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
“工之道,实为本,新为上”。工学是一门关于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学科,其使命在于创新和创造,它借助无尽的想象力,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让人类的生活更舒适、更健康、更丰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西北师范大学的工科学院,根植于西北师大这片具有浓厚人文底蕴和百年办学积淀的沃土,始终保持开放胸怀,突出特色优势,注重技术创新,造就栋梁之才。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激发了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秉承“立足西部、服务地方;夯实基础、创新发展”思路,坚持质量、创新、精英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学生数理和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招生公费师范生;软件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本科生就业率位居学校各学院前列。热诚欢迎有志于在信息技术浪潮之巅勇立潮头的青年学子加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分享这场科技革命的盛宴!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正式创建于1983年,是甘肃所属高校中最早建立的计算机专业。1983年学校独立设立计算中心,1984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6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12年进行院系调整,由计算机科学系、计算中心、网络教育学院合并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物联网工程系、软件工程系、大数据技术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实验中心等教学系部或中心。学院在承担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科研任务之外,还承担全校研究生、本科生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任务。
发展现状
学院现有数据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均为省级重点学科。现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学位点,下设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新兴专业。学院建有甘肃省大数据研究院、甘肃省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工程实验室、甘肃省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区块链行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学院实验中心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软件工程”省级一流课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省级精品课程、以及10余门校级精品或一流课程,建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Web程序设计”等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教师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重点项目4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可支配科研经费达2600万元。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近20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0多部。近3年在国内外顶级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200多篇。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授、正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实验师21人,副教授、高工4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9人,外聘企业联合导师36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接近70%,毕业院校大部分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科院计算所、兰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院校。建有物联网工程系列、算法与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能力、计算机基础等4个省级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本科生870余人,研究生450余人。自计算机专业设立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信息技术人才6000余名,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教育、通信、银行、IT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在甘肃省属各类高校中,接近40%的计算机学科教师为本学院的毕业生。
学院着眼 “新工科”“新师范”建设要求,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学生的见习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本科生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训练、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等关键实践环节,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特色。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大奖。学生就业率位列全校各学院前三位,就业质量名列前茅。
平台与基地
学院设有甘肃省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甘肃省高校唯一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并建有甘肃省高校计算机应用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基地。这些平台和基地,为学生的专业实训、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术交流
学院常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交流讲学,并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近5年,先后举办了全国自然语言处理青年学者研讨会、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中国物联网学术会议、全国智能信息处理学术会议暨形式概念分析与粒计算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不断让学院师生拓展学术视野,增进对当前学术前沿发展情况的了解。
专业介绍
我院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师范和卓越工程师两个方向)、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5个专业方向按照大类“计算机类”招生,学生在大二时再分流具体的专业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分为卓越工程师和师范两个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方向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新知识传播能力,能够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 IT 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科研机构等单位就业,能胜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与管理、新技术推广与知识传播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计算机专业或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方向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立足甘肃,服务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与育人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化教育技术,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学、教育机构和其他专门机构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师资人才,也可继续攻读计算机专业或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
特色优势
历史传承与持续创新融合,人才培养环境优良。传承30多年办学经验和百年老校严谨朴实的精神,积淀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57人,拥有1个甘肃唯一设在高校的省级专业化众创空间、6个省级实验室(工程中心、实训基地)。
工程教育与师范教育并重,办学方向特色鲜明。面向西部尤其是基层需求,培养既有工程技术又有师范能力的高素质人才,30多年共培养4500多名专业人才,目前甘肃省属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中40%来自于本专业,是西北重要的IT人才和计算机师资培养基地。
主要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编译原理等。同时,开设有大量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趋势的选修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创新意识、沟通协作和管理能力,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毕业后可在软件工程相关专业领域从事产品开发、技术应用、现场管理等工作,并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优势
工科教育与师范要素融合。立足OBE教育理念,突出师范院校特色,注重学生的表达、交流、组织、管理等综合素质培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在扎实的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上,与多家企业合作,实施本科“3+1+小学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协同。以西部软件人才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软件产业实际需求,在区域的社会声誉好,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大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概论、工程经济与工程伦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导论、移动应用开发。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专业概况
物联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涵盖多个行业领域,是未来IT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涵盖了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综合性专业,是一门应用面广、综合性强、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行各业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从事物联网系统的应用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其他相关领域的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研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能从事计算机及物联网软硬件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多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适应信息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和变化的能力,动手能力强,能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以及各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开发和系统维护工作;或继续攻读本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射频识别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无线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综合设计。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专业简况
为适应国家战略实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大数据相关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2020年设置该专业并开始招生。专业师资力量较雄厚,骨干教师大部分具有博士学历。专业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为导向,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和相关领域知识进行交叉,构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体系。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行业及信息技术领域从事数据科学与工程、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大数据研究及应用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数据科学基础理论和大数据应用技能,具备一定的大数据复杂工程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在本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并从事基础研究,以及从事本专业领域应用开发、技术管理的能力,能够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大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导论、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数字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信息安全基础等。
学科学位点建设
学院现有数据科学与工程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学院出台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团队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模式,组建了面向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创新团,将学院二年级和三年级1/3以上的本科学生按照负责人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纳入创新团队中,让学生在团队中接受研究熏陶,参与项目研发。5年来,建立院级本科生实践创新团队21个,其中有3个校级重点创新创业团队,9个省级专业化创新创业团队。3D打印应用与制造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为学校中和大学生创意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了3个校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了“甘肃省智能感知与数据分析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甘肃高校计算机应用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基地”两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争取到学生创新创业建设经费200余万元。
近五年,学院本科生在计算机学科重要期刊和会议会议上已经发表了16篇论文,申请了12项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学生得到学校“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课题研究项目资助共297项,经费总额达到55.89万元。近三年,58%以上的学生参加了学科竞赛或创新能力训练项目,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获奖累计217人次,其中国家一等奖26人次,国家二等奖47人次,省级特等奖31人次,省级一等奖54人次。另外,学院每年举办校级程序设计大赛,极大带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依托西北师范大学创意创业孵化基地,共孵化学生创业项目 4 项。
优秀教师、学生及校友风采
优秀教师
王小牛
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
王小牛,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2007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2015年被认定为甘肃省首批创新创业导师;2019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12年开始担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应用创新团队”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先后多次参加“利尔达杯”、“挑战杯”、“博创杯”、“西门子杯”、“赛佰特杯”、“华为杯”等物联网与嵌入式相关的学科竞赛。共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一次、一等奖四次、二等奖五次、三等奖若干次,多次获得相关比赛优秀指导教师。“计算机系统能力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
苟平章
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苟平章,教授,现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主任。指导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省级奖8项,指导研究生参加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获得西北赛区二等奖2项。荣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厅级奖2项。“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主讲2门省级精品课程。主编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8部。先后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教师、兰铝优秀教学奖。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主持全国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教育教学研究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3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10项。
蒋芸
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蒋芸,教授,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2007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公派至澳大利亚皇家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曾任2014年至2015年度计算机学会青年学会兰州分会副主席。近年来在国家级权威刊物和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目前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1项、甘肃省教育厅硕导基金1项。荣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奖”和“教学质量优秀奖”3项;作为第二负责人,主讲课程“数据结构”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省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
秦红武
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秦红武,教授,博士,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马来西亚彭亨大学。现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15项。荣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算法与程序设计类课程”“计算机系统能力类课程”等省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项,并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张强
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
张强,博士(后),教授,副院长。主持省级教学项目3项,“数据挖掘”校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指导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学比赛、创新创业大赛共2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近年共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期刊10余篇、SSCI检索2篇,中文核心期刊19篇;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本,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获专利4项。负责开发的印象生态APP、生态盒子、空气图像识别系统、城市环境质量可视化系统、医护人员防护服监测等系统和产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和决策报告得到政府省级领导批示和采纳应用。
王治和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王治和,教授,南京大学硕士毕业。现任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数据结构”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共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或完成各类教学、科研项目40余项,编写教材3部。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课件大赛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厅级奖5项,甘肃省信息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作为指导教师,获多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摸竞赛甘肃赛区一等奖、二等奖;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教师、兰铝优秀教学奖、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算法与程序设计”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
蔺想红
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
蔺想红,教授,现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2009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5项。在《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计算机学报》》等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脉冲神经网络及原理》专著1部。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35项。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精品资源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负责人,指导学生获得各类学科竞赛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
张志昌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张志昌,教授,现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指导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竞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甘肃赛区一等奖7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西北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负责人。甘肃省“算法与程序设计”、“物联网工程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在西北师范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全校三等奖。荣获西北师范大学第七届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3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作为负责人,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优秀学生
李建威
李建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届本科生,前ICPC集训队队员。学习成绩优异,班级专业综合排名第一名,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甘肃省李政道奖学金、西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西北师范大学学术科研奖、优秀共青团员、综合一等奖学金、甘肃省优秀毕业生等诸多奖学金及荣誉称号;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顺利结项;先后荣获十项国家级奖项、十六项省级奖项、十一项校级奖项,如第44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海赛区铜奖、第45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西部赛区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及省总决赛金奖等。被保送到兰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周学铭
周学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届本科生,浙江宁波人。研究方向为网络通信,本科期间,曾获得蓝桥杯、天梯赛等六项国奖、ICPC、数学建模等若干省奖以及两次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科研方面,参与了指导教师主持的一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项目,并在《计算机工程》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被保送到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杨志杰
杨志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届学生,学院ICPC集训队员,勤于在Codeforces、洛谷以及牛客等平台进行程序设计练习。2020年10月与学院其他多名同学自发组队创立ICPC集训队。获得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西部赛区金牌、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的个人和团队国家级一等奖,并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传智杯”全国大学生IT技能大赛以及计算机能力挑战赛等多个比赛的国家级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吴丽丽
吴丽丽,广西宾阳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学习成绩优异,学业测评成绩位列班级第一名,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甘肃省高校“三好学生”和西北师范大学综合二等奖学金等;担任班级组织委员,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注重全面综合发展,作为组长带领团队进行项目研究,获西北师范大学“劳动实践奖”;代表学院参加学校运动会,获“八人扛旗跑项目”第一名和女子甲组400米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保送到兰州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陈欣
Autumn
陈欣,江西赣州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两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和综合一等奖学金,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主持和参与了两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省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和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省级二等奖。被保送到上海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于泽浩
Autumn
于泽浩,河北邯郸人,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班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从科研立项到社会实践再到体育运动,结识良师益友不断提升自己。先后担任学院篮球队队长、校团委校园文化活动指导中心总监等职务来服务师生。曾主持省级项目一项、校级项目一项;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一等奖学金等十项奖助学金;获得“互联网+”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家级铜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国家级二等奖、“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等奖项;获得2021年甘肃省团省委“五四”表彰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五项;获得其他省级各类奖项二十余项、校级奖项若干。被保送到西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王永刚
小子不才,雍凉之地人士也。姓王,字淡泊,生于己卯年,于世虚度二十春秋有余.吾之双亲,操劳半世,身体康健,家之大幸.吾性温和,幽默,娴静少言,诚以待人,虽貌不及徐公,才不及孔明.然好读国学,尤好交友.吾性情中人者,为人谨慎,喜交天下才俊佳人也。吾感天地之广大,岁月之蹉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穷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物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被保送至北京科技大学继续读研。
张昊天
张昊天,河南洛阳人,2018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免试保送西北工业大学。在校期间,大二担任学生会科技部门负责人,积极开展学院的科研立项活动。曾获西北师范大学综合一等奖学金、西北师范大学综合二等奖学金,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全国二等奖、PAT团队程序设计甘肃省二等奖、第十一届蓝桥杯Python程序设计初赛三等奖、第十七届“博创杯”全国一等奖、2020年团队程序设计天梯赛团队赛甘肃省团队三等奖、第十五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西部赛区二等奖。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2020年“先进个人”。人生格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胡宏涛
胡宏涛,四川三台人,2018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担任班级班长和3D打印实验室负责人,精心服务于广大同学,立足专业,努力实践。在校期间综合测评成绩班级排名第一,获得学校综合一等奖学金和省高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主持两项“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资助项目,获得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省特等奖、蓝桥杯大赛全国总决赛C/C++程序设计大学B组三等奖、天梯赛团队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三等奖等若干奖项。被保送到西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李华
李华,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自入学以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专业技能。在校期间参加了学院学生会及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自2019年开始为我校应届和往届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服务和帮助,并且在大四第一学期在临夏市实验第二小学参加了一学期的实习支教活动。2019年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获得了小学数学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书。获得过西北师范大学“综合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三等奖学金”以及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等奖项。被保送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优秀校友
李忠
1991届毕业生
中国电信系统集成公司总经理,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甘肃省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甘肃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入选甘肃省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创新人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主持承担了“丝绸之路文化溯源展示系统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以及“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区泥石流临灾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等省部级重点(重点)项目。
王联国
1993届毕业生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原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兼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农林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甘肃教育信息化学会理事、甘肃省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民革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互联网+”咨询专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荣获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级教学成果奖3项。荣获甘肃省“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2011年中国信息化学术成果“优秀带头人”。
安德智
1994届毕业生
甘肃政法大学教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担任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带头人;主持精品课程《数据库原理》,主持开办甘肃省首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主持申报网络空间安全硕士点,成为甘青宁新四省首个网络空间安全硕士点。先后被评为学校“中青年优秀教师”、“文翰学者”讲座教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社交舆情信息协同创新团队”获批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
徐志东
1995届毕业生
先后任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公司和北京飞天经纬科技股份公司副总经理。2000年后积极从事国家基础软件领域三驾马车之一的中间件产品的产品化、市场、营销工作,协助组建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间件分会并担任副理事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推动了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很好的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国家信息化项目,协助公司建立完善的基础软件营销体系,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应国产化、基础软件在国内市场化环境当中的营销思路和营销理念,先后培养了大量的IT产品营销人才,于2006年获得中国IT渠道精英称号,于2014年协助东方通顺利完成创业板上市,也是中国基础软件第一家上市公司。投资并推动了飞天经纬科技股份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罗定生
1997届毕业生
2003年在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智能信息处理、仿人机器人等。现为北京大学副教授,博士,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副系主任。在过去二十年中,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多次赴欧、美、日、韩国、香港地区及国内各地开展学术交流。2002年,获第十二届全国神经计算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 现任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担任《Neurocomputing》《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等杂志以及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审稿人。
张德水
1997届毕业生
甘肃紫光智能交通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被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全国交通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9年被兰州市高新区确定为高层次人才,2011年荣获共青团甘肃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第三届“省直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1年度被评为甘肃省交通厅服务公司“先进个人”称,2016年获得甘肃省交通服务有限公司突出贡献奖。2002年研发的软件在甘肃省内6条高速公路上进行应用,使甘肃省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统一联网收费成功的省份。该软件的推广应用,很快就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甘肃省通行费收入从2003年的2.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4.7亿元,软件随后还在内蒙古得以推广实施。主持研发的交通规费征稽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软件建成了省征稽局、市州征稽处、县区征稽所三级管理网络,为我国交通信息网络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小勇
1998届毕业生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都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国信办/教育部网络空间治理国际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IEEE Networking Letters、EURASIP Journal on Information Security等国际期刊编委。牵头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IET Premium Award in Information Security等科研学术奖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教育部/北京市项目等20余项。作为执行主编,组织编写了全国首批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规划教材15部。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完成国家标准1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以第一/通信作者在包括领域权威期刊IEEE TIFS/TPDS/TSC/TKDE/TNSM/TCC/IOTJ/SJ等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网络空间安全学科)。
申小军
1998届毕业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部技术专家。2016年以前的十多年期间主要工作是负责光传输网络领域分组交换等多个产品或部件规划设计和编码开发工作,并拓展支持国内外数十个市场项目,助力产品成功销往全球多个国家电信服务商。曾获华为公司个人金牌奖、网络十佳SE、产品线总裁奖等奖项。2017年起承担企业业务部政府数字化方案规划设计工作,主导设计多个政府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并支持数十个海内外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2012-2016年期间作为华为公司技术专家代表之一参与了CCSA(中国通信标准协会)标准制定工作,主要参与协会数十次标准研讨和评审会议,参与完成光传输网络行业标准文稿4篇以上,提交ITU-T(国际电信联盟)2篇文稿并获得CCSA优秀文稿奖
李彩
1999届毕业生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物理分会秘书长,广东省光电技术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海洋技术及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应用研究,发展的专业技术方向主要有: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生态物联网技术及工程、水体光学及生化要素测量技术及应用。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类)、中科院科研装备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及珠江科技新星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取得40余项专利成果。
李立钢
2001届毕业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间光电信息处理与高性能仿真技术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委创新特区项目、中科院院重点部署项目子课题、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背景预研子课题、相关配套型号任务等十余项;负责研制的某两型光电成像仿真评估系统,推动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重要型号任务中的应用;作为任务负责人及骨干成员,承担了包括探月工程、先导地面系统等国家、院重大专项。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累计发表文章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
学院相关图片
学院建筑、教学及实验设备
专业建设部分
学生学科竞赛部分
平台基地建设部分
文图来源 | 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 | 郝萌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电话:7971973
“
西北师大本科招生
招生就业处联系电话:0931-7971922
本科招生网:https://zsb.nwnu.edu.cn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