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好老师 | 杨玲:在学生的成长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西北师大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新时代@好老师 | 杨玲:在学生的成长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西北师大

西北师大

如果说西北师范大学是一座高塔,那心理学院便是其上一颗悠久而闪耀的明珠,前辈诸贤,开创不易。

西北师大

老师简介

迨逢新世纪,心理学研究大盛,而杨玲已戮力多年。自1983年于我校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西南师大心理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新竹教育大学访学。丰富的求学经历极大提高了她的知识和眼界,至2012年学校决定设立心理学院,她以副院长身份协助周爱保院长、程跟锁书记力担重任,共同撑起了心理学院的半边天。

杨玲老师荣获我校第八届学生心目中“我最喜欢的教师”称号,对于她来说,是西北师大这所大学浸润并滋养着她,因此她明白这里需要有人坚守和付出。在三十五年的教学科研中,她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深谙自己心之所向的理想生活,功不唐捐。

西北师大

我最喜欢的教师

西北师大

教学日常

杨玲的工作室,干净,整洁。简单的陈设中,除了各类书籍就是一株株绿植,其中摆在书桌上的最显眼的是一盆没有绿叶,枝少叶稀,光秃秃的盆栽。她的学生用他们的巧手让这柱枯木生春,原来上面挂满了学生精心制作的贺卡,有普通的祝福“杨老师,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开心快乐。”

有感谢之语:“杨老师,喜欢您的课堂,喜欢您的认真。您的教诲催我风雨兼程,我的祝福伴您昼夜心耕。”“敬爱的老师:您的教诲如春风、似瑞雪,永铭我心,我虔诚祝福您安康如意!”也不乏激励之语:“杨老师,敬佩您的教学方式,如春风化雨;敬佩您的科研态度,如空山老竹。以您为榜样,努力前行!”等等,不胜枚举。

何谓老师

在多年的科研教学中,杨玲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她说:“‘老师’这个词,在我心中分量很重,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好老师。敬畏三尺讲台,别让学生把我从讲台上赶下去,上好课是一个老师最高的师德。一路走来,我所遇恩师开启了我的学术研究大门,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体味到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和站好讲台的神圣,这些坚定了我任教筑书的抉择。”

多年来她始终如一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并注重改进教学方式。近两年的以学生深度合作为基础的参与式教学改革,是源于一篇名为《把课堂还给学生靠谱吗?》的文章启发。文章的原意是想表达在中小学课堂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太靠谱。

杨玲斟酌再三后,觉得以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足以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决定,先在硕士研究生课堂上试验,分出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让学生分组自己选择主题,利用课外时间分工合作,查文献,讨论、备课、案例演示等,准备成熟,在课堂分享。其间遇到了些困难、但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更为明显,也让她认识到了学生的潜力。在学生的鼓舞和自我的探索下,杨玲迅速将之推广到本科教学,在《咨询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课程中采用此方法。“学生在准备这种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时,主动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教师也从中得到提升,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

西北师大

教学创新

西北师大

“我把上课备课当作一个享受的过程,希望我的学生也能这样。”杨玲如是说。正是这样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成长,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她备受学生推崇,获得学生心目中“我最喜欢的教师”这个称号,可谓实至名归。杨玲感谢那些为她投票的学生老师,她说:“教师这个职业让我获得过不少奖,但像这次纯粹由学生微信投票评选的还是第一次。这可能就是一名老师最大的荣誉吧!这样的荣誉至高无上!”

从满头乌发的少女到现在初心不老的资深教授,她从教三十五年,培养的学生走向四面八方,在不同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她始终未曾后悔与讲台和粉笔相伴的生活,早年毕业的学生,业已成为老友,时常通讯问候;近年毕业的学生,杨玲觉得如同自己的子女,岁月也让学生对她换了一种称呼——杨妈妈。

西北师大

杨老师到“杨妈妈”

大学本科教育向来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心理学院为加强本科教育,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形成了特色导师制。从大一开始,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诉求于自己的导师,杨玲对待自己的学生是出了名的认真。她说:“对待学生最好的法宝就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把爱和严结合到一起。”每周,她都会给本科生召开组会,督促学生学习而不荒废时光,每学期第一次组会她会给不同学生不同目标,由他们自己制定详细计划。由此杨门弟子人手一本成长记录手册,到毕业后,每个人都有厚厚的一本。其中得失,不言自明。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杨妈妈”,原因是杨玲老师年岁渐长,但更重要的是她对待学生真的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本科生王晨说:“杨老师在生活上非常爱我们,中秋节、端午节都会给不回家的学生买月饼、买粽子,让我们感受家的温暖。”同时,杨玲说:“我也会严厉批评不求上进、吊儿郎当、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人之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木,修剪移接之后方能成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西北师大

在“杨妈妈”的爱和严格要求下,学生们大多都走向更远的远方,“有时候外出交流开会,我一般不会给以前学生打招呼,怕打扰他们。但如果他们事先知道,就会一起过来看望我。每年的教师节,那些来自远方的祝福、那些在兰州工作的学生相约欢聚一堂。教师这个职业让我真正获得了极大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我现在越来越有体会,时间越久幸福感越高。”杨玲说。她的学生一向很争气,今年毕业的四位本科生里就有两位学生免推至华南师大和南京师大。

除了致力于教学工作之外,杨玲还积极推动心理学普及化,除了经常应邀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及讲座外,她还和学生一起运营“young心理”微信公众号,凝聚师生力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让心理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而这一切,都植根于她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心理学的热爱。

西北师大

戒毒三部曲

杨玲自从教以来,研究深入心理学很多领域,出版有关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近十部著作。机缘巧合下,她开始涉猎毒品依赖者心理及机制研究达十余年,这也逐渐成了她主要的研究领域。

从2002年开始至今,杨玲始终戮力于物质成瘾研究,深入甘肃省内各大戒毒所,深入研究成瘾机制和戒毒。或许在别人眼中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需要花费比普通领域更多的时间精力,但她觉得很值得。于是,她查阅大量资料,一遍一遍修缮写作思路、整理案例资料,最终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形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此外,她还注重队伍建设,牵头成立了西北师范大学物质成瘾与康复研究所,使这一项事业可以在心理学院更为正规地运行下去。在她的指导下,硕士生、博士生纷纷投身其中,为甘肃省戒毒研究事业做出了开拓之功。

研究之余,她专心著述,已出版《吸毒与戒毒》《毒品吸戒问题研究——来自心理学的探索》两本专著,并计划在退休之前完成自己的第三本专著。这些著作都是关注戒毒领域,就当是“戒毒三部曲”。

当然,这只是杨玲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近几年她都保持着高产量的科研成果输出。或许,著书时杨玲从未想过将来的反响,那时她头脑中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完成一部部著作。

理想可以很小,小到当好一位老师。守望讲台三十五年,杨玲老师置身书山学海,倾心高等教育,用三十五年的时间兢兢业业地实现这个理想,敬畏三尺讲台,站稳三尺讲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她与学生共飨知识美妙,铭记着毕生的追求:做一位兢兢业业的教师,做一位著述不已的学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来源:《西北师大报》总第517期

文字:高潭亮 曹雪萍

排版设计编辑:李畅

西北师大甘肃首场新年“吸睛”演出,大美西师,超赞!

西北师大西师新年贺词 |2018,谢谢了! 2019,出发啦!

西北师大分享图片

西北师大放歌新时代 唱响新征程

西北师大“西北师大,我想你了!”

西北师大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甘肃本科院校-西北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西北师大-新时代@好老师 | 杨玲:在学生的成长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