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8(一)︱甘中之“最”

甘肃中医药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回眸2018(一)︱甘中之“最”

甘肃中医药大学

最重要的事件——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甘肃中医药大学

10月15日—19日,我校迎来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织的专家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场考察。

甘肃中医药大学

现场考察的主要目的是核实学校提交数据的真实性、充分性、有效性,更加深入全面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

甘肃中医药大学

审核评估期间,专家组全面把脉问诊,针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出了良方。审核评估结束后,学校按照专家组反馈的意见,以部门、二级学院为单位,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甘肃中医药大学

本次审核评估是新形势下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和诊断,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次大好机遇,也是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契机,对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西部一流、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开放性中医药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最隆重的活动——学校建校40周年校庆

甘肃中医药大学

在全国喜迎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校也迎来了建校40周年校庆。9月28日,校庆纪念大会在和平校区师生活动中心如期举行。

甘肃中医药大学

大会特别表彰了在学校教育教学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吴正中等105名退休老专家、老教师,并向长期以来对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代表表达了深深的谢意。纪念大会通过网络媒体全程同步直播,现场嘉宾、师生代表以及心系学校发展的各界同仁共同分享和见证了这一喜悦时刻。

甘肃中医药大学

校庆期间,学校还承办、举办了一系列学术论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甘肃本土舞剧——《大梦敦煌》于9月29日献礼学校四十周年华诞。

甘肃中医药大学

最可喜的变化——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办公

甘肃中医药大学

6月底,学校整体迁往和平校区的搬迁工作基本落下帷幕。自2017年10月20日学校和平校区部分启动使用,首批4000余名学生搬至新校区学习、生活后,学校有序安排,科学部署,利用寒假和开学后几个月时间以部门、学院为单位,分批搬迁。在搬迁过程中,全校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统一行动,服从调配,全力协作,真正做到了安全搬迁、文明搬迁。

甘肃中医药大学

整体搬迁至和平校区,学校的各项工作重心也随之调整至新校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相信,全校师生将扎实工作,努力书写学校奋进新时代的新篇章。

甘肃中医药大学

最强大的合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

甘肃中医药大学

6月10日,我校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署两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研转化、“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目前,已初步取得了互挂校牌、互派教师、互换学生等有利成果。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进行战略合作,不仅是我校发展提升的迫切需要,更是我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有力推动,必将为加快我校内涵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注入强劲动力。

甘肃中医药大学

最难过的事情——国医大师周信有教授逝世

甘肃中医药大学

3月10日,我校终身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周信有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3月12日,学校在华林山殡仪馆隆重举行周信有教授遗体送别仪式。

甘肃中医药大学

周信有教授是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甘肃省首届名中医,第一、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7年被评为第三届国医大师,是甘肃省首位国医大师。周信有教授一生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弘扬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校、我省乃至全国中医药界的一大损失。

甘肃中医药大学

大师已远去,吾辈当自强。我们要弘扬周信有教授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道医术,把国医大师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传承好、发展好,切实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着力营造崇尚中医,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努力开创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懈奋斗!

最暖心的工作——精准扶贫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8年,学校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帮扶点宕昌县八力镇的实际情况,坚持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发挥自身优势,真抓实干,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校领导班子带头深入联系村调研帮扶,密切联系当地群众,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和他们话家常、谈生产、说教育,及时准确了解贫困户的生活困难、子女受教育情况和健康状况,并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2018年,我校各级帮扶干部“入户”近600人次,全面完成了省上要求的各项任务。

甘肃中医药大学

在帮扶过程中,学校多措并举,广开渠道,通过招商引资、开办夜校、指导种植、捐助物资、教育扶贫、开展义诊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展扶贫工作,切实帮助当地群众解决问题。在扶贫点遭遇洪水灾害时,学校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视灾情如命令,挺身而上,火速投入到抢险救灾一线,和当地政府、群众一道与洪涝进行了奋勇抗争。

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校的各项有力措施,达到了使精准扶贫工作成为一项暖心工程、民心工程的目的。

最学术的人物——岐黄学者李应东

甘肃中医药大学

在12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传承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名单中,我校党委书记李应东名列其中。

甘肃中医药大学

岐黄学者是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的一部分,该支持计划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创造有利于领军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壮大支撑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2018年,国家首次从全国中医药人才中遴选产生100名岐黄学者,并予以经费支持。

最为民的教师——全国人大代表郭玫教授

甘肃中医药大学

在1月29日举行的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我校省级重点学科中药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领军人才、药学院教授郭玫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我校首位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两会”期间,郭玫教授充分反映了我校师生、甘肃人民乃至全国中医药人的心声,尤其就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破解办法以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她认为,甘肃省应充分利用中药资源大省这一优势,搭乘“一带一路”倡议之东风,科学统筹规划,创建研发平台,拓展开发途径,着力研究自己的产品,倾力打造特有的品牌。

谈到以后履职过程中的工作,郭玫表示要尽可能利用业务时间多下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用实际行动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最美学子——钟峰超

6月14日,我校中医临床学院中医学专业2013级学生钟峰超在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顺利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为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甘肃中医药大学

钟峰超的捐献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和体质偏瘦的原因,在第一次捐献前体检时,他的部分指标不符合捐献条件。为了能够挽救他人生命,实现自己的愿望和价值,钟峰超从饮食和体能方面做了全面的调整。在他不懈坚持和努力下,第二次体检时,身体各项指标均处于最佳状态,完全满足捐献需求。至此,钟峰超成为甘肃省第32例、我校第三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最感人的影片——《李保国》

甘肃中医药大学

11月22日下午,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保国的先进事迹改编的电影《李保国》在我校上映。影片再现了李保国教授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尽一生把科技和富裕带给农民的光辉形象。

甘肃中医药大学

现场观影的教师们纷纷表示,影片情节生动形象、感人肺腑、发人深思。李保国教授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专心致志干好了一件关乎生态建设、民生大计的伟大事业,他是我们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榜样,是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表率,我们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

甘肃中医药大学

审核/策划:吴冰

责编:杨韬

文字:张倩

图片/编辑:赵子墨

甘肃中医药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甘肃本科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微高校-院校号-甘肃中医药大学-回眸2018(一)︱甘中之“最”