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旅程,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和培养的重要阶段,是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的知识殿堂,是挖掘潜力、掌舵自我的人生舞台,是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精神家园,是不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一段成长历程。全体物电师生在西师等你,你将和我们一起践行“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一起体会这所百年老校的生命脉搏,共同探寻物理世界的真知,考量“地心引力”,遨游“光年之外”,在“黑洞”中玩转“星际穿越”。感受自旋电子的酷炫、体会电磁兼容的高深,实现中国“芯”的梦想,在“云”里“物”里,体验人工智能的精彩。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教学科研理念先进,学科平台齐全,高水平成果卓越,现有一支学术视野宽、业务素质强、国际化程度高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能培养本、硕、博、博士后等多层次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的理工学院。
“立德树人担使命,细推物电做文章”。面对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学院师生必将秉承“勤学敬业、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围绕“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的兴院战略,不断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于物理教学和科研及电子电气工程师的青年才俊加入我们,在百年师大的核桃树下,聆听清脆悦人的木铎金声,品书香、学真知、成大器!奋进的物电学院欢迎你!美丽的西北师范大学欢迎你!
学院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发端于1902年创建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物理科。学院现设有物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和实验中心等3个教学单位,负责本科生培养;设有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电子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和应用技术研究所等6个研究单位,负责研究生培养。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视野宽、业务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教学科研人员 92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52人,具有博士学位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省属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甘肃省“333”“555”科技创新人才4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杰出青年1人,明德教师奖获得者1人,甘肃省师德标兵2人,博士生导师17人,留学回国人员23人。有兼职教师3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75%。学院“原子分子物理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院拥有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甘肃省一级重点学科;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2020年起调整为电子信息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点,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入选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是甘肃省教育厅批准的9个“甘肃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之一。学院建有甘肃省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智能信息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基金委理论物理专业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平台、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联合建有“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建有甘肃省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中心、甘肃省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和甘肃省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具有较高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年科研经费达600余万元,年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150篇以上。
专业介绍
01
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班)
专业简况:“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是甘肃省教育厅批准的9个“甘肃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之一。基地立足甘肃,服务西部,辐射全国,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能够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科学工作者。探索物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构筑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战略合作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兴趣浓厚、志向远大、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物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努力将学生培养为活跃在物理学基础研究前沿的领军人物和知名学者。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激光物理导论、文献检索与网络资源、物理前沿讲座Ⅰ。
修业年限:3+1+2本硕一体培养,入学三年后通过考核保送研究生
授予学位:理学硕士、理学学士
02
物理学
专业简况:师范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并接受教育实践的基本训练,能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为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提供优质的中学物理教学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教师教育类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03
材料物理
专业简况: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及科技开发的专门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普通化学及实验、理论物理、材料学概论、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科学综合实验、固体物理、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薄膜物理与技术、光电功能材料、非电量测量。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04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班)
专业简况:非师范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电子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能够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研发、产品设计和运行维护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通信原理、EDA工具开发及应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子测量技术等。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5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专业简况:非师范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电气类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能从事与电气工程及信息处理领域有关的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型”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部分学生可以从事电气技术教育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大学物理,工程数学,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师生风采
一
教授风采
董晨钟
德国卡塞尔大学博士、博导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陈宏善
中科院博士,留瑞高访、博导
段文山
南大博士,留德、留英博士后、博导
袁萍
中科院博士、博导
薛具奎
中科院博士、博导
马书懿
北大博士、留美高访、博导
孙爱民
南京大学博士、硕导
孙建安
兰大博士、硕导
马永杰
兰州交大博士、硕导
张登红
留韩博士后,博导
石玉仁
兰大博士、博导
贾多杰
兰大博士、博导
符彦飙
西北师大博士,硕导
摆玉龙
中科院博士、博导
邓翔宇
兰大博士、硕导
赵松峰
留美博士后,博导
苏茂根
西北师大博士、博导
王国利
留美博士后,博导
丁晓彬
留日博士后、博导
李燕
复旦博士后、博导
蒋军
留澳博士后、博导
二
优秀教师代表
裴东
裴东,副教授,硕导,主讲课程《电路分析》,“西北师范大学孔宪武中青年教学优秀奖”“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获得者,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
洪学仁
洪学仁,副教授,硕导,主讲课程《高等数学》,两次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
火元莲
火元莲,副教授,硕导,主讲课程《信号与系统》,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获得者,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
豆福全
豆福全,副教授,博导,主讲课程《数学物理方法》,“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获得者,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
万建杰
万建杰,副教授,硕导,主讲课程《线性代数》,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
三
杰出校友
李得天
李得天,1985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10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我国真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领域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获中国真空科技最高奖“中国真空科技成就奖”及“航天创新奖”、“航天贡献奖”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区域创新奖”获得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陈建敏
陈建敏,1982届校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9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和材料第一发明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合著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参与合著出版专著5部。
李宝军
李宝军,1987届校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中山大学“百人计划”。
李成
李成,1990届校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CTO),兼任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国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以第一发明人获得4项国际发明专利,曾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国家人才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武汉市东湖开发区第四批“3551人才计划”。
刘建国
刘建国,1991届校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等奖励,“合肥(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科技奥运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第12届“安徽青年科技奖”。
史保森
史保森,1992届校友,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领域为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 近年来已在包括Nature子刊 (4篇)、Phys. Rev. Lett. (3篇)、Light (2篇)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论文80余篇,被SCIE他引1000余次。
李溪
李溪,1986届校友,教授,博导,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高质量专业论文60多篇,其中包括三篇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获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及环境与分子科学实验室杰出成就奖。入选英国剑桥和美国名人录并被授予21世纪2000个杰出科学家和500领导者。
刘银年
刘银年,1994届校友,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星载红外相机和高光谱相机的主要开创者和推动者。长期致力于红外暨高光谱遥感技术研究工作,现为国家重点专项“静止轨道全谱段高光谱探测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主题项目“高光谱红外一致性传递定标技术”首席专家,国家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光谱卫星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和“资源卫星高光谱相机”主任设计师。
王屹山
王屹山,1993届校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863某专题专家组成员,西安市激光红外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物理学会理事。曾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两项,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项,个人曾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和大恒光学奖学金特别奖。发表SCI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授权10余项。
徐忠锋
徐忠锋,1989届校友,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激光与粒子束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西北、西南管理组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职。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荷电离子与材料表面作用、低能电子碰撞动力学及多粒子关联效应等领域研究工作,先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达姆工大、重离子研究中心,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丰田工业大学和理化研究所等访问交流。主持《大学物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陕西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标兵”称号、陕西省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
脱利成
脱利成,1985届校友,高级经济师,现任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徐大诚
徐大诚,1984届校友,教授,博导,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主任,苏州大学微纳传感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长期从事微纳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及微系统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预研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王刚
王刚,1999届校友,北京易特创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国内早期企业支付及金融、财险金融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曾任畅捷支付常务副总裁、用友优普创新业务总监、惠尔丰电子行业事业部总监、中国蓝星集团信息中心部门经理。
刘涛
刘涛,1999届校友,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乐康科技分公司总经理。主导完成的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获得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等荣誉奖项。主导研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监控排查大数据系统系统,为甘肃省113 家医疗机构、101 家疾控中心以及全国2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供系统建设及应用支撑。获得2016年甘肃省总工会、甘肃省科学技厅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2017年中国电信科技进步三等奖,2018年甘肃省总工会、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十一届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2019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董国柱
董国柱,2005届校友,创维集团深圳晶创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创维集团深圳惠民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创维集团全国优秀总经理。
学院品牌活动
一
活动剪影
我院85届杰出校友李得天院士为本科生做学术报告
1.0x
1080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为本科生做科普报告
1.0x
1080P
我院邀请夏佳文院士向学生开设精彩专业引导课
1.0x
1080P
学院“双创文化月”科技主题展览
1.0x
1080P
学院文艺交流会师生同台演绎课堂外的精彩
1.0x
1080P
我院获得学校新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1.0x
1080P
二
特色与创新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自2008年10月起正式启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目前已完成七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建设工作。从第一期16支创新团队,发展到现在的24支团队,本科生参与人数由首期的273人(占学院本科生总人数的26%),发展到目前的499人(占学院本科生总人数的48.59%),参与人数逐年递增、覆盖面显著增大。参加创新团队的指导教师从最初的47人,发展到目前的76人,较首期增长了62%。
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
参加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
自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启动以来,显著促进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平台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团队。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有效联通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有计划地实现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并助力学院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这种团队培养模式使我院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全国机器人大赛等各项赛事中成果丰硕。同时,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保研、考研率不断上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随之明显提高。目前,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我院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
欢迎报考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图文来源 |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编辑 | 马发发
扫码关注我们
学院招生热线:0931-7971503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物电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