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主题故事(90/100)——铁人精神在海外

兰州工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红色记忆”主题故事(90/100)——铁人精神在海外

铁人精神在海外

李新民,1967年6月出生,男,黑龙江省泰来县人,中共党员。1990年6月从大庆石油学校毕业后到1205钻井队工作,是钢铁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

2006年开始带领1205海外钻井队到苏丹、伊拉克打井,现任大庆油田中东分公司经理、党总支书记,兼1205海外钻井队队长。

曾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殊荣。

2011年6月29日,被中国石油党组授予“大庆新铁人”称号,成为大庆油田第三代铁人。

2013年7月,李新民被中宣部定为全国重大典型——“新时期产业工人实现中国梦的优秀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及全国多地举行了先进事迹报告会。

兰州工业学院

李新民,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钢铁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而 1205队,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李新民二十多年扎根井队,他告诉我们、告诉时代:什么是“大庆新铁人”。

拼了命也要如期开钻

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1993年,中石油开始“走出去”,挺身进入竞争激烈的国际能源市场。

2006年,春节刚过,李新民率领1205海外钻井队,来到了闯荡海外市场的第一站——多年战乱、被称作“世界火炉”的苏丹。

2006年3月7日,他们的设备到港了,可没想到的是,船在南海遇到了风暴,不少设备被海水浸泡过。设备到了井场安装调试后,李新民最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三台柴油发电机中,有两台被海水严重腐蚀。柴油发电机是钻井的动力核心,打井、生活全靠它发电,而且必须两台发电机同时运转,否则不能开钻。

当时,距离合同规定的开钻日期只有14天了。甲方知道了1205队设备受损的情况,认为他们绝对不可能如期开钻,要求李新民撤离井场,修好设备再回来。

接到甲方指令的那个晚上,李新民整夜都没睡。全国知名的铁人队,走出国门,井架子都没立起来就被赶走了,这砸的是1205队的声誉,更是中国队伍的尊严。铁人王进喜当年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想到铁人说的话,李新民暗暗下了决心:中国石油的队伍决不能倒在这儿!

随后的几天,李新民几乎跑遍了所在区块的所有中国钻井队,终于找到了一台正准备大修的柴油发电机,牌子一样,但型号和功率不同,得进行改装。

李新民和大家一起,一手拿图纸,一手拿电话,让国内的专家遥控指导他们改设备。苏丹长年战乱,中国国内很常见的配件,在这里跑断了腿也很难弄到。那十来天,李新民他们没人哪天能睡到三四个小时。五六十度的高温烤着,可干活还得戴上厚手套,不然井场上到处都是铁家伙,手一摸,就会烫起个泡。每天喝进去十七八瓶水,不用上厕所,都变成汗排出来了……当两台柴油发电机终于发出轰鸣声,每个人的脸上都爆掉了一层皮。

正是用这种让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李新民率领1205队,成功打完了在海外的第一口井……

用在哪儿都是一块好钢

2007年2月,1205队所在的苏丹3/7区块,准备推广水平井,需要一支钻井队挑大梁。打水平井,钻头、钻杆要在几千米以下的地层横向穿越,即使是在大庆,他们对地质情况比较熟悉,打这种井技术难度都很大。而且,对于3/7区块打不打水平井,甲方内部一直有争议,首口水平井施工的成败,事关苏丹石油公司的战略决策,甲方对此非常重视。

一开始,甲方没想把这个任务交给李新民,因为有的井队已经在这儿干了快十年,1205队才来了不到一年,说实话,人家对他们不信任。

听到消息,李新民第一时间就去拜访甲方,带去了对这口井的分析,还带去了全队所有岗位的22份请战书,向甲方表示:“我们能打好这个头阵!”

讨论了几天,甲方最终决定,把这口井交给1205队。这时,作业部总裁甩出了一句话:“李经理,我再提醒你一次,如果这口井打废了,至少有两个人要离开苏丹,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你!”

开钻前,李新民做好了一系列预案,梳理出20多条打水平井的操作要领;开钻后,他24小时盯在井上,记录分析每一米进尺,监控指导每一个操作环节。

结果,1205队顺利完成了这口具有重大意义的水平井,还比甲方的要求提前了11天,每天能出油6000到8000桶,是其他井的2到3倍,成为中石油海外市场的“功勋井”。随后的几口水平井,他们也全都打得很漂亮,甲方越来越信任李新民,越来越信任1205队,明确表示:以后3/7区块的所有水平井,优先让1205队来打。

进入苏丹市场5年,1205队共创出当地23项高指标、新纪录;迄今为止,苏丹政府共颁发了两次代表钻井最高荣誉的PDOC“钻井杯”,两次都被1205队夺得了。

再危险的地方也得往前冲

2009年,中石油竞得伊拉克战后第一标,震惊了石油界,也震惊了全世界。在此之前,伊拉克的石油市场完全被西方石油公司占据。2010年10月,李新民离开苏丹,被选派到伊拉克哈法亚,负责大庆的钻井项目。

在海外打井的人都知道,战后伊拉克,是炮火连天、汽车炸弹、危险丛生的代名词。一到井场,就像进了碉堡,被从外到内几道防护措施保护着:铁丝网、壕沟、防弹墙,以及全副武装的保安。所有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每一个到来的人: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地方。

这些年在海外,我们的石油人中,每年都有人把青春和热血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

李新民的妻子对这些早有耳闻,一听说丈夫要转战伊拉克,她急了:“这些年,你总不在家,婆婆你没伺候过,儿子的学习你没管过,咱们家的中秋、元旦、春节,总是冷冷清清……这些,我都认了。现在,你出国已经五六年了,队伍也带出去了,就算铁人,也该回来歇口气了。要是再去伊拉克,隔三岔五就来个恐怖袭击,我带着一老一小,能过安生日子吗?”

听着妻子哽咽的话,李新民沉默了一阵儿,声音沙哑地说:“艰苦的地方才有石油,危险的地方才有市场,我就是干这行的,只要有石油,再危险的地方也得往前冲。”

2011年4月的一天,井场上,中方机械师小戴与一名伊拉克当地雇员发生了工作纠纷。当时,这名伊拉克雇员发生了误操作,100多斤重的套管钳一下子砸到了小戴的头上。幸亏有安全帽保护,没有大碍,但小戴被砸得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半天没起来,他忍不住向这名雇员发了火。

这下可坏了,这名雇员认为受到了侮辱,迅速找来了当地的警察。还没等大家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七八个手持冲锋枪的伊拉克**就冲进了井场,把中方人员团团围住。得知李新民是负责人,一把枪立刻顶住了他,让他把小戴交出来。再三解释,都不起作用,李新民心一横,说:“抓走我的工人,绝对不行。如果你们非要带走一个人,那就带走我!”紧急关头,李新民联络了当地警长,几经周旋,这场剑拔弩张的冲突才得以平息。

这些年在海外,算上这回,李新民曾经三次直面冰冷的枪口,每一次,他都站在最前面,用胸膛、用担当,给队友们挡住危险。

从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李新民只在家里过了5个春节,只在妻子生小孩的时候请过3天假,只给儿子开过一次家长会。李新民说,自己身上总有一股洗不掉的石油味,这是铁人老队长的味,是中国石油人的味。李新民知道:他一辈子也离不开这个味了……

作者:梁艳 任玉昌 吴明明 崔艳丽

点击下图查看

不同的讲台,同样的精彩 | 兰州工业学院2021年“师德标兵”风采展(二)

点击下图查看

不同的讲台,同样的精彩 | 兰州工业学院2021年“师德标兵”风采展(一)

点击下图查看

普通话诵百年伟业 规范字写时代新篇兰州工业学院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本期编辑:马小龙

值班编辑:杨龙

责任编辑:崔婷婷

来源:故事会

投稿邮箱:3491049624@qq.com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甘肃本科院校-兰州工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兰州工业学院-“红色记忆”主题故事(90/100)——铁人精神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