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牛!一睹中国语言文学大咖的风采

西北民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超牛!一睹中国语言文学大咖的风采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多洛肯,哈萨克族,曾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期间就读于浙江大学古籍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2003年,在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后任教于浙江嘉兴学院文法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2008年1月至今,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甘肃省一流特色发展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甘肃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遗产与文化认同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负责人。2018年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019年又荣获第七届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不问收获,但求耕耘

从1989年考入西北大学,一个偶然机会他迷上了中华传统文化,后在我国著名文史大家黄永年先生门下专攻唐代文献研究整理,毕业后回到新疆师大中文系任教,再到报考浙江大学古籍所博士,最后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从南到北一路走来,最终把自己的研究锁定在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学互鉴交融这一广阔领域,真正开启了他崭新的学术科研之旅。

几十年来,在多教授的时间表上,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因为时间对于他这样胸怀远大、目标坚定和视野开阔的耕耘者来说,一分一秒都显得是那样的宝贵。

在他的日程表里,总会有许许多多重要工作等着他去做;而身兼数职的他,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带博、硕士研究生等等样样不误,还有学院和中心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等等;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元明清少数民族文学与文献研究,主要方向为元明清少数民族文学家族与地域文化、古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明清江南、甘宁青、八旗进士群体的研究,尤其专注于元明清少数民族诗文创作与古籍整理研究。并且在这些领域内取得了累累硕果和骄人业绩。

2008年,多洛肯博士放弃了在南方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主动响应西北民族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号召,来到了地处兰州的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任教。那时的他,精力旺盛,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朝气。身为少数民族学者,他非常热爱西北民族大学这所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学府和众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很快融入到这个其乐融融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大家庭里。

西北民族大学

交融互鉴,美美与共

多年来,多洛肯教授一直潜心于从中华各民族文学交流交融的角度去研究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及其与汉文化的相互交融互鉴,出版有《元明清少数民族汉语文创作诗文叙录》(元明卷 清代卷)等学术专著5部,发表了《明清少数民族诗人唐诗接受研究》等学术论文45篇(CSSCI19篇、光明日报理论文章2篇),出版古籍整理丛书《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家族诗集丛刊》(第一辑、第二辑),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学术成果。

多洛肯教授的系列学术研究成果充分表明:在中华多民族文学史上,少数民族诗文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以往这方面的研究过于分散,缺乏整体性的观照,必须从文学家族、地域文化的视角,从各民族文化文学交融的视野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重新调整研究思路的新视角、新思路。

近年来,他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2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1项。荣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多洛肯教授认为:

向上滑动阅览

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实际来看,与民汉文化交融确实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文化是祖国56个民族所共同创造的,从历史上来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全国范围曾有少数民族建立过分治或统一的政权。如鲜卑族所建立的北魏王朝,契丹族所建立的辽朝,女真族所建立的金朝,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满族所建立的清朝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其对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扩大了,少数民族文化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原汉族,这种双向的互动,增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学上的相互吸收,从而使中华文学的共性增加。这都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在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指导下,对古代少数民族诗文创作的文献进行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可以清晰地再现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碰撞、交流、借鉴、融合的历史轨迹和整体面貌,揭示民汉文化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通过对回族、白族、纳西族、彝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壮族诗文别集的考察与分析,可以清晰呈现元明清少数民族文人的诗学观念、诗作技巧、思维方式早已与儒家诗学立场融合,大多数少数民族文人服膺儒家诗教,提倡温柔敦厚的诗学理念、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这有助于拓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和重新审视现有文学史编写的狭隘范畴。

他说:“近些年来,各民族文学交融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可以说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明清二代,民汉文化交融日益深入,各民族文学的交融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学。在汉文学的影响下,明清少数民族文人队伍扩大了,特别是在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产生汉文诗词诗人的民族增加了。所以,从各民族文学交融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当是重要而有科学依据的,并且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反映祖国各民族所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学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亦可对加强民族团结,树立民族自信心,科学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说服力的实证材料。”

西北民族大学

为人师表 教学相长

“作为教师 ,要主动改变教学方法,自觉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让学生在思考与探讨中成长,不论学生的观点对与错,都要肯定其积极探索的学术精神和可贵勇气,而不能采用灌输式或打压式的陈旧教学模式。”在学生眼里,多教授的这种教学方法很受欢迎和好评。

来自内蒙古的博士生王铭璇说:“多洛肯老师对学生很负责,学术上很严谨,但在教学中宽严结合,从学术到成长各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课堂上他注重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培养,要求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学生,一定要多读古典文史古籍资料,多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研究基础。

来自山东的硕士生解英闲说:“多洛肯老师对学生十分关心,乐于帮助我们。去年冬至节时,还邀请我们大家到他家里包饺子。如果有同学生病了,他定会第一时间送上关心和问候。”

多洛肯教授说,在教学中,一定要拓展学生的研究视野,师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在讨论中感染和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确定论文题目和完成论文并积极推荐学生报考知名大学的硕、博研究生,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在日常生活中,他本着与人为善的初衷,尽心尽力地帮助学生,以身作则,浸染学生,和学生共同营造向上、向善的育人氛围。每年的教师节和新年,他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毕业生的由衷祝福和问候。说到这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西北民族大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十年磨一剑。回想起来,多洛肯教授来到西北民族大学已经工作11年了,期间,为学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洒下了不少汗水。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成功获得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原有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在西北乃至全国更具优势和实力,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和甘肃省一流特色发展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的他,为学科建设付出了不懈努力,为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研究中心的影响力与知名度,2018年度共召开四次学术会议和高端论坛,邀请国内高校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同时先后邀请国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18人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全国性学术活动,与此同时,也派遣师生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今后,中心将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积极引导师生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

西北民族大学

左三为多洛肯教授

回望自己多年的治学历程,多洛肯教授深有感慨地说:“伟大的祖国迎来光辉的70华诞,我们学校明年也将迎来70年校庆。尽管自己取得了一些学术成就,获得了很多荣誉。可我至今依然从心底里深深感谢那些曾经耐心培养和无私帮助我成长起来的前辈恩师们,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全力支持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生活起居影响到我的工作,对此我感到心有愧疚,寒暑假只要有时间,也会常回家陪伴80岁的老母亲。”

说到此时,多教授拿出了自己珍藏已久的恩师黄永年先生当年特意赋赠的一首书法诗作:

而今著作等琼瑰,

博得衰翁笑口开。

还忆长安传学业,

早知西域有人才。

西北民族大学

更多精彩,可登陆西北民族大学官网

http://www.xbmu.edu.cn

关注官博、官抖、头条号@西北民族大学

投稿huluanyingjun@qq.com

新闻中心QQ交流群:817881759

文案:冯岩

编辑:李想、何丹

责编:张鹏

主编:马丽英

西北民族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甘肃本科院校-西北民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西北民族大学-超牛!一睹中国语言文学大咖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