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传统二十四节气
处
暑
Chu Shu
时
节
处暑 ·由来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为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
处暑 · 三侯
中国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
一候鹰乃祭鸟
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是因为本来处暑时节,天气变得秋高气爽,天气正好非常有利于老鹰捕捉猎物,同时这个时候的鸟类也正是吃粮食比较多的肥美时节。
二候天地始肃
始:开始的意思。肃:肃静、万物凋零的意思,把他们连在一起那就是地间的万物进入了这个时间段内,开始凋零了。表现最明显的便是枫叶变红。
三候禾乃登
运用分析字拆开法,比如“登”就是成熟、收获的意思,“禾”就是各种稻谷,这个很明显就是禾乃登的含义了。
处暑 ·习俗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炎热天气即将彻底过去,天气会越来越凉爽。由于与中元节时间接近,这个节气前后的民俗,多跟祭祖或迎秋有关。秋天天气干燥,民间认为,此时适合吃百合、银耳等食物来滋阴润肺。而秋意渐浓之际,也是出游赏景的好时候。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有吃鸭子的习俗,其老鸭味甘性凉。做法也花样繁多,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当日,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处暑 ·养生
处暑寓意着炎热暑天的结束。这时三伏已过,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在这个从炎热往寒凉过渡的节气,要及时添衣,谨防感冒,并注意祛湿润燥。
食清热安神的食物
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的确能解暑,但处暑之后不可多食。处暑后可多食以下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户外运动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
保持睡眠充足
此时期,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袁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处暑 ·诗词
处暑来了,带来了久违的凉爽。炎阳不再炙烤,蝉儿不再鸣叫,热情的盛夏便渐行渐远了。妩媚的秋色在天地万物间一点一滴地开始弥漫,秋意渐浓,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时节开始了!
正所谓,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最美的处暑,也在诗词里,一起来体会一下字里行间的丝丝秋意吧!
暑退
【元】方回
逆旅朝难夕,更生暑忽凉。
自能捐嗜欲,足可看奔忙。
即恐来鸿雁,翻成畏雪霜。
去年几人健,同与嗅秋香。
暑退秋夜赏月
【宋】姜特立
冠巾暑退才如律,诗酒交清不作疏。
今夕孤光清到骨,镂冰裁玉满林庐。
处暑后风雨
【元】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END
来源 |互联网
编辑 |吕霞 马倩
责编|张馨正
审核|王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