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记使命
献身祖国教育,此生无怨无悔
——记根植基础教育作“教师摇篮”的天水师范学院
今年国庆前夕,呼丽萍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是对她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最大肯定。
“工作就是事业,事业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教书育人、服务发展。能够献身祖国教育,此生无怨无悔!”从事教育事业37年的天水师范学院教师呼丽萍说。
呼丽萍身上印刻着这所已经走过60年风雨的大学独有的气质。
天水师范学院所在的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 “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天水师范学院始建于1959年。60年间,三迁校址,七易校名,在艰辛创业中,实现了蜕变。
60年来,我们深深扎根基础教育事业,为祖国教育培养优秀师资。”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李正元说。
●当好教育“接力赛”的交棒人
“人生就是一场接力赛,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好自己的一棒。”这是天水师范学院教授郭昭第经常说的一句话。
郭昭第对教育事业有着无限热情。他所讲授的课程,从文学理论、美学,再到哲学和传统文化,都是学生们公认“烧脑”、难懂的课程。但就是这些难懂的课程,却广受学生欢迎。
郭昭第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通宵达旦地设计课堂教学,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轻易放过。他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由郭昭第教授负责的中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翻开学校60年发展史,和郭昭第一样响亮的名字呼之欲出,与学校发展成就交相辉映。正是这一代代老师的无私奉献,才有天水师范学院今天的成绩。
近年来,天水师范学院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实施名师培养计划与“青蓝人才计划”“伏羲人才工程”,打造支撑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仅在2018年,学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28名博士,柔性引进课程博士70名,聘请兼职教授20名。
●教书育人,一生最大的价值
翻开天水甘谷三中的教师花名册,在“毕业院校”一栏填写“天水师专”或“天水师范学院”的就有126人,占到了教师总数的一半多。
而这仅仅是天水师范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目前,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奋战在甘肃大地以基础教育为主战场的各行各业。
“全国最美教师”高进儒正是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在高进儒的身上有许多耀眼的光环,但他最看重的依然是教师这个职业。
高进儒自幼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子里。读大学时,他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当场泪流满面。那个时候他就对自己说,以后要当一名教师,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2007年6月,他大学毕业后,主动选择到陇南山区,当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2007年9月1日,高进儒来到武都区安化初中任教。看着简易的大门、没有围墙的校园,高进儒静下心来给自己定了几个目标:当一名学生欢迎的老师,把班级成绩带成全年级第一。
为此,高进儒曾步行20公里去家访,也常在办公室整夜批改作业;为了不影响全班的教学进度,他会在周末把学困生带到住处补课。他还拿出自己微薄的生活费给学生搞班级活动……
2010年中考,高进儒所带的第一届毕业班语文成绩平均分名列全区第一;同年,他被武都区评为“教学新秀”,还被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等六部委评为“第六届全国优秀班主任”,并受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大会。
2015年4月,高进儒荣获“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候选人称号。同年,他获得“最美教师奖”。
虽然收获了各种荣誉,高进儒依然不会忘记天水师范学院的培养。“母校不仅把知识教给了我,而且也塑造了我的人生。”他说。
●不忘初心使命,服务地方发展
“始终牢记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群众服务、为发展服务,否则我们做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 呼丽萍说。
在甘肃的很多地方,呼丽萍被果农亲切地称为“钱袋子”、 “金钥匙”、“财神爷”。
16年前,呼丽萍被天水师范学院以人才引进的方式从天水市果树研究所调入高校工作,她仍然不忘初心,心系果业和果农,关注天水果业的发展。2010年,呼丽萍积极响应学校的办学要求,知难而进,配合学校积极申报建立了“甘肃省大樱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省级科研平台。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呼丽萍的团队先后为30多家企业、合作社和200多名果农提供技术服务,研究成果“甜樱桃贮藏保鲜与综合加工技术研究”获得201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一座大学的职责就是服务发展。近年来,天水师范学院引导教师积极投身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近年来,天水师范学院瞄准甘肃省战略发展需要开展科研,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900余项,其中,国家级别项目114项,省(部)级项目316项。(来源:天水师范学院)
策划:党委宣传部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
编辑:田亚文
责编:张宇
编审:傅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