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在全社会倡导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教育全党同志勿忘苦难辉煌,无愧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
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自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兰州大学致力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01
用好全国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百名书记讲党史,创新打造可视化活教材。2021恰逢建党百年,兰州大学在网上网下掀起“百名书记讲党史”微视频接力热潮,全景式展示了百年党史中最重要的事、最可爱的人、最宝贵的精神、最深刻的道理。校党委书记、各中层党组织书记、机关各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齐长阵,“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主动报题、网络抢题、自主选题,带头宣讲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伟大精神、先进人物。从查找资料到文稿撰写、政治审核,再到宣讲、录制、审片和新媒体推文编发,参与师生从中不断汲取前进力量,并通过视频传递给每一位观众。截至目前仅网络阅读量已突破3000万。
讲述南昌起义故事的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化教工党支部书记史克亮表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党的历史称得上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藏。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怀着敬畏之心去学习和看待历史,从中汲取新的智慧与力量。”
讲述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员学生宣讲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信仰的力量?学生党员宣讲小组告诉你。他们接受学生年级、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班级党章党史学习小组等为单位的预约后,采用演讲、朗诵、视频等多种形式,以生动性、思想性、引领性相结合,深挖精神背后的故事,破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通过亲身讲述、朋辈带动,引领青年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法学院2020级学生李江怡就是雷锋精神宣讲小组成员之一。她说:“我们将雷锋精神这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定位于永恒的精神坐标,向大家展示了在不同时代中涌现出的传承雷锋精神的感人事迹,新时代的活雷锋,就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今天,雷锋精神更应被你我内化于心、实践于常,在党史学习中感悟过去、把握当下、指引未来、一生实践。我想这也是我们青年学生学习党史的意义所在。”
正能量短视频,弘扬全国英雄模范的精神力量。今年,兰州大学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打通链接高校师生“最后一公里”,将《新闻联播》中“数风流人物”栏目制作为短视频向师生推广,引导师生向英雄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同时引导青年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
02
盘活甘肃资源,庚续红色血脉
乘上“星船”,唱响长征路上的英雄赞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兰州大学青年师生在长期开展的党员教育实践基地义务讲解工作的基础上,开始为红军长征路上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进行宣传歌曲、视频和漫画创作。他们不仅从作词、谱曲、传播平台三个方面深化内涵,还在‘音乐+视频’‘音乐+文字’‘音乐+图片’‘音乐+工艺’等形式中对相关作品进行宣传推广,不断将多元化的内容呈现于大众视野之中。
星船系列作品累计播放量400万次、点赞量逾50万、评论量近3万,40余家媒体累计报道100多条。主创师生团队斩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
请进来走出去,打造革命纪念馆育人的“移动课堂”。因时空限制、疫情影响等,同学们无法随时参观省内大大小小的革命纪念馆。为此,兰州大学将甘肃省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团队、宣讲展板、珍贵视频等引进校园,在教室、展厅等场地办起“移动课堂”,支起 “红色展馆”,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聆听到革命纪念馆里的革命故事。同时,兰大师生还将暑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走进省内红色革命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员,置身革命圣地,近距离与革命历史对话、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对话。
真人讲述,让时代楷模与思政课堂得到最好结合。“治沙的道路任重道远,我们还要一代一代的干下去,让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2019年10月23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兰州大学精彩上演。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受邀走进学生思政课堂,与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30多名学生亲切交流互动,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时代楷模”的奋斗精神和新时代愚公精神。
课后,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学生张迎深有感触,她说:“以前思政课大多给人以枯燥而单一的印象,而这堂实践思政课,让我们有幸与时代楷模、治沙英雄近距离接触,倾听他们的治沙故事,很受鼓舞。体会久久为功的当代愚公精神,感受黄沙变绿颜的人间奇迹,为之动容的已远远不是单纯的治沙植树,更是他们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从西路军到八步沙“六老汉”,再到援鄂抗疫英雄,兰州大学不断开发别样思政课,拓展西北党史党建研究阐释,把学习红色精神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 ,让理论更加“接地气”。
03
挖掘校本资源,汲取红色力量
传承遗志,兰大革命烈士不容忘却。在尘封的兰州大学百余年历史中,有许多优秀的前辈,奋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前线。先烈已去,但精神永存。兰大人通过找寻“校史中的红色记忆”,经省内外联动,深入挖掘了甘肃早期共产党人胡廷珍烈士、新中国成立前夕牺牲的“兰大七烈士”的详细事迹,真实再现了革命年代的兰大人忠诚爱国、矢志不渝的精神,让这种精神力量在青年人中代代相传。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党员来到胡廷珍烈士纪念馆、来到兰大七烈士纪念碑前,表达对革命烈士的追思与敬意。全国第二批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研究生郑智军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奋勇献身,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文明进步。我们将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抗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伟力,努力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时代长征路。”
感悟初心,再现兰大老党员的崇高精神。今年,经历党史学习教育浸润的兰州大学新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达255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0人。不同的缘起,同样的目标,当被问及“为什么入党”时,他们都有自己的初心。
年近百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大老党员任继周先生“千方百计留在西北”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他说:“我是在先烈的血肉长城保护下活下来,劫难后的幸存者。今天的成绩不是我个人的成绩和努力,而是先烈们创造的条件……我们要踏踏实实把自己贡献给国家民族、贡献给中国人民,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那样我们在草原科学领域的研究就能永远走在前头。”
我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专家许自诚先生坚持手把手在临床上带学生将近70年。原本学习西医的他,响应50年代“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新药学”的党的号召,毅然投身中医学习,提出以“脏腑”为核心的中医理论体系。他的学生孙其斌说:“2019年9月许老师历时一年完成了《脏腑论—中医理论核心》一书的编写工作。老师当时已经95岁高龄,视力仅为0.1,自己几乎没办法写字了,仍然坚持每天下午口述内容,我帮他记录。我想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他是我们青年人学习和做人的榜样!
让红色资源成为铸魂育人的活教材。全校网上网下联动宣讲党史故事、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英雄模范精神力量、开设别样思政课与时代楷模面对面、深刻追忆兰大人的革命精神、感悟兰大老党员的入党初心……一系列思政育人举措,成为引导青年师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I
LZU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 肖坤 梁凤至
编辑 | 朱子慧
责任编辑 | 王雯琪
主编 | 肖坤
点击赞和在看,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