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使命|播撒宏篇史诗的永久芬芳

西北民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初心使命|播撒宏篇史诗的永久芬芳

西北民族大学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冰心

前 言

2019年春天,由三代老中青学者、两代“传人”组成的科研团队——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无私奉献和接续努力,终于完成的多民族、多语种的三大卷共30册约2500万字的《格萨尔文库》的鸿篇巨制,在北京出版发布。该文库浩瀚如海,一经亮相,便惊艳到了整个学术界。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级主流媒体纷纷大篇幅报道了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中心在《格萨尔》抢救性挖掘整理工作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格萨尔》作为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由学校格萨尔研究中心倾力推出的这部文库,对各民族《格萨尔》史诗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整理与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内涵,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品。

格萨尔研究中心成立于1981年6月,是全国民族院校中唯一一所,以世界最长英雄史诗《格萨尔》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机构。1996年5月获得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 “在发掘英雄史诗《格萨尔》的工作中作出优异成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7年6月获得文化部、国家教委、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 “在抢救《格萨(斯)尔》工作中作出优异成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2年10月,《格萨尔文库》(一、二、三卷)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一等奖。

念念与心 薪火相传

“世界绝无,人间仅有,说来舌粲莲花/似空中虹彩,天外奇霞/难尽天边才艺,何须借铁板铜牙/只面对云山雪岭,传唱千家/……舒望眼,泱泱万里,诗国中华!”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格萨尔颂》的古体诗词,是由著名格学泰斗王沂暖先生生前所作,也是迄今西北民族大学历代格萨尔研究中心每位师生心中都念念与心的“灵魂之歌”,词中每每饱含着三代学人跨越岁月的执着与担当。

西北民族大学

王沂暖先生

格学泰斗王沂暖先生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早在1957年就开始参加到《格萨尔》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之中,是学校早期翻译和研究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之一,也是学校第一代的格萨尔学著名学者。1975年,39岁的王兴先告别工作了12年的西藏阿里,带着踏遍雪域高原寻找说唱艺人留下的岁月沧桑,背着装满《格萨尔》资料的木箱,来到西北民族学院,找到了王沂暖教授。从此,开始踏上了他作为第二代格萨尔学者的研究之旅。

西北民族大学

王兴先教授

1986年,王兴先教授走进甘肃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土族《格萨尔》传承人王永福的家中。几年后,王兴先拉着王永福之子王国明的手,促膝谈了两天两夜。从此,作为土族《格萨尔》民间说唱世家传人的第三代格萨尔学者王国明,开始用语言学、语音学和社会语言调查学等知识系统研究、整理各民族的《格萨尔》。就这样,代代相沿,正是几代学者薪火相传、接力奋斗,而《格萨尔文库》的编纂完成和隆重推出,也标志《格萨尔》的整理和研究在全国乃至世界都进入了更高更新的阶段。

西北民族大学

王国明教授(右)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格萨尔》作为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被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半个多世纪以来,格萨尔研究中心的全体科研人员,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努力探索和创新研究方法、大大拓展和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除继续深入发掘整理藏族《格萨尔》的早期珍藏版本,进行科学梳理和划分外,还陆续增加了藏、蒙古、土族、裕固等多民族的异本珍贵资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格萨(斯)尔》的研究体系。

西北民族大学

“板凳甘坐十年冷”,多年来,这个团队不仅在书山学海里尽情的遨游,而且还常常深入到雪山草原和偏远的牧区,开展田野学术考察和调研活动,搜集、掌握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回来后又马不停蹄,不辞辛劳的埋头于卷帙浩繁的文献史料的考证、整理和归纳工作。研究人员长期深入农村、牧区了解活态的史诗传承现状,数十年初心不改,秉承着前辈们严谨、负责的治学研究态度,高标准、严要求地搜集、整理资料,为编纂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承担省部级、国家级课题、项目,全面推进格萨尔学科发展,促进了《格萨尔》研究文脉延绵、持续推进、创新发展。为此,格萨尔学从1999年至今连续五轮获批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编研结合,协同创新

打造优秀的科研团队,是格萨尔研究中心能够取得这些成果的重要支撑。自中心建立以来,在管理上,中心积极推行开放、流动、校内专职与校外聘请相结合的科研人员管理措施,为中心的资源优化整合、学科科学发展创作了良好条件;在培养人才上,中心着力培养、集聚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进一步构建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研究人员真正做到了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国家发展的伟业之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中心先后培养藏族、蒙古族、土族、汉族等多民族的硕士研究生144名和博士研究生22名。承担和完成一大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甘肃省等省部级研究项目,出版了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

西北民族大学

“成大事者聚众智”,研究中心与校内外多民族学者携手合作,不仅发挥了民族院校的特色资源优势,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中心十分重视与地方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实施《格萨尔》史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抢救项目,真实记录了多部土族《格萨尔》史诗资料,填补了该学科领域的空白。

西北民族大学

如今的格萨尔研究中心,将继续立足西北,扎根民族地区,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在王国明教授的率领下,全体研究人员不断致力于挖掘、传承与保护我国三大史诗之一的《格萨尔》的丰富博大文化资源,与时俱进,加快建立起体系更加完整、资料更加丰富的格萨尔文献数据库。同时从多学科、多视角、多方位、全面深入推进开展格萨尔学研究向前发展,使格萨尔学的研究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西北民族大学

更多精彩,可登录西北民族大学官网

http://www.xbmu.edu.cn

关注官博、官抖、头条号@西北民族大学

投稿huluanyingjun@qq.com

新闻中心QQ交流群:817881759

资料来源:格萨尔研究中心

编辑:方亦嘉

责编:张 骞

主编:马丽英

西北民族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甘肃本科院校-西北民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西北民族大学-初心使命|播撒宏篇史诗的永久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