咬下,嫩糯细腻,回味无穷。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 福州的冬至也是孝顺节

米时是福州人在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既代表团圆,又代表孝顺的意思。福州民间有一个传说,老百姓在冬至吃“拨隆细”,是为了纪念一个孝子。所以在福州人的眼里冬至就跟“拗九节”一样,是个孝顺节。冬至这天,出嫁的女儿会像“拗九节”给娘家父母送“拗九粥”一样,给娘家父母送来她做好的“米时”,以表孝心。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 福州人今天要吃“C”

在福州,不仅冬至当天要吃“米时”,而且冬至前一天晚上要全家一起动手搓“米时”,冬至当天一早再煮“米时”当早饭吃。

刚出锅的米时趁热在黄豆粉里裹一圈,一口咬下去,绵软弹牙的糯米和沙沙的黄豆粉融化在口腔里,是福州人专属的冬日甜蜜。它不仅比汤圆多一层酥香,还多一层温暖。这份温暖,正是家人围坐在一起的仪式感。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旧时福州人在冬至的前夜,合家聚在一起,搓“米时”时,会在祖先神龛前陈列三盘簪花寿面,香炉焚香,烛台点烛。花瓶插“水党菊”与金橘。在厅堂中央另摆一张圆桌,桌上置竹箩,箩中放红桔数粒、红筷一双、纸花一对等。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接着就是搓米时。搓米时也称“搓圆”,寓意团圆;“米时”则象征“时来运转”。冬至这天,亲人们聚在一起制作出的这份香甜,是对于好的年末的期望与祝愿。不论有多少磕磕绊绊,多少烦恼忧愁,都可以在这个暖暖的冬夜化解。在家人的陪伴下,咬一口软糯香甜,时来运转。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通常搓“米时”时,桌上要放福橘,象征吉祥如意;还要摆上一对胖乎乎的小泥人,寓意“回进宝”。全家坐在桌子周围动手将浆剂搓成像汤圆似的实心丸子。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米时”搓完后,放入锅中煮熟,然后用竹笊篱捞起沥干,蘸上用黄豆或芝麻炒熟磨成粉加上红糖调匀成的米时粉后,倒入竹箩。当晚搓好的“米时”,不能都吃掉,要留着第二天冬至节正日当早餐。

// 冬至一定要会的歌谣

老福州人过冬至除了吃米时和元宵之外,最有趣的就是福州冬至的民谣了。每到冬至,耳边就会回响起这首堪称经典的福州话童谣:

搓米时其搓搓,节节年年高

大人添福寿,伲仔岁增多

搓米时齐搓搓,依奶疼依哥

依哥讨依嫂,依弟单身哥

歌谣中描述就是在冬至,全家人围坐在圆桌边上,其乐融融边搓米时边唱童谣的画面。歌词中多寓意和睦,添丁,发家,增寿的含义。

在冬至前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搓米时,寓意团圆。搓好之后冬至早上煮熟,外裹黄豆粉加糖食用,象征好运。据说边搓边唱,这样的“C”元气满满哦~

除了吃米时

在这一天,

老福州还有必做的几件事!

掼火笼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多年以前人们生活贫苦条件不好,冬至前后由于天气渐冷,很多老福州人手里还要“掼火笼”来取暖。“火笼”是一种取暖用的工具,一般用陶土制成的罐子,里面盛了草木灰,灰下埋进烧着的木炭。

为了防止太烫,大家还会用竹条编个篮子套在外面。走街串巷,甚至睡觉,人们都会抱着“火笼”。解放后,人们的取暖工具也多了起来,“火笼”就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酿酒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青红酒作为福州特产,口感浓郁醇香,被誉为正宗的闵派黄酒。老福州人通常会选择在冬至这天酿上一壶青红酒,既能御寒,又能痛饮一场。

之所以选择冬至酿制青红,是因为福州到冬至这一天真正进入隆冬季节,此时的气候比较适合酿酒,而且酿好的酒正好能赶上来年的正月办春酒。另外,这个时候糯米比早稻米好,酿出的酒更醇更香。

祭祖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福州乡村一直有“冬至分米时入祠堂”的习俗,“冬至日祭祠堂之风大盛”,多举行敬老酒宴。乡村各姓都有祠堂,聚合各支的同姓,称“宗祠”;衍派一支的,称“支祠”。

凡是男性当年四十九岁的,冬至就上寿为五十岁,入支祠,让晚辈敬重。凡是男性当年五十九岁,冬至便上寿为六十岁,入宗祠,让各支祠的晚辈一齐敬重。

数九消寒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是进入“数九寒冬”的开始,从冬至日开始,按9天一个时段,分为9段来“数九”,亦称“冬九九”。古籍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相传清代道光皇帝御制“九九消寒句”,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9个繁体字,每字均9笔,命翰林诸臣按日用朱笔填写1笔,“一九”描1字,“九九”描全9字,并用小楷在旁边记录当日天气情况,以较详细地记载每年“冬九九”的气象资料。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九九消寒图

据报载,福州地区《冬九九歌》曰:“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担衣行走。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岁寒又冬至,团圆正当时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岁寒又冬至,团圆正当时。在这个暮冬的时节,用暖暖的饺子汤圆驱散冬日的寒冷,在川流不息的时光中,团圆才是冬至最美好的期许。

都说团圆,是中国人最温暖的仪式。而福州人的小团圆,都藏在冬至日这一碗热腾腾的米时里。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冬日里,总结一年的收获,迎接新年的到来。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冬至阳生春又来,

岁月悠长与君语。

冬至,福至!

愿所有的美好如约而至。

祝大家冬至快乐,

记得吃“米时”哦~

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福建专科院校-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冬至 | 岁月悠长与君语,冬至阳生春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