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好老师
——记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教师张玉堂
辛勤耕耘三尺讲台30载,潜心高等教育教学30年,成就了张玉堂副教授不凡的教师生涯。大爱无边,身教言传,默默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建设培养卓越英才。
—— 题记
张玉堂,从教30年,他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座右铭贯穿于自己教书育人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使命。30年间,弹指一挥,无论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班主任工作、系主任工作、校教学督导工作、指导学生实习见习、论文指导工作方方面面,他始终认真踏实,勤奋刻苦;尽职尽责、不辞劳苦;他以身示范,为人师表。三十年来,参与或主持课题研究九项,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各种教学科研奖项近20项。
守三尺讲台,行一生伟业。他埋首躬行于教学科研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热爱教师这份事业,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秉持柔心授教,坚守诚心解惑,张玉堂是一位受学生爱戴满意的高校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社会的表率,道德的化身,人生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以他自己的品德教育影响学生,并在教育的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知识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要。大学阶段是道德品质发展定型的阶段,教师的人格和道德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形的感召和无穷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对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道德品质更加关注,在人才评价中把道德水准放在第一位。
张玉堂老师始终把“师德”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他认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不变。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张玉堂老师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一旦身处学生之中,都能力争做一名有高尚师德的人,给学生以榜样上的示范、行为上的引导。张老师对教育事业忠诚、对教学工作热爱、对学生学习生活真诚关心,使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了威信,塑造起了人格魅力,因此,学生在他的教导下“亲其师,信其道”,不断发展自己,将来使他们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尤其是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名利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的大环境中,张老师始终都能够坚守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淡泊名利,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做好教学工作,就显得十分珍贵。
扎根讲台,严谨治学
有高尚的师德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教师其工作的重心是教学。如何高质量的上好课,教好书是一名教师的立命之本。为此,张玉堂老师能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从制定学年或学期教学方案、课题或单元计划到在钻研教科书、研读课程标准、广泛阅读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考虑恰到好处的教法等等的基础上,备好授课方案(教案)。一句话,即做好上课前的充足准备,做到“懂”、“透”、“熟”,达到融会贯通,内容熟烂于心,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过程中,充分把握教学各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环节。讲课中,声音洪亮、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激情澎湃的讲好每一个该讲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方法恰当、合理有效控制教学进程,环环相扣、结构紧凑,同时注意发挥老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张玉堂老师既重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动脑、动口、动手。与此同时,张老师语言幽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俗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同时,也很重视课后的反思,查缺补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由于张玉堂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端正的教风,使他在学校历次的教学督导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荣获了学校关于教学方面的各种奖项,这是给张玉堂老师教学工作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和对他今后从事教学工作的极大鼓励。
亦师亦友,教学相长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竞争之激烈、生活压力之大,前所未有,学生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方方面面的压力压在学生身上,使得目前的大学生虽然有自强不息、立志努力、追求成功的精神,但又急忙看不到自己理想的结果和希望所在。因此,往往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亲子冲突等问题。他们活的很累、不开心。
面对学生心理上的各种困惑,张玉堂老师深刻理解并设身处地的帮助大学生解决心中各种冲突与困惑,给他们排忧解难,激发自信、阳光、向上的生活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例如:在教学中,他时常会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电话、微信)留给学生,提醒他们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已经毕业走上了社会,遇到过不去的坎或克服不了的困难时,都可以通过他的联系方式进行交流。就这样,他曾经帮助过许多深陷痛苦的大学生、甚至有些还到了想自杀境地的学生,让他们重新走向正常的生活。也曾经帮助过已经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帮助解除了他们在工作、人际关系、婚姻等许多方面的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张玉堂老师利用上课、课下交往、举办校内外讲座,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学生自助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面对充满迷茫、不安、浮躁的大学生,张玉堂老师很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和生涯规划的指导。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创造生活、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张老师经常用一些生活中的榜样和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早立志、立长志并能付诸行动,努力实现有价值的人生。三十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张玉堂老师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无论面对哪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课,他至少要花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人生的道理,例如:父母的不易,社会竞争,生活压力,成功人士的故事等等,讲怎样才能度过大学四年美好时光且学有所成。面对一年级大学生,会建议他们在不断适应新环境、指点他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计算机、英语的学习要常抓不懈,为以后的考研找工作做准备。面对二、三年级的学生,指导他们积极参加英语、计算机等级证、教师资格证理论课的考试并能立志过关。在大三第二学期,鼓励要考研的学生,开始全面备战,包括选择学校、专业、复习参考书等。鼓励选择参加公务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学生开始着手复习。对大四选择就业的学生,尽可能的指导他们及时进入就业求职状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求职方向,利用网络、自己的人脉关系等了解一些岗位信息并及时转发给学生。尽可能的帮助大学生能过四年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毕业了都有一个好归宿,不论对学生自己、他们的家人、老师还是学校都是莫大的幸福。
面对学生的实习见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张玉堂老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既能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又能用自己的细心、耐心、爱心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毕业走向社会,成家立业,奉献社会。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学校各类课题,由心理191张禧津等同学申报的项目:“共健体”小程序与场地实践,获2021年第六届城院好项目。由于张老师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他赢得了学生的喜欢与爱戴,2019年4月,学生记者对张玉堂老师进行了采访,并以良师益友∣张玉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为题在兰州城市学院学生工作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报道。
教学督导,尽职尽责
2012年,张玉堂老师被聘为校级教学督导员,并担任教师教育督导组组长。作为组长的他,认真履行督导职责,勤勉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在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带领组员开展督导工作。包括开学初、中期的教学常规检查,期末考试巡考、各类教学评价性听课、各类专项督查活动、研讨活动等任务,并能将情况及时整理总结成文字材料上报教学督导委员会。作为教学督导,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深入课堂展开听评课活动,听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抱着向教师们学习的态度,怀着去发现好的教学典型和总结成功经验的愿望,了解教学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听取师生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呼声和意见,诚心地去发现、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每当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张玉堂老师能以谈心交流的方式,启迪点化,引导激励,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做到“督要严格,评要中肯,导要得法,帮要诚恳”,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九年来的教学督导工作,起到了客观地向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及教学双方反馈教学现状、问题、质量等教学工作信息,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的作用。
探索研究,潜心问道
在教育教学之余,张玉堂老师积极从事心理学、高等教育等学科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对兰州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1项,参与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对大学生性道德状况的调查研究》1项,参与完成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在WTO和高教大众化背景下中国西部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研究》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北地区大学生性道德选择趋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向研究》1项,主持学校自立项目《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若干教育问题的研究》1项等5项。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一部,主编教材《中学生心理辅导》一部,参编《教育学》(甘肃省教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中学组)、《心理学》教材各一部。参与完成的《对大学生性道德状况的调查研究》系列论文获甘肃省社科成果三等奖。论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科研浪费现象的思考》被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评为2011年度民盟高等教育(沈阳)研讨会优秀论文。先后获得过兰州城市学院教学名师奖、优秀教学质量奖、课堂优秀教学奖、精品课程奖以及校级社科成果奖等奖项近20项。
总之,张玉堂老师的个性中有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作为教师,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能够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做一位有良心的好老师,真心实意的为大学生传道受业解惑,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喜欢,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这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站在讲台之上挥洒汗水的强大动力。张玉堂老师在接受校学生记者采访时说过,他很喜欢雷锋同志曾经在日记中说过的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段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爱自己的岗位,都要发挥最大的作用,都要做出最大的贡献。人可以做任何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意义的平凡事,但一定要有良心、爱心和奉献精神。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责任编辑|宋福
编辑制作|王琬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