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国荣:汉族,甘肃灵台人, 1984年毕业于庆阳师专中文系,现工作于陇东学院,曾任庆阳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9年起开始发表作品,2016年7月14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长篇小说《山丹丹》、《雪月》、《没事找事》、《花朵成熟》,散文集《独上灵台》、《惊奇陇东》、《鸟鸣一两声》。
时有作品在《文艺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南方周末》、《读者》等发表。
散文《惊奇陇东》获《飞天》1996-2005十年文学奖。
散文《惊奇陇东》、《一直牢记着》、《夜兰州》连续三届获《飞天》“花卉杯”散文优秀奖。
2012年6月获第四届甘肃省黄河文学奖散文优秀奖。
2012年11月《文艺报》专版《品味西北,走笔陇东》系列散文,获第二十一届“东丽杯”全国孙犁散文奖(单篇)二等奖。
2015年3月散文集《鸟鸣一两声》获第五届甘肃省黄河文学奖二等奖。
2015年9月 散文集《鸟鸣一两声》获第二十四届“东丽杯”全国孙犁散文奖(散文集)三等奖。
平凉的柳湖作者:武国荣
柳湖,是平凉的一个风景地。柳湖在坡处,柳与湖相拥相生,柳多,水亦多。水在中央,柳则散布于湖的边沿。水是两潭,一个较大,一个较小,中间有沟渠连接。水的源头就在斜坡上,大约是一个屑小的泉眼,却不似陇东其他泉水那般旺盛,咕嘟嘟往出淌水,而是渗水,一点一滴,点点滴滴,许久以后才见湿迹,才是水滴的汇合及小溪的形成。在湖之源,溪流如此之艰,顿悟生命不易。几股水下流,由坡至缓,进一泉再进一泉,天天如此,泉满泉涌,清澈见底,就像镶嵌在平凉的两面镜子。柳树自然是泉水的孩子,先泉后柳。柳不像泉水,一生二,二胎以后没法再生,而是子又有子,孙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于是湖南北东西,密密麻麻,皆是一色的柳,高高低低的柳,粗粗壮壮的柳,歪歪斜斜的柳,古老的柳,新颖的柳。柳是湖的伞。平凉大多时候是奥热的,柳一年里的大多时候给湖打伞来了呵,湖于柳下乘凉。在平凉这一地,湖与柳当然是不可拆分的,湖离开柳显得单调,柳不在湖边,则风姿顿减,风流远去。所以说湖与柳是大千世界里的双胞胎,落脚在了平凉。清朝有个大儒,叫左宗棠,毕竟贤者慧眼识珠,路过平凉,就看出了湖的别样情致,就与他的将士,见缝插针,植以众多的柳树。俗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讽语,左宗棠却不被后人这般讥笑,却予以锦上添花,泽被后世之颂。如此如此,柳湖栩栩如生,柳湖盛名远扬。一个是湖,一个是左公柳,一个是左宗棠,借此三元素,柳湖把平凉这一个古代边关,打扮得漂漂亮亮,文气十足。每一个去平凉的人,每一个在平凉的人,无不惊奇柳湖,赞叹柳湖,爱恋柳湖。
柳湖是水木柳湖,有水的汪洋,木的繁盛,累代文人骚客遗落的众多墨宝。柳湖更多是滋生风景。夏天的凉风,夏天的绿色,秋叶秋黄,落叶归根,都是看不够的。冬天里的雪,春天里的雪,雪满柳湖,柳湖无比纯粹。雪来,柳湖寂谧,雪粒一颗颗像子弹飞,湖又像平凉明亮的眼睛,不眨一下的,任凭飘飘洒洒,一点点积累,哪怕尤厚厚的被子捂盖。柳呢,这时光杆杆站立,就好像把衣服脱了,冷了呢,正好雪从头到脚裹了,就好像穿上一袭白绵衣,连袜子都套上了。雪皑皑一派,就好像夏季来来往往于头顶的白云,就好像我老家灵台村子生产的白面。雪洋洋洒洒,柳湖天真烂漫,世界洁净无比。雪纷纷淋淋,柳湖空旷安逸,前来踏雪的人,赏景的鸟以及诗意的西风,皆放缓了速度。哪一个忍心弄碎了这份独异的天籁?
陇东学院新媒体中心
编辑:景若恒
审核:景若恒、张立德
总审:王 飞
主办: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