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听说西师学子把莫高窟“搬”进了校园

西北师大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怎么回事?听说西师学子把莫高窟“搬”进了校园

西北师大

西北师大

四个大学生把莫高窟“搬”到了西北师大校园

西北师大

" 千佛绘制我们用的是沥粉堆金的手法,大家可以从侧面看是不是能看到凸起的部分?莫高窟里有很多佛像都是用这种技法绘制的 ……" 正在说话的是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大四学生白旭东,简单的连帽卫衣,一副黑框眼镜。

西北师大

丁香花盛开的五月,西北师范大学 2014 级的学生们迎来了毕业季,同时也是他们为期一个月的 " 创新创业活动月 ",敦煌学院动画系的四位学生——白旭东、畅东兴、常新凯、赵宁纪念大学最后时光的方式是,将敦煌莫高窟 " 搬 " 到师大校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西北师大

西北师大

西北师大

西北师大

一间面积不足 10 平米的房子变身莫高洞窟,北面墙壁上绘制了千佛形象,在它对面的墙壁上绘制的是唐代供养人画像和一则敦煌壁画故事,东面墙壁上绘制的则是一幅敦煌莫高窟里比较罕见的神兽画像——飞廉,抬头向上看又是北魏北周时期的 " 飞天 " 形象。除此之外,这个被 " 搬 " 来西北师大的 " 莫高窟 " 还会说话,绘制于 " 洞窟 " 南侧的那则壁画故事《睒子本生》,被制作成了动画片循环播放着,当有师大的学生老师慕名而来参观 " 师大莫高窟 " 时,这四位创作者就当起了讲解员。

西北师大

从当 " 讲解员 " 开始结缘敦煌

西北师大

西北师大敦煌学院成立于 2014 年 6 月,坐落于甘肃敦煌。学院采取 "3+1" 培养模式,即一到三年级的学习在敦煌,四年级则回到校本部兰州。2014 年 9 月,敦煌学院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共 94 人。

白旭东是兰州人,初到敦煌时对环境、气候都极其不适应,再加上校区的设施不够完善,让大一的白旭东很长一段时间对往后三年的生活提不起兴趣。

" 敦煌欢迎你们,这不是一条寻常路,每一位走过这条路的人都与敦煌有缘、与莫高有缘。这三年,你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敦煌莫高窟‘动起来’!" 这句话出自敦煌学院院长田卫戈。" 当时完全不理解这句话,觉得他在跟我们开玩笑!" 白旭东说。

为了让敦煌学院的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敦煌文化、研究敦煌文化,经过四个月的培训选拔,2016 年 6 月,敦煌莫高窟旅游高峰到来时,敦煌学院 60 位学生当起了景区讲解员,包括白旭东、赵宁、畅东兴。

" 通过讲解员这份工作,零距离去接触这份历史瑰宝,深入去了解莫高窟和敦煌文化,才发现敦煌的魅力所在,我们爱上她了。" 在白旭东看来,这次实践机会完全改变了他对敦煌的最初认知。

" 不同的人喜欢莫高窟的理由都不一样。喜欢塑像就会多讲解塑像,喜欢壁画故事就会多讲解壁画故事。以讲解员的身份去带游客还是很紧张。捏着门锁完成了第一次讲解,我讲的九色鹿、降魔成道等壁画故事引起了小孩子的兴趣,走的时候还给我写了纸条表扬,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 团队里唯一的女生赵宁,闪着灵动的眼神对记者讲述了她在莫高窟第一次带队参观的事情。

西北师大

由一幅壁画入手介入文创

西北师大

西北师大

在当敦煌莫高窟讲解员的期间,白旭东注意到了位于莫高窟 299 号洞窟中的一处 "U 型 " 壁画—— " 睒子本生 "。

西北师大

这则壁画故事描写睒子和盲父母在山中修行时,迦夷国王到山上打猎,误射披鹿皮衣在溪边汲水的睒子。睒子中箭,临终念父母无人供养,国王表示愿意代替他,并引盲父母到睒子身边。天神为睒子孝心所感,施药救睒子。画面上国王驰马拉弓,睒子在汲水,鹿群饮水、惊望、奔逃,画得有声有色。风吹树木摇晃,小狐狸出洞探视等有趣的细节,增添了壁画的紧张气氛。此图位于北顶,是北周壁画的代表作。" 这个故事本身弘扬的是孝文化,回归人间到父母身边照顾父母,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也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 白旭东说。

作为班长,白旭东将 " 睒子本生 " 动画制作报送为西北师范大学 2017 年 " 大学生创新能力计划 " 课题研究项目,获得了西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2000 元的课题研究资金支持。2017 年 4 月,白旭东带领班上 10 余位同学开始了对 " 睒子本生 " 的学术研究。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为什么不做出些文创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故事呢?

西北师大

西北师大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白旭东和团队成员也开展了一些社会调查,令他意外的是不光有很多的人关注他们的创作,还有一些社会人士通过网络联系到了白旭东,给了他们一些资金上的支持和创作上的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让白旭东更加坚定文创作品创作的想法。" 对于传播敦煌文化来说,我们虽然做不到很专业,很突出,但我们只要尽自己所能去做了就够了,因为我们身后还有那么多喜欢敦煌文化的人。" 白旭东说。

其中白旭东印象比较深的一位关注者网名叫小鱼儿。" 他说他心脏不太好,有幸来过一次敦煌,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来了,很喜欢我们的创意,希望我们能坚持做下去。" 白旭东至今都没有见过这个人,几次简短的联系也是通过网络。2018 年开学后,白旭东将 " 睒子本生 " 故事泥版画从金城兰州寄往北京。

西北师大

传承绝不是说说而已

西北师大

创作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也曾想到过放弃。" 每次当我们坚持不下去,其中也有人离开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对不起那些关注敦煌文化和帮助过我们的人,所以每一次都咬着牙坚持下来了,这些人给了我们压力,也成为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白旭东说这些的时候眼泪直打转," 我觉得我们的命挺好的。"

西北师大

常新凯是唯一一位没有参加敦煌莫高窟讲解员工作的人,但他也义无反顾的留在了这个团队里。" 我当时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参加了敦煌文博会,志愿者工作期间我发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对敦煌有不一样的情感,有的人是来旅游的,有的人是来搞研究的,也有的人是纯粹来与敦煌对话的。" 常新凯每次碰到有人问他莫高窟的故事,他都能乐此不疲讲一个多小时," 我相信这些人对敦煌的热爱不是无缘无故的,正是他们的这种热情支持着我们能把敦煌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和敦煌文化。"

对于将莫高窟 " 搬 " 来师大这个想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由。" 我在敦煌待了三年时间,有两年都在莫高窟当讲解员。马上毕业了, 想要把在敦煌学生生活的经历拿来与本部的同学们分享。" 畅东兴在这个团队里主要负责洞窟的原画设计和绘制。" 用这样的一种临摹洞窟的形式,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这是每一位敦煌学院学子的正常情怀表达,也是对我们学习情况的一次检验。"

西北师大

西北师大

自此就成了敦煌的 " 一粒沙 "

西北师大

据西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介绍,学校每年投入 150 万元用于资助像 " 睒子本生 " 创作团队这样有着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通过课题研究、创新项目实践、创业项目推广等活动巩固、深化和提升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018 年 3 月,学校为了推进 " 睒子本生 " 创作团队建设,给予 20000 元的资金支持,后期还要给 " 睒子本生 " 创作团队在项目指导、公司孵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 当我们把莫高窟‘搬’来师大后,受到很多老师同学的关注。我们觉得一切辛苦都很值得。" 畅东兴感慨地说。

" 或许我们这么做不能让大家完全了解敦煌文化,了解睒子本生这个故事,哪怕来一趟‘师大莫高窟’只让大家认识了一个生僻字——‘睒’,都算是为文化传承出了一份力。" 在这四个年轻人身上,文化传承不再是口耳相传的抽象派,而是落到实处的现实派。

2017 年底,伴随着 " 睒子本生 " 文创产品的诞生,创作团队中的两人——白旭东和赵宁,也分别获得了深圳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白旭东说," 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敦煌沙漠中的一粒沙,低调、善良、平和、感恩都是敦煌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他们来说," 睒子本生 " 文创制作的所有内容都将成为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西北师大

记者手记

如果让我在大脑中搜索 " 敦煌 " 两个字,在采访他们之前我联想到的应该是月牙泉、沙漠、莫高窟,但通过这次采访,我的联想结果变成了四个名字:白旭东、赵宁、畅东兴、常新凯。

在采访过程中,这 4 位年轻人在说到创作过程时的艰辛几度落泪,敦煌的风沙将他们人生中宝贵的三年定格在了那里,坐落于师大校园里的 " 莫高窟 " 为他们的大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杰出的文化传承人,应是在继承传统中有能力作出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的人物。这四位有着传统文化情怀的大学生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搭建了一座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也为传承与创新走出了一条青春之路,祝贺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祝福他们,希望他们走得更远,坚持到底走出一条匠人之路!

来源:兰州日报全媒体

图文:安娜 胡淼山

责编:费凡

编辑:宋嫣然 刘心颖

西北师大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甘肃本科院校-西北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西北师大-怎么回事?听说西师学子把莫高窟“搬”进了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